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生还是一个问题
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便没有历史。但人以及人的社会不是历史发生的必然性根据。不能认为历史为人所固有,否则历史就是某种神秘主义的东西了。也不能认为有人类社会便有历史。这种认识如同认为有人便有历史一样,什么也没有说明。当然,历史也不是被外在的力量附加到人类社会中来的,否则这种力量只能被解释为具有超自然的属性(如圣经所说的人类的始祖被上帝驱除出伊甸园的事件)。
人的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历史发生的根据。的确,人是历史的主体并创造着自身历史。但这仍然无法揭示出历史本身是如何发生的。这是因为,通常所谓的“人创造了历史”是指历史之中而不是历史之外的人创造着历史,否则创造历史的人将永远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犹如人推一辆独轮车,独轮车总是在人之外一样。“人创造了历史”只能说明人与历史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或互动过程,而历史发生所需要的根据,这一点仍然无法得到说明。
由于在历史发生的问题上缺乏必然性根据,以往的历史观都是无根的。人们只知道历史相对于个人的优先性,不知道人的价值悬置相对于历史的优先性;只知道历史的决定性质,不知道历史的人本性质;只知道人属于历史,不知道历史属于人;只知道历史会走向未来,不知道未来将回归到人本身;只知道历史是开放的,不知道历史是会终结的。
人的历史应该从能动的价值存在开始
动物只有日常生活过程,并无历史过程。历史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为什么只有人才有历史?人的历史发生的必然性根据在哪里?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哲学和史学研究中也有所触及。但基本思路是从人有什么入手。如人有脑和手,可以制造工具,而利用工具的劳动则创造了历史,等等。实际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历史是原先没有后来才有的事物,从内在的逻辑看,历史的发生应该从没有什么的地方开始。从没有什么到有什么(无中生有),这才符合历史发生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也符合历史过程的基本特征。
但常识告诉人们,无中是不能生有的,历史不可能从绝对的虚无开始。这就决定了,历史的发生不能不从有即存在开始,而这个有即存在又不能不具有无即不存在的性质。就是说,历史发生的根据必须具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双重属性。这个既有且无、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存在只能是人的价值存在。这是因为,人的价值存在是这样一种存在:一方面,价值存在是非现实的存在,是不显现的存在,或者说是现实中的非存在(如饮食价值存在着但并不显现,显现的只是具体的饮食形式,谁也无法将存在着的饮食价值本身找出来);另一方面,非现实的价值存在代表着人的能动方面,能动性其实就是人的无中生有的能力,现实中非存在的价值反而创造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价值(如饮食活动的不竭动力总是来自于存在着的饮食价值本身),说明只有能动的价值存在才是一切历史现象发生的源泉。
历史研究的开端不是人的外显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需要根据的支持),也不是人之外的社会,而是人的内在方面即人的价值存在。由于人的价值存在着,才创造出了本不存在的历史,才使历史过程具有了发展进步(无中生有)的性质和特征。
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的价值存在着,动物的价值也存在着,这不应该是有疑义的。为什么人的价值就与历史有关,动物的价值就与历史无关?这个问题不仅与价值存在的一般性质有关,而且与人的价值存在的特殊状况有关。
价值存在与价值实现
人的价值在人那里存在着。人是人的价值的存在根据。人有这样、那样的价值,或者没有这样、那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本身,而与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无关。由于价值的根据不同,同样的环境和条件相对于不同物种,具有迥然不同的意义,是很难相通的。“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庄子》)。人不会有鱼、鸟那样的价值,同样鱼、鸟也不会有人那样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是存在着的价值。价值存在就是每一物种所应享有的内在的价值规定。人是一棵内涵价值的种子,孕育着生命的全部可实现的价值,而不是盛价值的空盒子,不断被历史和时代赋予新的内容。当然,古人有古人的价值,今人有今人的价值,后人有后人的价值。但这是价值实现而不是价值存在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起来。如同一样的种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在不同的营养、水分和气候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样。经济社会条件只能决定人的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不能决定人的价值是否存在;只能是价值实现能否实现的根据,并不是价值是否存在的根据。
价值存在是自足的存在。到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类)阶段,人类物种的生物进化过程终结了。人的价值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至此定型了,人的价值长住不变了。从人类物种最初确立起,到人类物种最后终结止,人的价值存在永远是一个常数。它既不需要特意地增加什么,也不需要特意地减少什么。相对于自足的价值存在,由于受到了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价值实现是自足受限的,甚至是残缺不全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绝对意义上享有人所本有的全部价值。
