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工作室学员蔡晶莹老师读书分享: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工作室学员蔡晶莹老师读书分享: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工作室学员蔡晶莹老师读书分享: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征近期,本人阅读了《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一书,此书由张。。此书第一章第二节论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近期,本人阅读了《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一书,此书由张汉林编写。此书第一章第二节论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关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编者认为:历史思维能力更接近应用科学,在历史教育中必须强调历史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是经由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形成的,有利于唤醒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意识。因此,历史思维能力属于特殊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定义应是指学生把握和运用历史思维,成功地完成历史认识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集中体现在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时间、证据、理解、意义等概念上,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思考。

历史教育要着力去做的,是让学生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互相矛盾的材料中提出问题,从互相竞争的诠释中确定意义。历史思维能力具有整体性、批判性和反省性等特征。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指思维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历史事实,还能够运用历史原理、历史思维技能等去解决历史问题,并能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与调整。综上所述,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部分,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科”特色,也因为历史学习的其他因素需要通过思维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看出,历史学科能力的本质属性是由历史思维能力规定的。因此不妨将历史学科能力直接认定为历史思维能力,这样更能凸显历史学科能力的学科属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实践与探索,策略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负担,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供支持。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情境创设和课程导入的统一,提升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历史思维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充足创新素材。

丰富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素材,为教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课外历史知识,利用课外历史知识“牵线搭桥”,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为了保证小组讨论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一方面,每组都要有一名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保证各学习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都有“主心骨”,有效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跑偏”。另一方面,每组都要有一名规则意识比较强、纪律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让该学生负责管理小组纪律,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闲聊、走神等问题。其次,为了提升小组讨论效率和激发学生潜力,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为学生规定讨论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最后,教师应该适当介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介入时机,只有当学生讨论方向偏离预期比较严重时才干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介入方式,如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且对讨论结果存在重要影响的错误时,不要直接批评、纠正学生,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四、注重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应注重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要重视知识的正迁移,即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负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负迁移,即指导学生利用新学习的知识或新掌握的技能二次研究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建立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

上一篇: 文化语用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相互关系
下一篇: 简述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