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
晚清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融入了世界潮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淡地位,迫使中国各阶层对中国的未来道路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篇一
《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摘要:晚清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融入了世界潮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淡地位,迫使中国各阶层对中国的未来道路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事实上,中国近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摆脱封建的政治经济体质,实现国家近现代化的问题,为此近代中国各阶层分别为此进行了两条道路四次尝试的变革运动。
关键词:近代中国;道路;曲折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维持封建社会延续的道路
(一)太平天国运动
首先是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下层农民阶级运动,这是封建王朝农民阶级最大一次、最后一次运动。虽然他们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口号,然而运动本身没有挽救中国命运的危局,这次运动仍然沦为了改朝换代的工具。究其失败的实质就是农民阶级局限性造成。农民阶级所适应的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社会,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其生产方式比较原始,没有出现机器制造性质的先进生产力,所以它不可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二)洋务运动
其次是以地主阶级阶级为代表的上层改良性尝试,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传统的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使得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后期开办官督商办的现代实业,企图增强国力。但是,他们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质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甲午海战一役,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虽然它客观的为中国近代化引进了先进的理念、培养了人才,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历史证明维护封建制度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二、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
(一)戊戌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该运动的出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出现了新的元素,这就是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洋务派运动虽然失败,但却为资产阶级的壮大客观的提供经济基础和政治教训。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由西方列强带入到中国的,并非本土产物,所以中国资本主义企业也是寥寥无几,直到洋务派运动才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重工业有限,后期主要开展于轻工业。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本土封建势力的夹缝中诞生的,并脱胎于封建性质、帝国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无法割舍。而它的发展途径还要受这两股势力的压迫和驱使,这就必然导致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发展呈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这样一个状态。
戊戌变法从技术层面上看,是由于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变法派委身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改良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向封建势力低头妥协,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质而夭折。然而究其实质就是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所导致的。
(二)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这是资产阶级第一次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的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在革命中明确的提出走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他们建立了政党,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提出了先进的资产阶级建国纲领,这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然而,这次革命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长期军阀混战的格局。反思这次革命,虽然资产阶级结束封建统治,但是其致命的硬伤就是这次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认为的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由此可以看出民主共和的理念没有被中国的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在封建残余和西方列强的干涉下最终导致胜利的失败。
三、独裁政府的末路
再分析一下举步维艰的国民政府,它仍然没有使中国走上近现代化的轨道,其外因,就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打断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然而更重要的是内因,国民政府的三大弊病导致了这个政权被人民抛弃。
(一)派系斗争严重,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合力
首先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内耗严重,使得整个党涣散不堪,与反观现在国民党在台湾再次丧失政权,仍然是这个老毛病;其次就是中央与地方貌合神离各自,旧有的军阀表面上服膺中央,而私下却是暗流涌动各自为是。
(二)贪腐严重,国民党难以自律本党干部
国难当头之时,国民党一大批干部中饱私囊盘剥百姓,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部队乃原有军阀转变而来,仍留有旧系军阀的积习,中央财政对于一些非嫡系部队待遇不公,这就导致了长官与士兵直接向老百姓伸手,破坏了国军以及国民政府的形象。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经历过战乱的长官还都南京,以抗战胜利邀功,开始肆无忌惮的贪污和争抢日伪遗产,这种贪图享乐官僚,使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和民主党派对其丧失信心。
(三)失去群众、失去青年人、打压先进政党
近代中国,从人口构成上来看农民是非常庞大的群体,更是革命的根基,但国民政府始终没能解决农民土地的诉求,所以自然也得不到农民的拥护。其次,就是关于青年,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国民政府始终压制进步青年的诉求,更有甚的残酷镇压学生运动,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就丧失了革命的先锋军;再次就是打压先进政党,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存在,并企图从军事上消灭其政权。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国民党失去政权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侃.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6.
