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把人分成四等,第一等肯定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西域的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南人指的是淮河以南原南宋境内的臣民。元朝这种赤裸裸的等级歧视制度,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烈性和对抗性,尤其到了元朝末年,统治者横征暴敛,老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刚开始时,最大的一支队伍,是韩林儿领导的红巾军,红巾军声势浩大,受众百万,席卷了整个中原地区。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是北宋徽宗皇帝的九世孙,恰逢乱世,以恢复宋室江山为己任,在手下大将刘福通的拥立下,于安徽亳州称帝,自号“小明王”,定国号为大宋。随后,红巾军凭借自己旺盛的斗志,攻下了宋朝的旧都汴梁,接着,韩林儿立即移都汴梁,完成了自己匡扶宋室,还师旧都的梦想。元朝时的汴梁城就是北宋时的开封。
韩林儿建立的大宋政权,因为时间短,并且由于没有建立起特别稳固的有效统治,因此不被史学家奉为正朔。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农民起义)
韩林儿的兴起要从他的父亲韩山童说起,韩山童本来是一位老师,对元朝的社会制度非常不满,恰逢元顺帝征集十万民夫清理黄河,这些民夫在黄河边经历了非人的待遇,韩山童想利用这些人密谋起事,于是派人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一出天下反”,接着,果真有民夫在黄河里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韩山童利用这一契机,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以“反元复宋”为目标,揭竿起义。由于这些起义的人头上都系有一顶红巾,因此后世称这只军队为红巾军。没多久,韩山童被元军活捉,惨遭杀戮。得到父亲被杀的消息,韩林儿和母亲杨氏逃到武安山一带隐匿了起来。
韩山童虽然被杀,他缔造的红巾军却在他的手下刘福通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人数已达十万之众。刘福通派人找到韩林儿,并推举他继承父亲“反元复宋”的遗志,以宋徽宗九世孙的名义做了红巾军的首领,1355年,刘福通在安徽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帝,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此时红巾军的势力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原地区。1358年5月,刘福通终于率军攻下了梦寐以求的汴梁城,立即将韩林儿迎奉到汴梁,并迁都汴梁。开封迎来了它又一次稍纵即逝的辉煌。
在开封一年多的时间里,韩林儿的人生就象坐上了过山车,瞬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又迅速的陷落到幽深的谷底。韩林儿移都汴梁后,放眼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遍地都有涌动的红巾,趁着势盛,韩林儿兵分两路,一路由悍将毛贵率领,沿山东往北打,直指元朝的大都(北京),另一路由骁将李喜喜率领攻打关中,红巾军势如破竹,让元顺帝非常紧张,元顺帝难以招架,甚至想用迁都的方法以避其锋,后来是身边大臣的苦劝,元顺帝才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为了抵挡韩林儿的攻势,元顺帝将镇守关外的蒙古大军悉数调往关内,甚至动用了镇守高丽的军队。这下轮到韩林儿不行了,韩林儿的部队节节败退,1359年五月,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元朝大军包围了汴梁。韩林儿在汴梁城内坚守了百余日,城中粮尽,万般无奈之际,韩林儿和刘福通仅带百余骑,从东门出逃,跑到安徽的安丰。汴梁城中的朝廷百官,玉玺印章,后宫嫔妃等一并落入元军手中。
逃出汴梁的韩林儿日子过的一年不胜一年,活动在山东、河南境内的红巾军几乎被元军消灭殆尽,韩林儿只能死守安丰。颓废之中,又被另一只农民军当成了一块肥肉,差点被吃掉。此时,自己的一个手下朱元璋混的正风生水起,万般无奈,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救下了韩林儿,仍然以他为尊,并将他安置在滁州。
此时的韩林儿只剩下一副空架子,昔日的手下朱元璋更象一只大鹏鸟,羽翼已丰,随时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1366年朱元璋先败陈友谅,后破张士诚。平定了黄河以南,包括江浙一带的大部分地区,天下已是囊中之物。于是,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接韩林儿回南京,经过南京瓜步的时候,韩林儿的坐船突然侧翻,韩林儿不幸在水中溺亡。后世很多人都感觉韩林儿死的蹊跷,都说韩林儿是朱元璋授意廖永忠杀死的。
《明史》对韩林儿的评价很中肯,说韩林儿横据中原十余年,象一双翅膀遮蔽着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元朝的军队和朱元璋几乎没打过几仗,朱元璋轻轻松松得以做大做强,从容缔造。然而历史又是残酷的,冥冥中韩林儿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被他最大的受益者算计。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不讲对错,只讲成王败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