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评估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一、选择题。(本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北京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会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B. 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 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D.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2.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其中“洛南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一。考古人员分析确认其为旧石器遗址的依据是( )A. 用火场景想象图 B. 出土的生产工具C. 原始人复原立像 D. 古典文献的记录3.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状况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都过着定居生活。促使他们定居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火的发明和使用 B. 渔猎生产的出现C. 学会了建筑房屋 D. 学会农作物种植4. 下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 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 B. 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C. 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 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5.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这描述了(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6. 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 商汤战胜夏朝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C. 商纣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D. 周武王建周朝,定都镐京,叫西周7. 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中,有一段甲骨文“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大意是楚的首领归德于周王)。这片甲骨被认为记载了楚人先祖鬻(yù)熊投奔西周的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A. 大禹建夏,楚夏政权更迭交替 B. 商汤灭夏、楚与夏结成联盟C. 西周分封,楚成为周的诸侯国 D. 战国动乱,楚与晋抗衡敌对8. 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三星堆青铜面具 D. 利簋9.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A. 造纸术的发明 B. 磨制石器的推广C. 甲骨文的应用 D. 学术界百家争鸣10. 迁都洛邑的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与担任周王室卿士的郑庄公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周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庄公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群雄兼并 D. 百家争鸣11.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 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B. 各国纷纷变法改革C.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12. 《商君书•画策》记载:“(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秦国( )A. 国力尚弱,粮草不足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激发斗志 D.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13.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 原因 B. 措施 C. 过程 D. 影响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中国四川某工程时指出,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宏大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该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灵渠 D. 阿房宫15. 下表汇集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有关史料中关于孔子学生的记载。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 人物 国别 身份 年龄 颜回 鲁国 出身贫寒 13岁成为孔子学生 曹怡 曹国 贵族 小孔子50岁 子育 卫国 担任官职,善于经商 小孔子30岁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以民为本 D. 无为而治16. 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重要思想派别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其中“法治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 韩非 B. 庄子 C. 孟子 D. 墨子17.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方年代尺的哪点 ( )A. A B. 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