[2]杨奎松,张海鹏,王奇生,汪朝光,姜涛,虞和平,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一至十卷.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赵博宇,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
孙 琰,营口理工学院思政教研部,讲师。
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篇二
《中国近代历史开端之争》
【摘 要】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110年间的历史。本论文是从1840到1919这80年着手,研究的是这80年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中,80年只是微不足道的几十年,可是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这80年却不容忽视。因为这80年在中华民族史上是一个苦难的岁月,是一段艰辛的历程。这段历史,留下了许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甚至于中国近代起始时间以及以什么作为标志,学术界还存在多种说法。
【关键词】中国;近代历史;开端之争
一、鸦片战争开端说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在很多学者看来,从鸦片战争失败就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个说法是很合理的。虽然很多学者都赞同鸦片战争开端说,但是就鸦片战争具体开始的时间上,大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1839年说
1839年发生了九龙之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战。另外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个是中国禁烟运动开始了,这标志着中国和英国正式进入正面的对立状态。第二个是英国政府通过了远征中国的议案。这就是1839年说。
(二)1840说
1840年6月,英国的海军少将懿�簦�曾率领远征军,在到达广州附近的洋面的时候。这事实上也就标志着中国和英国双方,从那一刻起就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因此1840年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学者们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开始。这就是1840年说。
(三)1842年说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正式签订,随之而来,中国社会开始变化,国家地位也有了改变,这都是这一场战争结束之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导致的。从这个时候起,中国近代的历史才真正开篇。这就是1842年说。
虽然鸦片战争开端说获得了大多数学者得认同,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一说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置疑鸦片战争开端说的学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学者这么认为:鸦片战争开端说,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假说,他假定中国社会,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变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讲,也就是会出现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但是学者们同样认为: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他都取决于这个社会内部的内层驱动力。也就是说,随着鸦片战争之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社会经济会发生变化,但是社会经济怎么变化,变化的趋势又是什么,这个主要取决于社会内部的能动因素。而实际上呢,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内部无论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是从新的生产力因素方面来说,他们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事实上,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这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个鸦片战争开端说,他只不过是所谓的中国社会停滞论基础上的一个冲击反应模式。这些学者中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学者,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停滞不前、自我感觉良好的社会,就像死水一样。如果不加以干涉,让这个社会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的话,中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就必须有一股外部力量对他进行冲击,他才会有所反应。
除了以上两种反对观点,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这个鸦片战争开端说,还存在着一种缺陷。那就是不利于历史老师的教学。因为清朝历史被鸦片战争分成两段。讲清代历史的和讲中国古代史的,一旦讲到清朝中期就结束了,割断了历史的整体性。
所以这些学者是反对以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的。
二、明清之际开端说
(一)1581年说
1581年也就是明代万历九年,这一年,张居正进行了改革,他推出了一条鞭法。这条鞭法随之带来的是:意大利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这个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起点。因此有学者认为,紧接着一条鞭法的确立和利玛窦来华而来的,就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他们认为把1581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毫无争议的。
(二)明代隆庆帝开放说
在隆庆帝的继位后,隆庆帝推出了一个开放措施。那就是在福建彰州设立海城县。而且在隆庆元年就是1567年的时候,部分海禁也被开放了。在这之前明朝一直是禁海的。通过这一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骚扰,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贸易也跟着快速发展起来。并且这时白银大量内流,白银的大量内流,就标着那个时期的银本位制基本得到确立。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所以这些学者主张明代隆庆开放,才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明代隆庆帝开放说。
(三)1644年说
1644年,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清王朝从此正式开始。这个年份和世界近代历史开端年代是相吻合的。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所以世界近代史就从1640年开始。因此把中国近代史定于1644年,这就非常吻合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这就是1644年说。
(四)1600年说
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把160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可以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看出。他就把160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此他提出了三个依据,第一个,他认为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的汇合,实际上就是在16世纪。16世纪17世纪,欧洲人、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在中国的强烈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这个强烈活动实际上也就是西方来侵略中国。第二个是以1600年为开端,他正好是与欧洲近代开始是相吻合的。第三个是1600年到1800年两百年间,中国内政的发展,外交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探讨,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明清之际开端说。
三、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说
最后一种学说认为中国近代的开端是:以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鸦片战争为标志的。这个年代是1861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有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他们认为:只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形成了这种《北京条约》体系,才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真正地侵入了中国内地。同时也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统治造成了严重打击,才使得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先进性,从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最终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真正有意识的,改变固有的华夷之辩这么一个政治旧习,这么一个固有的观念,使得当时清政府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摆脱内忧外患。第二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太平天国上游重镇安庆失守,这个安庆失守基本上可以说,它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第三个就是在1861年这一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个实际上我们又可以把他看作是洋务运动的开始。当然洋务运动的开始,大规模是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第四个是1861年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通过这一个个标志性的事件,所以他们认为把1861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好不过。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有学者赞成鸦片战争说,有学者赞成明清之际说,还有学者赞成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说。可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但是我们从他们的争执中,可以看出历史在这个时期确实已经踏入了近代的门槛。
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论文相关文章:
1.论中国近代史的论文3000字
2.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3.大学生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
4.2000字左右的近代史论文
5.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