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韩 波 德高 敏静
文化本身是一种资本,高质量的文化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上具有根本意义。在十五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民盟菏泽市委提出,要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研究,提升菏泽文化发展质量,通过传承、扬弃、创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措施,全面提升文化综合实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菏泽时指出:“菏泽,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菏泽地名中,菏泽、巨野、郓城、单县、曹县、定陶、成武、东明,无一不和上古三代历史有关;中华祖源文化、龙凤文化、大汉文化、黄河文化,均曾在菏泽大地诞生并发扬光大;菏泽儿女,国史有传者数百人;菏泽一地,发生过众多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韦伟认为,我市3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取材于上古以来的历史,300多处堌堆里埋藏着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我市的文艺创作、新闻出版、民间艺术、广播影视,乃至文化产业、电子商务等诸多活动,都从中寻找资源。
然而,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杨冬云认为,菏泽历史文化研究在整体上成果层次较低,声名不显,影响力不足,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还存在着历史文化研究组织力弱、年龄老化、高层次人才占比低、后备力量不足,各自为战等弱点。
民盟菏泽市委认为,整合现有菏泽历史文化研究队伍,促进研究人员的年轻化、高学历化,树立菏泽历史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依托菏泽学院等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菏泽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菏泽籍人士,鼓励他们回乡从事菏泽历史文化研究。采用各种方法,拓宽引进渠道,提供薪酬和待遇水平,加大奖励力度,引进一批学历高、专业能力强、能够在国内乃至国际高质量平台上研究、推介菏泽历史文化的人才,提升菏泽历史文化研究水平,扩大影响力。
“可以建立菏泽文化研究院,实现由传统型专家库向更高水平的新型 ‘智库’转型,更好地发挥‘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围绕菏泽历史文化发展重要政策文件、重大举措,开展研究、解读、评论、宣传等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最终推动菏泽历史文化研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集团化。”杨冬云表示。
民盟菏泽市委认为,《菏泽通史》可以以探寻当今时代的“菏泽精神”为主题,理清菏泽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菏泽演进的内在理路,从学理的高度判断菏泽社会的历史方位,挖掘菏泽发展的优势条件,思考未来菏泽的发展道路,可以为繁荣菏泽文化、振兴地方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菏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1项,长期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5项民间文学没有较好的现代文艺作品流传,20项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表演范围小,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较弱,5项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销售渠道狭窄。
“如果能下大力气着手相关工作,使菏泽的优秀遗产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菏泽知名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盟盟员彭国良表示。
人大代表高强认为,牡丹作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是我市重要的文化符号,展示着菏泽风貌,体现着菏泽的城市印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牡丹元素符号广泛应用于各大公共场所,营造了浓厚的中国牡丹之都的氛围,提升了我市中国牡丹之都的品牌形象。但作为展示城市形象重要窗口,火车站和高速公路沿线等重要公共交通场所基本都是公益广告或商业广告,缺乏明显的牡丹元素符号,难以给来菏客人在第一时间留下中国牡丹之都的印象。
高强建议,应在菏泽火车站站台、地下通道两侧灯箱、出口处增设以牡丹元素符号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宣传广告、装饰图案,悬挂、张贴、摆放中国牡丹之都标志图案,安装印有牡丹图案的LED柱灯等进行亮化美化;在菏泽境内的高速出入口栽植牡丹,设立牡丹雕塑,在高速沿线增设牡丹元素的公益广告等;在中华路、人民路等主干道的隔离护栏,增设牡丹图案,使牡丹四季常“开”,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
人大代表潘先军在建议中说,苗木产业基础雄厚,我市花木栽植面积45万亩。其中苗木25万亩、观赏牡丹、芍药20万亩,苗木专业村80余个,苗木专业户1.5万余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苗木规模企业120余家,从事生产历史三十余年,遍布菏泽七县二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较大的栽培基地和集散地。然而,菏泽却没有一处上规模的苗木交易市场,建议创建。对于选址,一要邻近花木基地,二要交通方便,建议在牡丹区黄堽镇盛华牡丹产业园对过、冠宇牡丹园以北,在牡丹区上海路北段与220国道交会处北。
在市场定位上,将菏泽市苗木大市场定为我国长江以北,生产经营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美,服务最到位,经营品种及产业链条最全的市场,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内布局应合理,配套消防、排供水、监控系统,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及快捷酒店、银行,开通直达公交线路,保证交易便利和车辆进出畅通。
关于市场规划,潘先军提出,菏泽苗木大市场以苗木、牡丹、芍药交易为主,容器苗、盆景、观赏植物为辅;发展园林资材、农药、农资、园林、器械、园林景观石、防腐木、水泥雕塑等相关产业;对苗木、牡丹、芍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展示并与市场对接、高校联盟,共同打造菏泽品牌;产业聚集,物流、餐饮、观赏园区、劳务、带动当地产业大发展。
建成后的菏泽苗木大市场,通过强化基地建设培育我市花木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花木产业逐步走上花木规模化、栽培标准化、产品系列化、产供销一体化之路,促进我市特色生态林业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冯 锴 武 霈
人大代表李红飞认为,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行,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将成为惠民富民的新亮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李红飞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靠单一优势、单一资源、单一特色很难持续做大做强,必须全面深挖特色资源,精准定位,大格局规划,系统生态设计,全方位宣传、服务游客,使游客拥有全新和超值体验。通过使特色旅游项目在运营中的不断升级,达到持续发展繁荣社会经济、提升人民福祉的目的。因此,搞好搞活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靠一小点、小特色是不够的,必须连成线、形成面,多点开花。
李红飞建议,应成立由相关产业单位联合成立的协会组织。发挥组织协会的重要作用,统一各类服务标准和要求,实现资讯、政策等共享,达到相互存进、协同增效的目的,避免重复开发,相互竞争;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具有潜力的资源点进行更好、更快地评估、评价、确定、开发,协调相关政策,加强引导;深挖特色产业,刺激消费,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牡丹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