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研究机构巡礼|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研究机构巡礼|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研究机构巡礼|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要资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心历史1976年10

(主要资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心历史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迎来了学术发展的春天。为了解除史学人才和史学研究青黄不接的危机,1978年,历史系邓广铭等教授就提出了关于建立唐宋史研究机构的建议。经过三年的酝酿,1981年,邓广铭、周一良、田余庆、宿白、王永兴五位教授联名提出了建立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的组织方案及工作规划。

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_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历史_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的发展

(邓广铭先生)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都亲笔写信,表示大力支持。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同意建立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相等于系一级的研究所。”提出:“该中心应团结校内外有关专家,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努力创造历史科学研究方式现代化的经验,使之逐步成为高等学校中国中古史的研究基地。”并具体指出:该中心专用房1500平方米,人员编制50人,并有专门的研究经费。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本研究中心老中青三代学者,经过十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邓广铭先生担任中心主任长达十年之久,他在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在此十年之内,在此中心培育出许多名杰出学人,在学术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我晚年极感欣慰的一桩事。"

接着,何芳川教授、王天有教授先后担任中心的主任,对中心的发展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中心创立伊始,就制定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优秀学者,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自1982年成立以来,已经培养了高水平的博士生27人、硕士生57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5人,硕士生18人。本研究中心现有的11名专职研究人员,有9人都是本中心创立后培养出来的。

同时,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仅1996年以来,专职人员作为第一署名人出版的学术专著21部,发表的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获国家级奖的两部,获省部级奖的3部,获北大科研成果奖的4部。

最近,阎步克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又获得了长江读书奖,王小甫的《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奖。还有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增订本)、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等,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同时,还编辑出版了五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四辑《敦煌吐鲁番研究》等。

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的发展_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_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历史

另外,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还做了一些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如参加了150集电视系列片《中华文明之光》和100集电视教学片《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拍摄工作等。

本中心还同国内外有关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有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数十位学者到本中心进行学术访问;本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数十人次地到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梵蒂冈等国及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进行学术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

1999年6月,教育部提出建立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计划,为我们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1999年12月,学校领导经过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决定将"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改名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拓宽了研究的领域,使全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为一个整体,更有利于历史学科的总体发展。从此,我们研究中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机构设置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研究室,主任:邓小南(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荣新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室,主任:李孝聪(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资料室:主任:臧健(研究馆员)

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5月,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正式成立。该所是由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考古文博学院共同組建的科研机构,由历史学系朱凤瀚教授担任所长,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担任副所长。

研究人员

【专职研究人员】

主任 : 荣新江

副主任:罗新 刘浦江

成员 :陈侃理 陈苏镇 邓小南 韩 巍 陆 扬 罗 新 桥本秀美 荣新江 史 睿 王小甫 辛德勇 阎步克 叶纯芳 朱凤瀚 朱玉麒 薄小莹 李孝聪 臧 健 张希清

【兼职研究人员】

田浩魏根深 孟宪实 孟彦弘 余欣 庆昭蓉

【出土文献研究所】

所长 : 朱凤瀚

副所长:赵化成

成员 : 阎步克 李零 李家浩 陈苏镇 胡东波 何晋 韩巍 陈侃理

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历史_古代史方向研究中国的发展_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

朱凤瀚先生

重大项目

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的综合研究

古代中外关系: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信息、文献与图像资料检索的数字化建设

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

3-14世纪中国历史的多元文化环境研究

中古国家体制与北亚民族传统互动研究

东汉至明中叶政治文化与政治演进、制度变迁关系研究

新出土及海内外散藏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十三世纪以前中国军事地理研究

中国中古时期的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

中国古地图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西周重要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

契丹文字与辽史、契丹史:跨学科的民族史研究

战国秦汉简牍所见制度与社会综合研究

《至正条格》与元代法制研究

于阗与敦煌-以国家图书馆藏新出与未刊和阗、敦煌汉文文书为中心

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

6-10世纪中国的族群凝聚与国家政治体制演进研究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活字印刷发展综合研究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

清代西北边疆平定与国家认同

晚唐五代社会文化的转型

北平图书馆旧藏宋元版研究──近代版本学发展史研究之一

新出汉文突厥文突厥回鹘史料研究

北族王朝的政治文化特征——以辽金为中心

朱凤瀚“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罗新“中国古代的族群凝聚于国家认同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清代新疆稀见史料调查与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元典章》校释与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图书馆

中古史研究中心图书分馆的前身是中古史中心资料室,始建于 1982 年 5 月。当时中古史研究中心刚刚成立,从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中西文图书近 6 万册,初步建成了较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文献资源库。

