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读书笔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读书笔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读书笔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读书笔记浚县长丰小学 宋晓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一书主编为李箭、周海明。李箭,盐城师范学院教授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课例研究》读书笔记

浚县长丰小学 宋晓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课例研究》一书主编为李箭、周海明。李箭,盐城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翻译理论与实践。长期担任“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方案设计”、“英语教材分析与研究”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主持参与并申报“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近60项;周海明,博士,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联盟秘书长,在《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_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课例研究_历史核心素养课题研究

本书分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理论篇和实践篇,以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课例为载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提供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英语教学的依据和借鉴。

1.理论篇

第一章阐述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含义,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作者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

虽是理论,每读到一项解读时,我都对照自己的课堂是否达到了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否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出发和归宿?

语言能力可以细化为以下五种:第一,对英语这门语言及其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第三,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口语及书面语篇的理解能力;第四,对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第五,对英语建构与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还强调了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听、说、读、看、写五种显性行为。

英语学科的特征之一人文性体现出文化意识的内涵:一方面是学生能够将内化世界进行改造与完善,从而使自己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人;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将内化修炼所形成的文化素养外显,从而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以及跨文化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意识已经从单纯的“感知”“理解”进入到“认同”“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范畴,真正达到运用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思维品质的定义是“一个人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与英语及英语学习有关联的思维品质,包括在理解语篇的表层信息之余对语篇的逻辑框架、主题意义、作者观点、情感、意图等有更深层的挖掘,还包括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教育价值在语篇教学中尤为常见。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其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英语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有:利用表格整理文章脉络、通过整合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通过词源识记词义、创设情境掌握词汇固定搭配等;元认知策略是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出并加以修改,主要包括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计划策略、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评价策略和自我知道策略五个具体策略;而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三个具体策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重要意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第二章是英语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编者确定了英语教学在培育英语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基于活动观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部分,编者详细介绍了“六要素六层次”设计范式。

层次一:根据既定主题创设语境,语境的创设要满足真实性、简洁性、有效性,要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直接经验。层次二:在情境创设、已知激活、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梳理细节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层次三:在梳理细节信息、获取新知的基础上,进而开始概括、整合、重组信息,使学生在获取零散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框架。层次四:在新的知识结构框架构建起来的基础上,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旨在对先前获得的语言新知进行产出,达到语言新知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层次五:在语言新知内化的基础上,分析语言结构并使语言形式与主题意义发生联系,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受语言的运用。层次六:在以上五个层次的基础上开展迁移创新活动,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六层次”是实现了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层层递进、逐步升华,并最终服务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的英语课堂设计应遵循此规律进行。

本章还论述了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法、传统的英语学习活动方式(如适当的操练、记诵有助于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内化)等,围绕英语核心素养“为什么教?”“如何教?”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章内容为课例研究与英语教师课例研究素养。英语课例研究具有实践性、反思性、情境性的特点,是以学习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设计英语教学课例,首先明确课例研究主题,合作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开发课堂观察工具,确定分工观察任务;继而开展课后研讨活动,撰写课例研究报告。这才是一节完整的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的研究方式,也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从课例研究的视角看,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习,才能改进教学、完善教学,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持续发展。因此,要开展课例研究,教师必须具备学习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其中学习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及实践性知识等)、问题素养、创新素养。这三个维度上的发展共同决定了老师课例研究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实践篇

实践篇含12个英语课例,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课例皆有,从课例类型上看,以阅读、语篇、读写、写作、复习课为主,每个课例第一部分是教学预设,编者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重难点、学情分析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分析,设立教学目标,设计整体思路,调动教学方法和资源,让实际教学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第二部分是课堂实录;第三部分课例评析,评析中有学生反响、同行声音、自我反思和专家点评。这恰是第一部分课例研究所述的研究步骤,也是我们平时一节课要做的。

上一篇: 数字时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挑战
下一篇: 分享四个读历史的思维模型,找到规律直击本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