价值就在人本身。价值存在先于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以价值存在为前提和根据。从价值存在的角度看,人不可能实现根本不存在的价值。人只有存在自由、解放的天然需要才会去追求自由、解放,如果人像穴居蚂蚁一样,天然遵从一种等级制度,自由、解放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价值存在同价值实现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的原则性障碍。价值存在是静默的,价值实现是喧嚣的。但是,价值存在的静默状态又是相对的,只要出现了内在激活或外在激发的因素,价值存在的静默状态就会向价值实现的喧嚣状态转化。没有这种转化,人的任何价值都实现不了。
如人的饮食价值是一种与人的存在相始终的价值存在。一个人可以拒绝吃饭,但决不意味着饮食价值会因此而消失,相反,它仍然会静默地存在着。实际上,饮食价值又是人们每天都要实现的价值。这种价值被不断地从价值存在状态激活到价值实现状态,呈现为激活、满足、再激活、再满足的周期性。
价值悬置
一般而言,任意一个物种都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要么是环境适应了它,要么是它适应了环境,结果都是一样的:有一个物种,便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适宜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物种的价值存在与该物种的价值实现是大致吻合的。人的情况则相当特殊。
自从人类有了一颗完善的大脑和一双灵巧的手之后,她对所在世界的要求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类要求的是精密的机器,而自然界给予的是粗糙的石头。对于人类的要求,自然界是无能为力的。人的适宜性环境在未来,而不在当下的生存状况中。而未来是需要靠人类自己去创造的。
与其他物种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于,人类找不到一个现成的、与人的价值存在相适应的自然、社会和心灵环境。人是被自然创造出来的,而人所在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做好接纳他的准备,人也无法现成地接受先在于他的这个世界。人的价值被悬置起来了。要解决生存困境,人只能创造自身的历史。
动物没有自身的历史,因为动物的价值没有被悬置起来。在动物界,有一个物种便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适宜性环境。动物活动的目的是寻找适宜性环境,而不是创造适宜性环境。动物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过程,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动物有日常生活过程但没有历史。人有历史的事实表明,在人这里有历史发生的特殊根据。
人的生存困境不是“动物性”价值得不到满足的困境,而是“人的价值”得不到满足的困境。就是说,最初的人只是在价值存在(人的内在规定的价值)的意义上是人,在价值实现的意义上是非人。或者说,在价值本有的意义上是人,在价值实有的意义上是非人。价值的悬置使人处在不安定的状态中。当然,动物也会处于不安定状态。不同的是,动物的不安定状态是可以即时解除的,人的不安定状态带有与现成环境根本无法妥协的性质。适应不是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合适理由。
动物不必为了“活得更好”的念头而劳心费神,也不必为创造新价值而活动。可人就不同了。每个人都是现实的或潜在的理想主义者。最愚钝的农夫也会具有生活的想象力和期盼,想象和期盼着不同于贫困现状的温饱生活。只要悬置的价值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活得更好”将是人的永不枯竭的动机。
价值的落实与历史的发生
动物只有价值实现的问题,人因为价值悬置着,所以有将悬置的价值落到实处的问题。当然,价值落实也是一种价值实现,但却是极为特殊的价值实现。一般的价值实现可以得到即时满足,价值落实不能得到即时满足,需要经历一个既确定又不确定的过程。一般的价值实现的结果是比较确定的,价值落实的结果则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一般的价值实现只是实现了以往就有的价值,价值落实则创造出了新价值。
价值悬置本质上属于价值存在的范畴,是静默存在着的价值。价值落实则进入到价值实现的范畴。人所本有但未曾实有的价值要实现出来,是必然要解决的生存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意味着,只要出现内在激活或外在激发的因素,人进入到一种“价值的要落实状态”就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价值的要落实状态是生命的张力,是精神心理的动力趋向,这种状态和趋向不再是引而不发地、静默地存在着,而是引而要发。这种引而要发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外显的实践行为,类似于物理世界中势能向动能的转化。“要落实”是势能,“落实着”是动能,实践是体现“要实现”的价值势能向“实现着”的价值动能转化的载体,本身就具有二重属性。
价值落实与一般的价值实现之于人的主观意义也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对于一般的价值实现,人不仅是有价值经验的,而且是有合理预期的,在大体的方向上和大致的过程中,这类价值实现不会落空,也不会出错。如每天都重复的吃饭、穿衣、上学、做工的日常活动。对于要落实的价值,对于人所本有但未实有的价值,由于这种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性质,人没有任何价值经验(如在茹毛饮血的初民时代,人对美食就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必要的合理预期。结果,价值落实过程的试错和反复难以避免。于是价值的再评价和再选择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了。在100次、1000次的试错和反复之后,一次正确的选择仍然可以矫正以往在价值落实上的偏离,使之重新走上正轨。
日常生活过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这个过程虽然也有价值选择,但只是对已有价值的选择,而不是对未有价值的选择。从价值角度看,这个过程是封闭的,处在自足的圆圈内。价值落实过程则是将人所本有但未曾实有的价值创造出来,也就是要将以往生活中所没有的新价值创造出来。而且,新价值的创造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修正多次。如从茹毛饮血到美食,其间就经历了无数的中间环节。
创造新价值的实践活动既不可能循环往复于以往的过程,也不可能封闭在自足的价值圆圈内。其结果,价值封闭的日常生活过程不可避免地被价值开放的实践过程所打破。价值的周期循环向价值的线形增长的方向转化,封闭的价值圆圈被打开和展开了,指向未来了。这是人类的前所未有的经历,这种经历不再是一种重复性的时间过程,而表现为具有价值增长、发展和进步外观的历史过程。人的历史就这样的发生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