中古史中心图书分馆的收藏范围,以中国古代史史料及论著为主,其中包含了古代哲学史、宗教史、法律史、社会史、军事史、教育史、语言文学史,以及敦煌学、考古学、古籍考订学等。藏书的特色包含以下几方面:

1 、 古籍线装书

中古史中心图书分馆藏有约 40 多种、 5000 余册的古籍线装书,主要为清代及民初刊本,以史部、集部居多。其中以各类丛书为主,如知不足斋丛书(清乾隆道光间长塘鲍氏刊本)、金华丛书(清同治光绪间永康胡氏退补斋刊本)、藕香零拾丛书(清光绪宣统间刊本)、雪堂丛刻(民国 4 年上虞罗氏排印本)、嘉业堂丛书(民国 7 年吴兴刘氏序刊本)、四部丛刊初编(民国 8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次影印)、适园丛书(民国乌程张氏刊本)、续金华丛书(民国 13 年永康胡氏梦选 刊本)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方志和文集,如《嘉佑集》、《育德堂奏议》等,都是原大影印北图藏宋刻本。

中古史中心现藏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500 册,在北京大学,目前只有北大图书馆善本部和中古史中心有台湾商务影印文渊阁本。

2 、敦煌研究文献与论著

中心分馆现有敦煌研究文献与论著类图书 300 多种, 600 余册。其中很多是北大图书馆没有或是不全的。特别是俄藏、英藏、法藏敦煌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甘肃藏敦煌文献,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等,保存了大量敦煌文献史料,是从事敦煌学研究所不可缺少的。此外中心图书馆还收集了包含敦煌诗歌、说唱文学,佛教经录,契约、社邑文书,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石窟艺术等社会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这批图籍与学术论著兼有保存文献及提供学术研究的价值。

3 、石刻史料

中心分馆现收藏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77 年开始编辑出版的《石刻史料新编》第一、二、三辑,共计 90 册,分为一般类、地方类、考证目录题跋类、参考研究类四个部分。 2004 又购买了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辑,北图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石刻文献全编》,其中包含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全编、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全编、宋代石刻文献全编、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明清石刻文献全编,共计 5 种 16 册。

石刻文献不仅可以补史传记载之不足,更可以订正谬误。有学者评价其价值不低于甲骨文之于殷商史、简帛之于汉史。

4 、研究成果类文献

研究历史,选择任何一个方向或题目时,除了要搜寻、发掘基本史料,还要对其研究史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这就需要大量阅读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古史中心的藏书中,注重收集近百年史学研究成果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史学专著,如陈寅恪、陈垣、钱穆、顾颉刚、邓之城、邓广铭、周一良、余英时等等史学大师的著作,也重视收集中青年史学研究者的论著。其中对于台湾、香港史学论著的收集,是中心藏书的一大特色,很多史学研究的专著或工具书都是北大中心馆所没有的。

此外在简帛研究、西域研究、石窟寺研究、民族史研究、城市史研究、佛教研究等方面,中心分馆的藏书都有较为突出的特色。由于藏书专业性强,质量较高,特别是有 40% 左右的图书是北大中心馆所没有的,中古史中心分馆已成为北京大学图书文献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 、网络数字化文献

中心分馆利用北京大学校园网络,在阅览室为读者开通了《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二十五史》、《石刻史料全编》、《国学备要》等文献的全文检索系统,以及电子刊物的全文检索,并为特殊需要的研究者提供国外研究机构的数据库检索。

中心科研人员制作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数字化图像信息库》、《 1986 年以后出土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 20 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全文检索数据库》等均在制作、完善过程中。

6 、资源利用

中心分馆不仅馆藏丰富,而且重视对所藏图书文献资料的保存、整理与开发利用。在 2001 年 6 月与北大中心馆签订了建立分馆协议以来,积极参与以北大图书馆为核心、各分馆协同合作发展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强化、提高中心图书馆储存、检索文献的功能与效率。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利用 SIRSI 与 CALIS 系统软件,完成了中古史中心 15,000 余种, 30,000 余册中西文图书的回溯编目工作。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资源共享,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读者在任何地点只要能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网页,就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中古史中心已数字化的中西文书目资料。日文图书和古籍线装书由于 CALIS 库不对分馆开放,暂时还不能进入网络系统。开放性的网络联合目录,不仅扩大了文献被利用的范围,更提升了文献的使用价值。中心分馆在成为专业性特色文献中心的同时,已经以资源共享形式越来越向国内外开放,并逐渐向国际化专业性特色文献中心发展。

网站

会有中心研究员的最新动态更新,并有文章的下载链接,值得关注。

上一篇: 鄂本笃:探索17世纪内亚世界的葡萄牙冒险家
下一篇: 【UAS】朱金成等 | 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责任规划师工作方法研究 ——以北京宣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