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崔志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多元视角

崔志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多元视角

崔志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多元视角国内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是笼罩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底下,无论是革命范式,还是现代化范式,都以近代西方的发展道路为坐标系,聚焦晚清“八大政治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历史的视角问题怎么回答_历史视野包括_历史研究视角

个人简介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晚清政治史和中国近代人物与思想。代表著作有:《梁启超》、《蔡元培》等。

钱宏先生史学论文写作经验传授

与钱宏先生的交谈中,给我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先生有关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教诲。他强调,史学论文的写作,主要就是做到四个字———“准确简练”,文字表达要反复推敲,不能让读者产生歧义或误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宜用一些文学夸张的表达方法,也不要轻易使用诸如“最早”、“第一”等词;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不要用两句话表达,要做到惜墨如金。

史学论文要写得让同行都能看得懂,如不能让同行读懂你的论文,不是你本人对研究的问题没有想透,便是表达和写作还存在问题,没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

史学论文的写作要讲究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既要符合历史时序,也要体现内在逻辑关系。论文写作要做到首尾呼应,结尾处最好留有余味。论文写好后,要凉一凉,过一阶段再修改,最好朗读一遍,哪里接不上气,就说明哪里表达还有问题,不要急于匆忙发表,白纸黑字,要对自己负责等等。

思想史研究经验谈

就思想史研究来说,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思想史属于史学研究范畴,要以文本和史实为依据,应遵循一般共通的史学方法,不能脱离史料和史实进行任意诠释。

但另一方面,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为精神层面,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与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和中外关系史等形而下的研究不同,后者是从史料中重现社会、经济、政治等现象,而思想史的研究要从文本中抽象出问题意识,解读历史人物的思想,这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思辨能力。否则,会在文本面前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读,或将思想史研究降格为“剪刀加浆糊”的剪贴史学,失去思想性。

总之,思想史研究是史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既需要历史的论述,同时也需要哲学的阐释。因此,除非确有思想性,我一般不鼓励学生做思想史题目,这同样也适用于我本人。

我对思想史研究的另一个体会是,思想史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和个别杰出历史人物思想的解读上,还要从政治、经济和种种社会现象及绘画、建筑等非文本资源中解读一个时代的思想。

一场政治运动、一项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现象背后,乃至各种器具、建筑及一切人类的创造物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思想因素。

思想史除研究文本和精英人物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实有必要将那些非文本资源和社会大众的思想也纳入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这不但可以拓宽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并且那些非文本资源和社会大众的思想可能较诸文本和精英人物的思想,更能真实反映或代表某一历史时期和地方的思想,它们是一个时代思想的物化形态。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历史和现实中都不乏为学与做人或言与行不合一的事例。近些年来,国内学界进行的观念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史化”倾向,一定程度即是反映了思想史研究由传统文本和精英人物向非文本资源和大众思想研究的一种转型,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美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关系?

我个人认为,所谓中美特殊关系,只是相对近代中国与其他列强关系而言,有其不同或特别之处,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

就晚清来说,中美特殊关系主要体现在,美国的对华政策较诸其他列强温和,没有像其他列强那样富有侵略性,对中国的危害没有其他列强那样严重,其对华政策更多谋求商业经济利益,美国是几个主要列强中唯一没有直接使用武力分割中国领土的国家;

在1899年宣布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之后,美国更是明确反对列强瓜分中国,主张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认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合乎美国的利益。

如果是从正常的国际关系、长时段和比较宏观的视角考察和把握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那么我认为中美特殊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并且,这种特殊关系对今天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成仍然产生着某些影响。

晚清政治史研究如何取得突破谈点看法?

我个人以为晚清政治史研究的突破点,关键在于转换视角。

国内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是笼罩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底下,无论是革命范式,还是现代化范式,都以近代西方的发展道路为坐标系,聚焦晚清“八大政治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而没有从清史角度阐述有清一代进入晚清后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历史,晚清政治史研究与清朝前中期的政治史研究存在明显脱节和断裂, 由此遗漏许多应有的研究内容。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

近代中国历史与中国古代历史和西方近代历史比较,有这样4个特点:

其一,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文化变化之速和之大,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用110年的历史,走完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数百年的历史。

其二,近代中国在由传统向近代快速转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种单一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始终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社会形态的复杂性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其三,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也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其四,近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存在很强的历史连续性,在许多方面制约和影响今天中国历史的发展,既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一些精神包袱,需要认真清理和总结。

要科学地认识这样一段与中国古代及西方历史有别、同时与当代中国历史息息相通的近代中国历史,显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需要一种多元视角,需要各种不同学科和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需要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检验。

关于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个人以为首先要明确“近代”一词,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尺度,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指称。所谓“近代”,指的就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与“近代”相对应的,是一个社会形态。

上一篇: 北京语言大学春日本历史作业4
下一篇: 科技界男神又逆天!今凌晨再次创造了人类太空探索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