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探索xiekai

2014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2018年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方案中强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由此“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方面。经过专家多年反复研究,最终确立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体系的基础,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本质特征。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对时空观念的理解,文字在于说理,图片在于形象,两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它包括历史时序和地理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涉及时空观念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时段和空间范围内发生或存在的普遍现象,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联系,更与过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关联。因此,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理解和评价都离不开时空观念的构建。

时空观念是新课改新理念的体现。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重点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这几年,部编版历史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渐推广使用,教材编写的原则也凸显了时空观念的重要性,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重视,因此将时空观念列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学科教育目标的需要。

时空观念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时空观念,例如很多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对时间、空间表达方式的辨别能力普遍较弱。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从历史地图、图片、漫画、年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大部分高三学生不会对一定历史时期的事件进行横纵对比、联系、分析归纳等等。而这几年上海的历史合格考和等级考等大型考试中均有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大量的时空资料出现在选择题和材料题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基于时空观念,辩证联系发展地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地图资源构建时空意识。

地图资源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的地理概念、地名非常多,很多同学缺乏空间概念,对地理位置、地形、自然环境、经济特征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适当运用地图资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就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讲授中国古代史时,记忆朝代名称是学生学习的弱项,特别是一些朝代更替频繁的时代,学生更容易混淆。在讲述“南北朝对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四张地图展示“南北朝形势”,通过地图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看到南北朝对峙的情况,借此完成朝代更替的表格,教学效果较好。

例如在讲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时,借助地图动态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路线,体会其对于加强各大洲之间交流,并对全球贸易范围扩大的影响,让学生从中去归纳特点,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时空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2.构建空间和时间概念的关联。

随着历史研究领域的拓展,我们看待历史事件的视野也变得更多层次和多维度,比如从国家视野到国际视野再到全球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中分析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例如在讲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屈辱史”专题中,涉及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三场侵略战争时,都可以运用地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重要地名地理位置的认识,特别是在讲条约内容时,也可以借助地图和表格梳理,通过对通商口岸由五口增加到十六口数量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开放的范围和程度在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同时期西欧各国发展情况,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得出“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结论。在教学中构建宏观视野和大格局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特定的历史观念。

3.运用多种形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时间轴来构建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发展轨迹。例如梳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挫折等等,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可以用历史大事年表、历代王朝表来梳理朝代更替,简明扼要,直观有效。

在高三教学复习和总结阶段,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知识网络图等形式来梳理重要知识点,例如世界近代史复习中,架构“15-20世纪初的西方”知识网络图,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在思想政领域解除桎梏”、“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后期四国革命和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等方面建立起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线索,在分析中使学生感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同时让学生可尝试完善思维导图或板书,学会构思层次,把握主次,并且能精准地表述内容,复习的效果一定能得到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正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助于落实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特定时空下对历史进行理解和感悟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更是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徐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几个问题》(讲座),北京,2017年7月。

上一篇: 福建工程学院: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追溯与探源中坚定文化自信
下一篇: 西域的历史和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