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

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

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016年第5期总第19期民俗研究FolkloreStudiesNo.5,016SerialNo.19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段友文闫咚婉摘要: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

2016年第5期总第129期民俗研究Folklore StudiesNo.5,2016Serial No.129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段友文闫咚婉摘要: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因其“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义举而被世人称颂,其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民众对介子推传说的历史记忆可从典籍文献、口承故事与地域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追溯,其记忆建构过程是在传说文本“历史发端”以吏运事”与“因史生事”历史演绎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物化的记忆形态来进一步加深对传说的记忆。因传说记忆主客体存在的差异性,当代介子推传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传承模式:个体传承和集体传承并存的沁源在地化传承模式与以景观叙事为主的介休景观化传承模式。传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由多种元素相互制衡、促动而形成的,它的研究对传说的当代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介子推传说;文本;空间记忆;传承;动力机制一、前 言民间传说是一个社会群体对某一历史事件或特殊历史人物的集体记忆,其背后潜藏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它是群体成员对祖先历史相似性认同的精神体验,是共同的传统、共通的情感、共有的习俗等文化元素凝聚而成的情感依附,在具体时空中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社会财富。

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是传说时间轴上“过去的”和“现在的”两个时段,它们呈现出传说发展的不同状态。在时代多重动力的推动下,传说发挥了它作为文化资本的隐性功能。由于传说是运用口头艺术对社会历史做审美的呈现,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方性、文学性特点,被誉为“口传的历史”,所以在现代民间文艺学术史上最早引起了具有强烈人文关怀与学术关怀的现代知识者的关注,创造了一个个经典传说研究的成功范例。周作人、钟敬文等民间文学的创始人不仅提出“传说”的概念,而且首倡地方传说、人物传说的研究。①顾颉刚通过对尧舜禹的神话分析,借助孟姜女传说的专题研究,运用“历史一地理”方法印证其“层累地造成”古史的史学观,标志着传说学的建立。o当代民间传说的研究,承续了前辈学者将典籍文献与田野资料相结合的学术规范,同时立足本土民间传说资源,借鉴西方新的理念与方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了传说个案研究的深入,加快了传说学理论体系的建设。赵世瑜选择影响深远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试图以民众创造、传播传说故事这样的“小历史”达到对官方记载的“大历史”的补充及其新的阐释。o岳永逸深入河北乡村关注“庙会传说”,将民与俗以及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结合起来研究作者简介:段友文,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山西太原030006);闫咚婉,山西大学2014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03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文化意蕴与当代表述研究”(项目批准号15ASH010)的阶段性成果。①钟敬文:《中国的地方传说》,收入《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74—100页。②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钱小柏编:《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16-161页。③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万方数据

上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援疆工作推进会暨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新疆昌吉召开
下一篇: 魏海香: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