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科学、正确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历史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如此。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阶级的起源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第一,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发展到可以提供剩余产品的程度,就使社会出现剥削、产生阶级成为可能;
第二,又由于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出现和发展,财富的增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就使产生阶级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阶级的实质
第一、阶级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个经济范畴;
第二、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是阶级区分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标志;
第三、占有他人劳动还是自己的劳动被别人占有,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本质区别。
第四、划分阶级只能以经济为标准,主要是以人们对生商资料的占有关系为依据。
阶级的基本类型(两大基本阶级)
奴隶社会 奴隶主和奴隶
封建社会 地主和农奴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和工人阶级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
先进阶级和被压迫群众所主导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如:法国大革命)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一,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第二,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如陈胜、吴广起义)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
(如: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
“革命”一词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即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 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换句话说,社会革命的实质就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教育革命、文化革命等等,这些都是在革命的转义上使用的概念。
(如:产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
法国大命的爆发,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推翻封建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如: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社会革命的类型
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
奴隶社会→地主阶级革命→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的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因为改良主义主张用改良代替社会革命,因而往往走向革命的反面,成为阻碍革命的绊脚石。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改革的含义
社会改革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以维护社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和目标,依靠现存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商鞅变法,贞观之治)
(2)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及其基本特征
科学是由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构成的理性认识的逻辑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态,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的总和。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所揭示的是客观对象和过程的本性,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所解决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是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是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技术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控制和改造客观世界。
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科学和技术逐渐趋于一体化,并造就了“科学技术”的新范畴。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比例)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智能机器、自动化)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三产业)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信息时代,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如交通、通信等。 1ì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影响思维主体,运用科技解决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
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
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 。
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
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
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
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唯意志论的基本观点:
历史是由少数“天才人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少数英雄人物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历史的面貌,左右历史的进程。人民群众不过是盲目追随少数“天才人物”的愚昧无知的“群氓。
宿命论的主要观点:
决定社会历史的则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如“上帝”“天命”、 “宇宙精神”等等。人只能消极地接受这种神秘力量的摆布,而在历史上无任何能动性可言。英雄人物是“上帝”命令的执行者,是“天命”的体现者。人民群众则只能俯首听从他们的支配。
1、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的根源:
从认识根源来看,英雄史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跃在历史前台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夸大并绝对化,而无视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的作用。
从社会根源来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封建社会的皇帝)
从阶级根源来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需要宣扬唯心史观,抹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2、唯物史观的观点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种与英雄史观根本对立的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争取解放的理论学说,从根本立场上解决了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认识问题。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用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历史人物特别是政治上的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都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二)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1)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活动体现了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的具体表现:社会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制约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时势造英雄”。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具有阶级的制约性。
(3)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首先,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其次,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最后,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