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其博士学位授予点从2010年开始招生、硕士学位授予点从2008年开始招生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主要是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来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是具有鲜明的 “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已经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要在广泛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中阐明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要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研究,深入开展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研究,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增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领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学、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历史学、政治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对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共党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问题,对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共党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经验,有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现状、前沿和发展方向问题,有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独立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领域创新性、探索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发展潜质,有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进行相关文献利用以及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志愿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服务,志愿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领域或相关学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三:1.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研究;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3.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执政经验研究。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上的导师有:齐鹏飞教授、何虎生教授。2012年招生的导师是:齐鹏飞教授。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之设计方案为: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公共课不少于15学分;主文献研读课不少于3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 学分;先修课不少于2门。具体如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3学分);语言基础——第一外国语(3学分);方法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3学分);学科前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前沿(3学分);主文献研读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文献选读(3学分)。选修课菜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史专题研究、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执政党建设专题研究等(每门课均为2学分)。另外,每个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各自开设专业指导课1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