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于经济领域,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论证探讨问题 小结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西方工业文明 列强发动历次侵华战争 政治体制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 思想观念转变 训练设计 材料: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 …… 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 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 ……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 请回答: ( 1)据材料观点,你认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 2)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 解题技巧: 看清问题,把握问题中的限制词语。 找出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句。组织语言,尽量精简。 参考答案 ( 2)洋务运动。 ( 3)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答起积极作用亦可给分)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答起消极影响亦可给分)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专制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运动破产。 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 训练设计 材料 :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19世纪中期至 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 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 政治:民族危机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 学案 【 例 1】 ( 14分, 2023年 广东省 高考历史第 29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 两个过程” ,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 现代化角度 研究中中国近代史,认为 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 从传统到现代” 这一思路做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按照 材料一的研究角度 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 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 ( 2)按照 材料二的研究角度 , 评价辛亥革命。( 5分) ( 3)综合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 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 “这是对现代化史观运用得很明显的一道历史试题,具有 里程碑 的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可以 用不同的评判标准 来看待历史事件。” 广东黄牧航老师 《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 ( 《 中史参 》 ) 阶段特征阐释 划分五阶段的理由: 二 、要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 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 一、重视这几个时间: 18 1860、 189 191 1927 内容 第一阶段( 18401860) 第二阶段( 18601895) 第三阶段( 18951919) 第四阶段( 19191927) 第五阶段 ( 19271949) 第四阶段( 19191949) 1919年近代化的新发展: 首先 ,体现在 无产阶级 成为近代化的重要角色; 其次 ,近代化的 政治内容 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 再次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三、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 第一阶段 中华文明的拐点 ( 18401860) 政治: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三元里抗英、 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 入侵中国社会。 思想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 “开眼看世界 ”、 世界 ( 整体史观 ):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发展 的影响。 社会生活上: 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1840—1860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 不自觉 地孕育着 进步因素 ,虽然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近代化的历程 也并没有真正开始, 但中华文明出现 新的拐点 。 政治: 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 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 斗争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 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阶段特征阐释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 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 学案 【 例 3】 请评价近代“通商口岸”的设置 从革命史观 —— 从现代化史观 —— 从整体史观 —— 从文明史观 ——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政治: 甲午战争 、 《 马关条约 》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经济:洋务运动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著名企业; 思想: “师夷 长技 ” “中体西用 ” 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发展 的影响。 社会生活: 1865第一艘轮船、 1866邮政、 1877有线电报、 1882电话、铁路的发展(课后题)、 1873《 昭文新报 》 、近代教育开始起步 阶段特征: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 60年代 —90年代中国 工业近代化起步 ,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 科技文化 和 人才教育 领域渗透;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 社会生活上,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从 世界 角度看,中国经济 进一步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阶段 现代化的艰难起步 ( 18601895)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1911 民资的初步发展请在下面的时间轴回忆对应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具体史实 维新思潮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民族共和 民资的短暂春天 知识回顾 义和团运动 西方 工业文明 中国 农耕文明 冲击 工业文明 过渡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政治 经济 思想 沉沦与上升 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政治近代化起步 向中国输出资本,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制度”,维新思潮和民族共和思潮传播当这两种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巨大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
考向预测本单元为重点内容之一 , 考查力度大 , 侧重综合考查 从史学理念看,偏重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晚清的转型特征。 从命题技巧看,偏重对晚清宏观特征的考查。 从材料来源看,近代史材料丰富,新颖别致,尤其侧重从社会史角度选择材料入题并设问。 从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评价看,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体现了许多新观点、新角度、新看法,体现了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多样化的观点。 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 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 【 解析 】 :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 调度运用知识 B 调度运用知识 2. 1898年 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 【 答案 】 : A 【 解析 】 :题中上谕“广开口岸”与 A项“收回通商口岸”不一致,故按题目要求,选 A项。
调度运用知识 《 东华续录 》 一书中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制度B.西方现代管理方法 • C.近代机器生产D.西方先进的思想 【 答案 】 : C 【 解析 】 :题目所述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下举步维艰,“新法”即是 C项。 论证探讨问题 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历史地位 概念 :地位:广义的“民族工业”指中国人创办的近代工业。狭义的“民族工业”指由民营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一般而言,民族工业即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社会进步。 (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传统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守旧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历史地位 地位: 论证探讨问题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