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及其意义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思想,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基本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把握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2035(2006)01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球的视野阐发了“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在当代是决定我们怎样判断全球化和怎样参与全球化的出发点。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分析的方法论,挖掘和研究这一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认识和把握全球化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又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而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则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世界历史。如他指出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而且也是精神活动世界化的过程,它标志着社会生的全面变革和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
在世界历史条件明中来了”,它使乡村服从于城市,农业服从于工业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为了追逐利润,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农业社会的狭隘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地域藩篱被打破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来被尊崇的观念都被瓦解了一切国家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仇外心理在日益消失文化也日益打破其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始终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过、时代特征、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他从全球视野阐发的“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为我们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总体说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有三个方面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历史之外的什么“世界精神”的产物,而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河南濮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从事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于是由许多民族的.“世界历史”是人的发展过程。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是个人及其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历史向世界转变的过程”既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又作为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和异化的过程和力量与人相对立。“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其他形而上学的庸俗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的划时代的贡献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它在一百多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世世代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然而,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根本矛盾不可克服并日益扩大使它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同时暴露了它的有限性和暂时性。
马克思不仅用历史尺度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作了无情的批判,而且运用价值尺度对这个“世界历史”形成的野蛮的、血淋淋的一面进行了愤怒的揭露,体现出一种对待历史的辩证态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是由普遍性的规律所支配,而且承认这种普遍规律是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主体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使命就在于从历史的特殊性中探索出历史的普遍性又以这种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特殊性,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正是马克思把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分析考察“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果。其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成阐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性。马克思从手工业作坊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工业转变然分工向国际分工转变、地域性的交换形式向世界市场转变、自然联系的人向世界普遍交往的人的转,等等,充分论证了人类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是“世界历史”的开端,标志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其二,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揭示“世界历史”的一般过程。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交换、消费和交往关系,并把这种普遍性的产生历史的普遍性对历史特殊性的超越形成了历史的不断进步。然而历史普遍性并不能脱离特殊性。历史普遍性的日益扩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它曾经导致资本主义一样,但是由于各民族、各国的具体实际不一样,历史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实现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89“世界历史”就在这种普遍性的生产、交往与普遍性的个人的互动中,在人的主体化和异化的互动中,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推进、“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论马克思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一般过程的阐述是博大精深的、历史学的分析,而且作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且描述了这个过程的生动的现象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逻辑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历史尺度就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的合理与否、作用大小,都视其是否适应、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的基本的标准。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
马克思又认为历史是由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最终目的,因此,价值尺度就是反映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尺度: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及其意义途径也会不一样。马克思晚年十分注重研究东方民族的特殊性,指出东方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存在着特殊性和多样性。可见于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结合起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因此 ,他对“世界 历史”的产生过程 、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无不是建立在 “批判”的基础上 。首先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 充满矛盾曲折发展的历史 。资产阶级在建立统一的 市场 、统一的生产 、消费体系的同时 ,也把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扩展到世界各地 生产的无限膨胀以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作为代价 人的普遍发展以劳动阶级的片面发展为代价 社会的前进运动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后发展民族的贫困为代价 其次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文明世界化的历史 。资产阶级把文明传播到全球每个角落 但实质上是按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它迫使一 切民族 ———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 级的生活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 ,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 ,它按照自己的面貌 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255另一方面 ,马克思的 历史方法不仅是批判性的 ,而且是建构性的 。根据 “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他在否定资产阶级作为全人类利益代表的同时找到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 一致的历史主体 ———无产阶级 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他在戳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远合理的神话的同时揭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 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规律 ,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要求 在抨击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狭隘性的同时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目 ,指出代替阶级对立、主客体对立状态的将是“个 人的自由的联 现“个人自由发展”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充满矛盾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必要的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和文化 条件 察社会历史问题时,不能仅仅从一国的视野来考虑 必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这种思维方式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