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何在?
(1)本体差异:物质与人、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自然科学方法论以自然科学的研
究方法为对象,社会科学方法论以人类的社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
象
(2)主体意识差异:是最为显著的差异,社会科学方法论带有更强烈的主体意识,
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等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作用
十分明显。
(2)方法差异:自然科学主张实验方法论、概念方法论、逻辑方法论,社会科学则
依赖观察方法论,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没有体现。
(3)认识差异:自然科学探讨典型现象,而社会科学则需要关注大数现象。
(4)研究方法根本属性的差异: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侧重定量研究,对研究对象
进行数量方面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尤其是伦理、价值等研究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性质方面的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
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
会矛盾分析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
法,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
“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2)基础:唯物史观;(3)特点:实践性
(4)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以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实问
题吗?
理解:(1)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
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人本主义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
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两者应该
相结合。
(2)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
更好的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更
好的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结构功能主义: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方法,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
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4)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形成的,具有解构性和建设性
(5)认识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评价:总体来看,与西方社会进步与西方社会科
学发展相关联,如果我们承认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应该承
认其具有合理性。
不能以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将西方理论简单嫁接到中国,无视中
国特殊的历史语境。
(1)在用开放的态度,以平等的心态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积极对话的同时,还
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鉴别;
(2)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
时正确的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取其精华,再坚持从实践出发,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的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4、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请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提炼
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2)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有
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
(3)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
担当意识、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4)社会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5)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研究的根本要求
如何提炼:
(1)要有问题意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来源于社会矛盾,问题意味着矛盾,但不同于
矛盾。不是所有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要依靠理性的力量将
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
(2)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社会矛盾不断更新,
推动着“问题的理性解答”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深入了
解社会矛盾,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
(3)我们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
中心,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问题的解决。善于从社会矛盾
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
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性的根本
标准。
5、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1)社会科学研究不等于获得实践经验。
(2)科学理论是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是理性
的认识,不是简单地感觉经验,是观点的表达不是材料的简单概括。实践经验就是对
现象的感性认知,而没有从现象中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
(3)因而,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的过程,
就是超越的过程,就是经验中发现规律、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材料中引出观点的过
程,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即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4)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
究理论(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发展的;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研究不是
理论问题研究的出发点,研究问题要从现实出发;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
环)。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6、阐述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与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
①相吻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 产业
结构为基本标志的技术社会形态, 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基本标准的经济社 会形态的
物质技术基础。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 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 青铜器时代 是奴隶社会;
铁器时代是封建社会。
②不相吻合: 不能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作用绝对化, 生产关系除了受到生产 力发
展水平的决定外, 还受诸多因素影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分离, 出现了经济 社会形态
和技术社会形态不相吻合的情况,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 中国的生产力
水平、技术社会形态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社会形态落 后,但中国的经济社
会形态则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 中国早已进入社会主 义社会初级阶段。这就是
经济社会形态与技术社会形态不相符合的一面。
7、简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其对思考与解决当代中国社 会问题
的现实指导意义。
( 1)整体性原则 系统具有整体性, 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 单相
加,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做到
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 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 东部崛起等计
划,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 2)结构性原则 系统具有机构性,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方式。
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会系统的
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重视结构性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 改
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以及政治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推
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 3)层次性原则 系统具有层次性, 揭示了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是 指在
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 动规律,
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 注各
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 对症下药, 实现问题解决的 有效性和
科学性。
( 4)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国 家社会
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 促进本国发
展。
8、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注重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 一的关
系,总结其中的规律和例外发生的原因, 把已有的规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
(2)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每一人类社会过程经历了不同的 发展阶
段,被根本矛盾影响的许多大大小小矛盾, 有的激化了, 有的局部解决了 等等,因此
过程显出了阶段性, 只有重视过程和阶段的特殊性, 才能正确地处理 各种社会矛盾。
(3)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还有矛盾的主 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相互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防止“一点论”和“均
衡论”
(4)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按性质和斗争形式的不同, 矛盾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敌我矛盾通 过专政的方
式结局,而人民内部矛盾,则视具体情况,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民 主的方法等去解
决。
9、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的视角,来谈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与马克
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的区别。
(1) 阶级划分标准不同。 马克思认为阶级与所处的所有制中生产关系有关 , 主要 从
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出发揭示阶级属性; 韦伯认为阶级划分与个 人所处的
市场地位和生活机遇有关 .
(2) 阶级理论目标不同。 马克思的理论目标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不平等 , 强调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 并提出最终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 义;而韦伯的
理论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 希望通过对社会分层的研究达到促 进资本主义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目的 .
(3) 社会分层条件不同。 马克思社会分层的条件是一元的 , 阶级划分与个人在所 有
制中所处的生产关系有关;而韦伯社会分层的条件是多元的 , 是经济、政治、 社会三位
一体的。
中国
(1) 坚持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我国现阶段具有“三大阶级”,即工人阶 级(典
型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公务员等等)、农民阶级(农民劳动者 和农民工)
和资产阶级(港澳台资本家、外企资本家等)。同时还有处于变动中 的独立阶层(失
业、无业阶层)
(2) 借鉴了社会分层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坚持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 上,
按照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经济、 政治、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确定其在社会关系
中的地位,科学划分现阶段的阶级阶层 10、简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
择性
A客观规律性。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 观意志
为转移。
(1) 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
(2) 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
(3) 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
(4)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
( 5)历史是一个合力。
B 主体选择性。与自然界的发展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
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 社会历史过程
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
C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主题选择性的统一,即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11、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在社会历史领域, 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 “剧中
人”和“剧作者”的关系。
(1) 一切认识都是以人为主体并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人是哲学的中心、出发点 和终
结点。 人在物性方面连接起自然, 通过灵性发展成人类社会, 是连接自然界 和人类社
会之间的纽带,把握住人就可以把握住一切。 “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哲学上的意义非
常重大。
(2)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 。
(3) 人的存在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马克思从人的状态的立场给出了社 会发
展的尺度。首先,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人的发 展是社会
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
12、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1) 阶级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的社会成员,都处 于一
定的阶级的地位。其历史命运也同他所属的阶级命运相一致。
(2) 历史分析方法。 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既要肯定其历史贡献, 又
不能忽视其历史局限; 既不把他说成超越时空的、 无所不能的人, 也不能用后 世的标
准去苛求前人。
(3) 辩证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次要 方面;
既要看其前半生,又要看其后半生;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 不要简单化、
脸谱化,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3、 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该如何评价其真伪?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此 问题
的认识。
(1)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范围内能不能解决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3)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应辩证的加以理解。 所
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时间的结果论是非。 所谓不确定性, 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具 体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不可能完全证实一切认识, 而这种证实所达到的程 度或边界也
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
(4)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被实践证明正确的,要毫不 动摇加
以坚持,反之,坚决及时加以纠正。凡是尚未被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 在实践中继
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14、结合你所学专业,谈谈中国应如何抓住信息化的机遇? (1)现代国际政治中有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