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启探索自然之旅,找回对自然的热爱
2020的春节假期,是这样的漫长,又这样的让人心焦。
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天呆在家里无法出门,不能上学的日子,简直大无聊了。
既然没有办法出门,那就在家里面看纪录片吧,了解一下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到达的地方。《地球日》、《深海》、《蓝色星球》、《行星地球》.....
从最高的山峰,到最深的海沟;
从撒哈拉沙漠,到亚马逊丛林;
从宇宙的诞生,到地球的现在。
这些精美的纪录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与感动,更多的是曾经对于自然的好奇与敬畏。
遥想小学三年级时,曾经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与几个同学一起组成了探险小队,来到同学父母工作的小水库,有模有样地采集了几种石头的标本,战战兢兢地参观了水库开闸放水,制作了花草的标本,一个下午充实而又兴奋。
当时制作的标本早已经不知去向,随之而去的,连带着我们对自然好奇心。人变得圆滑世故,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
神奇的自然,变幻的四季,在我们的眼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理所当然”。但是从这些纪录片里,我又重新找回了当时对自然的那种热爱,并且迫切地想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自然,去触摸世界。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去开始这一段探索自然之旅呢?
《自然图鉴》就是这样一本自然观察的入门之书。这本书中,除了介绍植物、昆虫,还介绍了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等多种多样的生物。
对身边的六种生物有了足够的了解后,书中还介绍了生物的采集与饲养方法、进行自然观察的方法、观察时候的用具及服装、观察生物时的注意事项等等,可以说《自然图鉴》是一本身边生物的百科全书。
除了生物本身的知识很有趣,我们从这本书中还能够了解这些生物们是如何与人类共存的,尤其是结合这次疫情本身,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关于自然,关于动物,关于生态,只有永远对生命保持足够的敬畏,才能够让我们的世界保持和谐的状态。
2、是的,你踏入了一座自然探索大讲堂
翻开这本书,朴实的文字,简练的手绘插图,凝练的生物知识,扑面而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很多图书都向着精美、精装方向发展,尤其是给孩子们看的许多书,外表光鲜,内里无物。因此,翻开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
再一看目录结构,实在是太贴心了,每一类生物的观察过程中,针对生物的不同类型、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行为特点,列出了观察时的用具与服装。
看到书中小孩子们那全身武装的样子,再想想我们当时拎着个小棍,手拿个塑料袋就去“科考探险”,那装备实在是有点太简陋了。
去什么地方观察生物,穿什么样子的衣服,都是很有讲究的。
比如说观察身边的昆虫,由于昆虫个体都比较小,大部分生活在阴暗、相对潮湿的环境中,因此装备偏重于防止蚊虫叮咬和植物刺伤,还要准备捕虫网和雨靴,以便采集昆虫标本;
像是观察鸟类,由于鸟类飞行的高度比较高,速度比较快,针对生物的这个特点,装备重点放在双筒望远镜、口袋图鉴、绿色或者是茶色系的衣服等等。
说起来观察鸟类想多说一些,近些年观鸟十分流行,凡是鸟类栖息的湿地都吸引了大量的观鸟爱好者去观察鸟类,距离城市近些的动物园水禽湖边上更是聚集了大量的“长枪大炮”。
相对于观察装备的升级,有些观鸟人的素质实在是有待提升,发生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
敲打物品,制造噪声惊动水鸟,以便拍摄鸟类飞行的画面;
近距离接触鸟类幼体,干扰鸟类正常生存环境;
更有甚者捏着天鹅的脖子摆拍,造成天鹅受伤甚至是死-亡....
