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地图是由历史学家根据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编制而成的,学生可以利用历史地图中的符号、线条、颜色等简明的历史语言,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整理历史线索。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且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科学地运用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地图;应用
一、历史地图的概述及分类
历史地图作为专题地图中的一种,主要指的是对人类各历史时期的政治、自然、经济、文化等进行反映的一种地图。历史地图主要反映的是与人类有关的空间和地域差异,是有关人员在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历史地图通常表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空间下的发展状况,能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地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历史地图所表示的内容,还是遵循着“围绕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规律的。历史地图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历史地图中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图等,就是根据各自代表历史事件的不同而划分的。而形势、路线、疆域地图等,则是根据其要素的不同而划分的。最后,还有依据地图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划分的填充地图及教学挂图等。
二、历史地图在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首先,历史地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来说,不但可以使地图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加形象化,也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因为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文本辅助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图标、课堂总结、文本笔记、文本思维问题、课后练习等。图标包括地图、图片、表格、图表等。其次,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历史事实是具有时间和空间两大特殊性的,由此也让其具有了时空顺序的特性。因此,初中生想要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就得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才能真正地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否则,混乱的时空观,会直接导致学生们历史现象认知的混乱,以及不清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作为对历史事件最直观的表达的历史地图,就成为老师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力,以及建立学生时空观念的最重要的教辅工具。最后,历史地图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作为重要教学资源的历史地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学习技能。因为历史地图除了它本身包含的符号、图例、指示、颜色等一些基本元素外,有时候历史地图中,还会隐藏着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信息。学生只有通过地图,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才能真正地识别及掌握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另外,历史地图可以展现很多文字资料无法展现的画面,这对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单纯通过文字资料是无法清晰地认识到形势的变化,也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感,而历史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提升,注意力得以集中,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认知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
1.通过历史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古今对照能力。古今对照功能是历史地图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是指历史地图在表示历史内容的同时,也会间接地把与之相对应的当今内容也表现出来。学生们根据熟悉的当今内容,与历史内容相比较,自然就能更高效地理解历史地图所表示的历史内容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西方文明之源》与《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时,就可以通过古今对照的方法,让学生们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历史地图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古今世界地图的对比,就可以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帝国的历史变迁,让学生知道两大帝国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2.通过历史地图能明确学生的历史地理概念。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杂,例如在中国古代史中的秦汉时期,其中的西南夷、百越、丝绸之路等相关地理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楼兰、西域等地理概念,只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才能真正讲清楚,才能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3.通过挖掘历史地图中隐藏的信息,启发学生思维。解读地图是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地图教学时的主要教学手段,例如对历史地图的符号标记进行解释,对形势或贸易路线趋向的分析等等。但历史地图中往往会有很多的隐藏信息,会常常被教师忽略,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挖掘隐藏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何提出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多少材料,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开辟怎样的活动空间,为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表达自我观点创造怎样的氛围,如何在课后延续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前要考虑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於以传.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5):65.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0.
[3]徐锡成,赵亚夫,张汉林.初中历史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