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用好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师要做好这4点,你都做到了吗?

用好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师要做好这4点,你都做到了吗?

用好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师要做好这4点,你都做到了吗?按照中央部署,全国初中七年级从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历史统编教材,到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按照中央部署,全国初中七年级从 2017 年秋季开始使用历史统编教材,到 2019 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为了使本次教材改革的意图真正得到落实,充分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需要深刻理解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整体建构历史学科课程,发挥历史学科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奠基性、方向性作用。

初中历史校本研修总结报告_初中历史校本研修_初中历史校本研修课题名

本文字数:5116 字

阅读时间:13 分钟

深刻领会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

统编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统编教材既要体现教育改革的方向性,又要遵循学科体系的专业性。

一方面,统编教材的编写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到课程内容之中,反映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统编教材要适当体现历史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内容选择、结构呈现和体例编排等方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编教材编写体现的是时代要求和学科体系的有机结合,是伦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统编教材的编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鲜明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性要求和学科课程思想的专业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整个统编教材内容体系之中,体现了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主旨意图。

例如,中国历史教材中用大量的农业、手工业、文化艺术等图片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所传递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中国古代史教材鲜明的主线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传递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统编教材中“相关史事”“课后活动”等栏目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间接诠释,优秀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具有示范作用。这些内容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统编教材中的文化价值因素,利用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统编教材体现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一方面,统编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呈现,体现了学科育人的要求;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在编写体例结构上也充分体现了转变教学方式的课程改革理念,彰显以学生学习为取向的编写要求。

如统编教材设置了单元导语、课文导言、历史图标、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栏目,这些栏目丰富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用好统编教材的前提,教师要超越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倾向,深刻认识历史学科在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新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家认同,了解多元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正如梁启超所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历史学科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辨明历史是非曲直,形成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从历史中获得智慧指导现实。历史的思想性、价值性、规律性蕴含于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明晰历史事实,理解历史过程,发现历史规律,获得历史启示。唯物史观不仅统摄统编教材编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始终处于支配地位,要让唯物史观成为师生认识历史的根本性指导思想。

马克思唯物史观是总结历史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揭示了历史存在的现实基础,全面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发展规律”,为正确地进行历史认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初中的历史学习显然不是以记住零碎的历史事实为目标,而是要掌握历史发现规律,通过“点”连成“线”进而认识历史的整体。

如从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历史演变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看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得到巩固的历史大势。

要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解释社会的变革,认识到物质生产方式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整体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因素决定的,认识到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已经落后于历史潮流,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制度必将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举一反三,学生就不难理解世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扩张背后的经济动因,进而深刻理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复杂作用的规律,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整体把握。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总体呈现出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的态势。从横向来看,世界各地从彼此隔绝、分散、孤立走向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从纵向来看,社会总是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文明的演进总是渐进式向更高阶段发展。教师要善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把握历史发展。

在纵横交织、时空延伸的历史进程中,唯物史观始终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如学习中国现代史,既要从纵向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认识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自己的路,才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学生必须从普通联系的观点出发,看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在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理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教学,还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将统编教材分布在各个章节、各个年级的内容进行整合,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统建构历史学科课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统建构历史学科课程,强调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更要关注学科结构、学科方法和学生学习活动,重视挖掘学科隐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凸显学科价值,使教学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整体关照。学科课程意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仅局限于“教教材”“教知识”的单向传输,更加突出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方式多样的新的教与学样态。教师在准确把握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用好统编教材的关键是进行学科课程的整体建构,即将统编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课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将统编教材内容进行转化,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历史学科课程。

学校在进行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目标、学生的学习经验、课程的组织实施、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等因素。

第一,整体设计本校的历史学科课程。依据统编教材明确课程目标、核心内容、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和评价方案,形成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国家课程规划校本化实施。

这一过程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如本地有哪些历史乡土资源,有哪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明遗址,这些都可纳入课程方案予以考虑,使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区域和校本特色。

要注意统筹不同年级的历史教学内容,实现相关内容的交叉渗透和有机衔接。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内容可以适当拓展世界古代史内容,在相互比较中加强对中华文明特质的理解。

宏观上建构历史学科课程,还需要整体把握历史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历史学科的逻辑性有不同的理解维度,如历史学科的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就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认识历史的逻辑,构成了学习历史的三个重要任务,即澄清史实、建立联系、体悟价值。历史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如任何历史事件都包括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具体分析社会历史问题又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从人、自然、社会相互影响的多层面,从而透过历史现象体察历史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兼顾逻辑性和系统性,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科内容体系系统设计历史学科课程,使三个年级的教学逐层递进,浑然一体。

第二,以课程整合理念组织教学实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整合强调教材内部知识的整合、不同学科间内容的整合和文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教师除了要重视统编教材内部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还要重视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以学科整合的理念加强统编教材内容的综合呈现,引导学生将书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发挥历史学科的现实导向功能。

如学习唐朝的历史,可以将历史学科的事件线索与唐代文学联系起来,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唐诗的内容、艺术风格加深对唐朝历史发展的理解。历史与语文、地理、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学科内容相互启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历史学科课程的实施还可以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衔接,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增强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突出教学环节的学科活动设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教师讲授、轻视学生活动的倾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型学习等进行教学,创设学生历史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充分用好统编教材的主体内容和辅助栏目,适当拓展历史史料,让学生不断提高以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介绍了大量的史料,引导学生研读、思考可以凸显历史学科的实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统编教材中的“丝绸之路路线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具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增强对改革开放特别是今天中国“一带一路”设想的历史认同。

教师要善于营造多样化课堂形态,以历史剧表演、课堂讨论、历史问题辩论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观看影片、采访历史见证者、编写历史小报、组织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教材蕴含的学科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学生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从历史中获得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吸取历史智慧,得到价值引领。教师在深刻把握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善于创造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掘教材内容的隐性价值,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统编教材所蕴含的各个时代的主体思想以及重要启示。

比如七年级历史统编教材突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条主线,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 5000 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历程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八年级历史统编教材重点呈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要让学生懂得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要增强学生民族自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九年级历史统编教材重点呈现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彼此竞争、互相影响,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初中历史教学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要重视革命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中承载革命文化的相关内容,用革命传统文化养浩然之正气、育民族之精神。

例如统编教材中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 43 位老一代革命家,要讲好这些革命家的故事,让老一代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为青少年精神成长提供滋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命运,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要通过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

历史是一面镜子,其价值在于对未来的指引。用好初中历史统编教材,需要历史教师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国之栋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中国贡献者的使命,让历史的火炬为青少年成长指引方向,照亮青少年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 2024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50)探索与好奇心
下一篇: 宇宙的外面会有什么?若是知道了答案,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害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