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mǎniúbùxiāngjí
【释义】风:走失。及:到。原意是说马、牛奔驰,逃逸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
息息相关造句(息息相关造句三年级)
【用法】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强盛,兵强马壮,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中原诸侯没有不屈从的,但远在南方的楚国也在不断增强,没有服从齐桓公。楚国北边有个小国——蔡国,也不尊重齐国,而向它的南邻楚国靠拢。因此齐桓公便借故兴师,讨伐蔡国。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这一年的春天,纠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连同本国,共八个诸侯国家的兵力,兴师南下,讨伐蔡国。蔡国国小力弱,很轻易被打垮了,蔡侯连夜逃往楚国。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伐楚国。
楚成王派出楚国士大夫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屈完对管仲说:“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意思是说“你们住在遥远的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两地相隔数千里,即使牛马走失了,也跑不到对方的国家去,没有想到你们不远千里兴师侵入我们国家,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就是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出处。
面对楚国的责问,齐相管仲回答说:“楚国素对周天子不够尊敬,连楚国特产包茅也不向周天子进贡,而且对南下巡视的周昭王保护不周,使昭王溺水而死,齐国就是来兴师问罪的。”
屈完说:“不向周天子进贡是楚国之错,今后岂敢不供给?溺水而死,与楚国没有关系,可向汉水兴师问罪。”
屈完一席话,把素以善辩著称的管仲也驳得无话可说。齐桓公看楚国军队如此强大,准备充足,便不敢轻举妄动,权衡利弊之后只好撤兵回国了。
【典故寓意】
齐国与楚国相隔千里。但齐国寻找借口,联合盟国,准备讨伐楚国,是别有用心的。当人们要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去找一些借口,发动战争更需要借口。而在借口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动机,通常也是和利益有关的。
【造句】
他们的想法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风马牛不相及,再这样下去只会浪费时间。
风马牛不相及?及第成名?名从主人?人面狗心?心悬两地?地地道道?道学先生?生知安行?行不副言?言不逮意?意气用事?事败垂成?成仁取义?义薄云天?天之骄子?子曰诗云?云游天下?下气怡色?色艺两绝?绝薪止火?火海刀山?山鸡映水?水底捞月?月晕主风?风风雨雨?雨散风流?流里流气?气吞湖海?海岱清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糊口?口口声声?声色狗马?马面牛头?头面人物?物是人非?非昔是今?今生今世?世道人情?情同手足?足不出门?门户之见?见危授命?命世之才?才气超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累千金?金华殿语?语重心长?长绳系日?日行千里?里通外国?国家大计?计上心来?来路不明?明日黄花?花光柳影?影形不离?
(请来评论区写下您的成语接龙吧)
请根据下面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正确的成语答案。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根据上面六张图的文字提示,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答案下期为您揭晓
上期看图猜成语答案:
1、拨乱反正2、兵临城下
3、缺三少四4、如雷贯耳
5、隔岸观火6、雌雄难辨
7、无的放矢8、面黄肌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