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人类为何要探索太空?

人类为何要探索太空?

人类为何要探索太空?人类为何要探索太空?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史

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史

什么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性的工程?

载人航天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有人参与的航天发射活动。

人,在整个航天系统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任何仪器设备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乘坐航天器亲临太空,可以参与现场的实时判断,控制仪器设备以最优的模式工作,实现最好的应用,大大提高航天活动的效率;

人可以直接对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状态监视和控制,简化复杂的测量控制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应用置信度;

人还可以对运行在空间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升级、调试,提高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航天应用成本。

有人参与的优势,使得一些在无人航天器上无法完成的应用任务,在载人航天器上变得十分简单易行,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范畴。整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利用航天器和太空微重力、太空辐射等的特殊环境,在航天员的参与下,建造良好的空间实验平台。航天员可以像在地面实验室一样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服务于人类现实生产活动的应用研究,直接造福人类。

第二,人亲临太空去熟悉太空特殊环境,掌握复杂的太空操作技能,建造空间对地观测平台、宇宙观测平台、太阳能电站,建造组合式大型深空探测器等环境条件,为载人航天器安全可靠地飞行、为人类在太空自由活动开辟广阔的前景。

第三,掌握人类在太空长久驻留的各项保障技术,解决人类在太空长久生存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难题;发展新的空间技术,为人类进入更遥远的太空、探索浩瀚的行星际和更遥远的宇宙空间,乃至在其他星球上生存开辟道路。

中国载人航天也不例外。神舟系列飞船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涵盖地球环境、空间环境、空间天文、空间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空间科学与应用打下了基础。

迄今为止,人类总共有1000多人次,500多位航天员登上过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从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截至今日共进行了10次载人航天任务,将16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也因此成为了既神秘又崇高,离大众非常遥远,却又堪比明星的特殊职业。

在从事载人航天二十余年,我亲眼鉴证第一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第二批航天员不同性别的备试,第三批航天员分层标准的制定以及第四批航天员紧锣密鼓的选拔。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并被选拔执行任务,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们还非常清晰的看到,在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中,更是有很多航天员为太空事业献出了生命。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和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就造成了14名航天员遇难,这条通天之路注定艰难。

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斥巨资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呢?

1970 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 (Mary Jucunda) 给火星探险工程专家恩斯特·史都林格 (Ernst Stuhlinger)写了一封信,问他为什么在世界还有那么多小孩子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却舍得花费数十亿美元去探索火星。

恩斯特·史都林格

史都林格很快回信到,亲爱的玛丽修女:事实上,早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畅想火星之旅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这里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并富有的人。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个人每天晚上用几小时的时间研究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小发明迷住了,和这个怪物一起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他们抱怨道,“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他们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相对的,我们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农作物食品产量,以及在登月工程中,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不是顺其自然得到的,而来自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强大的创新精神、激情燃烧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前不久,SpaceX星舰的发射,把人们的目光重新拉回了人类的未来和浩瀚的宇宙。虽然星舰首飞失败,但拉开了SpaceX开启下一阶段太空征战的序幕。马斯克还发布推文:“祝贺整个团队完成了‘星舰’飞船惊人的试飞任务!为了数月后的新起点,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确实,我觉得比发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探索欲的激发。这也更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一次次发射失败的路上,人们却依然在振臂欢呼。

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事件。此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依次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三座里程碑。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正式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今年424是我国第八个航天日,本次航天日大会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以此拉开军武航天专栏的序幕,致敬航天员,致敬中国航天!

上一篇: 细读 |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
下一篇: 关于社区党委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探索与思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