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科学年级六学期春季
课题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人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人类探索宇宙的信息,并能用科学语言、
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宇宙的结构、天体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航天人坚忍不拔、
不畏牺牲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空间探测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
社会发展。
2.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地球是目前人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
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3.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
展。
教学重点: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信息,搜集、整理、了解人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
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难点:
从探索宇宙方法和工具、重大发现两个方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人对于宇宙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一、引出探1.谈话:同学大家好,这节课我一起继续研究地球与宇宙领域。
究问题
上节课,我认识了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制作了北斗七星模型,
还学会了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的方法。宇宙中还有什么?自古以来人类
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在不断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一起回顾人
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前课所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知识,引出课题一一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
1.提问:从古到今,人类运用了哪些探索宇宙的方法?有哪些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老师,我认为古时没有现代科学技术那么发达,只能用肉眼观察
认识宇宙。
学生2:五年级时我学过,我国古人认为圆盖式的天像一把大伞覆盖在
正方形的大地上。这是“天圆地方”说,是我国最古老的宇宙说之一。
学生3:我想知道古时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天文学家是不是也在研究宇
宙呢?
2.过渡: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我国古时的宇宙学说有了初步了解,
还有同学出了新的疑问。那时的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多种多样,他们对于
宇宙的中心体系,是这样定义的……
二、古时人
【音频资料一: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建立了宇宙地心体系,即地
类探索宇
宙的历程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历经近20年的观测,出宇宙日心体系,即地球是运动着
的行星,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
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3.问:请你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想一想,这两位天文学家的观点有哪些不
同,谁的观点更接近真实的宇宙?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可是在之前的学
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季变换、昼夜交替是地球公转的结果,这和托勒密
的研究结论是有矛盾的。
学生2:哥白尼认为太阳是不动的且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
太阳转动。他推翻了托勒密的宇宙地心体系,建立了日心体系,这很接近宇
宙的真实状况。
学生3:老师,我发现天文学家主张的学说有时是矛盾的,甚至是不正确
的。
学生4:我认为虽然这些学说并不十分准确,但这都是各个时期人们探索
宇宙的证据和成果,意义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
不断发展。
4.总结:同学们分析得真不错,17世纪前,各国天文学家主要依靠肉眼观察
星空,对于宇宙的形成建立了不同的观点。在那时,由于观察方式的局限性,
除地球之外,人们只能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大行星,
使得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并不全面,但这些学说的出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
第一步。
设计意图:从探索宇宙方法和工具、重大发现两个方面梳理古时人们对
于宇宙的识。
1.谈话:当时间来到1779世纪,科技初步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用肉
眼观察宇宙了,自此观测星空便多了一个“好帮手”,人们借助了什么工具对
宇宙进行观测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知道,那时的人们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
学生2:通过阅读课外书,知道不同时期各国天文学家们用各式各样的
望远镜观测宇宙。
三、3.17—
19世纪人学生3:还记得上节课看到了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猎户座大星
类探索宇
云,还知道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天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