所有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其实都是对于自然观察的一种亵渎。那么如何正确地观察周围的生物呢?还是要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这些都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在《自然图鉴》中,很贴心地给出了观察日历,手绘的日历非常精美,也能够提醒观察者们在什么时候可以去观察哪类的动物,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不错过身边的精彩。
动物分布图,则告诉了我们哪些环境下容易对动物进行观察。虽然这本书作者是日本人,动物种类及分布图都是按照日本的自然环境来总结归纳的,但由于日本与中国的纬度比较接近,大部分物种都是共存的,故而这本书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动物观察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3、在家与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认识生态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们活动空间实在是太窄了。学业上的紧张,家长们的担忧,再加上城市绿地的日益减少,让孩子们很难有机会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奔跑。
其实在学校也开设有自然科学课,老师们也会引导孩子们去观察 大自然,可是书中所列举的动物大都比较宏观,像中国代表的就是大熊猫、朱鹮、白鱀豚,这些动物对孩子们来说实在是有些遥远,顶多是去动物园看一看,与自然亲近的感觉就淡了很多。
除了宏观上的动植物知识,个人感觉孩子更缺少身边日常动植物的观察。
我的孩子自小在城市长大,对于农作物、家畜等都没有多少概念,趁着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回老家,借机带孩子看什么是麦子,哪些是枣树,猪圈是什么样子的,孩子看了都非常新奇。
这就是孩子们的教育中所缺少的,也就是对身边的、能够接触到的动植物的观察与思考。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在家与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除了我们温暖的小家,除了将我们的大家建设得更好,我们还有身边的自然环境,还有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培养孩子有一颗共情的心,真正地去了解身边的生态环境,是极为重要的。
《自然图鉴》在这一点上做得就是相当的好,这是一本讲述自然生态、自然动植物的书籍,算是一本科普书。但在内容的编排、文字的表述上,并不会很枯燥。无论是浅显生动的语言,还是栩栩如生的手绘插图,无不体现了这本书的用心所在。
在翻阅间,就仿佛走入了一座身边的小型自然博物馆,虽然没有那么多种类,虽然没有奇珍异兽,但是在熟悉的身边环境中,我们更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影子,更能够对生态环境有直观的认知。
4、我不要做房奴:虫虫自力更生建豪宅
在《自然图鉴》中所涉及的几类生物中,昆虫可算距离我们最近的。孩子从小就总结出了“蜜蜂蜇人,蚊子叮人,苍蝇膈应人”的道理,还挺押韵。
身边的昆虫感觉上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已经司空见惯,引不起人们太多的兴趣。其实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某些昆虫,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现实中的我们,为了一套房子可是犯够了愁,掏空两代人的积蓄,才能付得起首付,还得为每个月的贷款账单面发愁。而昆虫们呢,基本上都是“创一代”,它们的住所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蚜狮背上堆叠的伪装物,让自己看起来跟周围是一样的。而且好玩的是,他们相互比赛着看谁堆得高,堆得最漂亮。又是伪装,又是房子,蚜狮的技巧真是高明。
树枝上的虫瘿,好像是一串串的小辣椒。这种虫瘿以前在高中的时候见过,有时候闲得无聊,就把它摘下来,撕开,看着小虫子在那挣扎,太残忍了。昆虫这种盖房子的方式,实在是独特。
大叶楠的叶子下,有一个虫瘿,色彩艳丽,形状优美,好像是一朵美丽的郁金香。想必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也住着一个对美有着极致追求的漂亮虫子吧。
其他的还有蜗牛、蚂蚁、蝉、蝴蝶等等各式各样的昆虫,带上发现美的眼睛,寻找人类与昆虫之间的共情点,会发现身边的生物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丰富。
5 、大自然的宽广、包容、多样,让人陶醉
从春节前疫情紧张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四月,天气渐渐变暖,随着惊蛰的雷声,大地万物复苏了。
碧绿的植物张开像伞一样广阔的叶片,土壤深处生物部落在蠢意欲动。各种小生物们睡了一个冬天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又要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身边喜欢观察野生动物的人越来越多。或许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了人们太多压力,或许是钢筋水泥的从林让人们感觉到厌倦,我们越来越喜欢到自然界中去感受那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的宽广、包容、多样,能够让人们很容易陶醉其中。在这里,你可以远离都市的急功近利,远离熙熙攘攘的人群,远离功名利禄的困扰。
行走于山水间,仰望天空中的飞鸟,陶醉于身边那抹浓绿, 逗逗清溪中的游鱼,倾听那久违的蛙鸣,蹲下来观察一下那奇妙又少见的昆虫,你能感觉到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中只有你和你的自然世界,无人打扰,心静如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