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本课题自2012年3月申请立项,由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薛英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其他主要成员有:梁红芳、仇亚文、项学军、刘晓宇、高留云、刘永良、时月清、张春燕。课题组所有成员均为本校语文教师,从事一线教学,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他们都有新思想,有活力,有精力,而且阅读过不少相关的研究资料,从中学习了不少有助于研究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在研究经费方面,学校提供充裕的科研经费,为该项课题的研究提供资金保障,正常有效地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
一、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价值
1、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
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文学素养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文学欣赏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综合的文学素养。但是,由于当下快餐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阅读渠道的多样化,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对阅读生活的介入,使得不少的同学对文学阅读失去了兴趣,他们不再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文学,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彩,影响了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诵读古典诗文,不仅能传承文化,更能培养学生语感, 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促进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2、本校学生古诗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现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文化更是有着五千年的丰厚积累,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从现代文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更要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但中学教材中入选的那些古诗、词、文等堪称典范之作的优秀作品,却不仅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危机”,也让老师们望而却步,往往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收效甚微。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一言堂”,教的很累、很苦,且往往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等现象,学生照本宣科地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效果较差,直接导致对古诗文的厌学现象。
3、本校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我校虽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办学来,除继承和发扬了一贯的办学传统,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了自身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多年来我校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以科研为先导,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我校已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一体化”培训模式,不断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还不断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我校所有班级均已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且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运用。这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理论分析
1、关于文学素养的内涵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
2、教学媒体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本课题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究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能否同时兼顾板书、音像资料展示、朗诵、演示文稿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在一个平台上整合传统教学媒体,使得媒体的功能得到互补,从而提高运用教学媒体的灵活度,提升语文课堂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的效益。
3、主题学习法
语文教材编排时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无关,并不适合古诗文的单元教学。古诗文的主题教学,可以把主题相关联的古诗文集中起来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能有效的降低古诗文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促进知识系统化。
4、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中,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情境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5、手段先进
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网络资源,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三、研究目标:
1、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如何优化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水平。
3、创建古诗文教学资源库,利于今后的古诗文教学。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古诗文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模式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究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于阅读规律的传授,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从中汲取精神的营养。
4、研究古诗文教学的课外拓展
适当的拓宽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范围,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里包括阅读小的课外文言短文,或者半文言的长篇文学作品。做好与高中古诗文学习的有效衔接。
5、研究古诗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把古诗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古诗文,切实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目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各块研究内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构建起我校古诗文教学的理论模型。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学不好古诗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在调查分析找到问题症结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改实验,并边实验边分析,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六、课题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立项准备阶段(2012、2-------2012、10)
2012年2月,我校语文组成功申报了课题《加强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之后,课题研究进入了第一阶段。课题组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课题活动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的有关实施方案,明确了本次课题的研究思路。
2、参加科研培训,提高课题研究的素养。
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来自教学一线,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明显缺乏先进的研究理念和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为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项培训。成员们如饥似渴,紧抓有限的机会向专家学习,并和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徐主任认为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优势明显。虽然理论不足,但这可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也愿意随时为大家的课题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进行交流、调查、访谈,了解老师、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争做有心人。平日,教师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同一备课组的成员课前积极沟通,交流古诗文的教学流程,商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事先预设,未雨绸缪。课后及时反馈,以集体的智慧解疑释惑。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4、课题组成员登陆校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自课题申报成功后,课题研究专题网站也正式启动。网站中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平时,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并能撰写学习心得,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得交流,以此夯实基础,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施推荐阶段(2012.11-------2014.11)
有了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作为储备,所有的课题组成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第二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也是攻坚阶段。大量的实质性工作都安排在这一阶段。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但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积极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
1、课题组教师不畏惧上公开课。课题组成员年龄差异较大。但每个成员积极主动上好每一次公开课。从选材备课到上课的完整呈现,到课后的集体评议,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成员力争把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给大家,同时更等待着其他教师的指导。评议时,成员抛弃了职位、年龄等因素的束缚,提出最中肯的意见和所有人共勉。在评课表上写下了自己宝贵的意见。相关的材料及时归档。
2、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公开课教学心得,做好会议记录。
3、积极参加常州市举办的诗词创作比赛。作为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成员们丝毫不敢懈怠。创作前对学生做了专项培训,让学生了解古体诗的规则。学生对古诗词创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法新、胆子大、思路广。在老师的帮助下,近几年诗词创作成果突出,收获颇丰。
4、在校艺术节中,专门增设了古诗文诗歌朗诵比赛。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诵,还有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朗诵。无论是抒情悠扬的《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还是慷慨激昂,满怀壮志的《满江红》,把一个个现代少年带入了诗文的世界。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古诗文的魅力。
5、走出校门,进行校际古诗文的教研活动。光是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成员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外出交流机会。因为大家知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多听、多看、多思,才能拓宽思路,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那样,教师的教学才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6、开展古诗文教学优秀教案、反思、论文和课件的征集和评选活动。
7、积极撰写论文,把自己思考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8、最后,成员做好本阶段所有研究工作的材料归档并及时上传到专题网站。
(三)、结题反思阶段(2014.12-------2015.12)
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开展,已进入最后的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针对前阶段的研究内容,做出了如下总结
1、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明得失。及时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结题阶段各自的分工,并及时制定具体的措施。成员根据安排,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收集、汇总和整理了本课题开展后整理的各种资料,形成了总结研究性成果。
3、及时完善了本课题网站内容,使网站内容更充实,更完善。通过网站,比较系统地展现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课题组进行了材料归档。
4、成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上报课题结题鉴定书,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结题。
七、本课题研究结论与成果
(一)教师层面
1、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知识
课题组成员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认真学习古诗文相关的理论知识,完善对古诗文这一类特殊文体的认知。同时了解了在古诗文研究领域中一些新的研究观点,使课题组成员的知识储备更加深厚。在此基础上,每位成员都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并上传在专题网站中,便于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学校邀请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给课题组成员做了课题研究的培训。成员间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对本次研究在理论上形成共识。
2、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
课题组成员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做了交谈记录。了解到年级、年龄、性别等众多因素都影响了他们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理解、运用。学生的文学水平、素养参差不齐,因此课题组成员开始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勇于挑战,创新。他们从执教者转变为研究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尝试,逐步养成一种自我反思,自我设计,自我研究的自觉行为习惯。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区、校级公开课(评优课),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评比中发表、获奖或交流,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获奖、发表论文见课题网站)。
(二)学生层面
1、在学习中提升素养
古诗文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中获得了很高的位置。在教和学活动中,古诗文教学得到了有序地推动。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古诗文,培养了学习古文的兴趣,更是领悟到了古诗文的精髓。发挥了古诗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同时也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探索中展现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尝试古诗文的创作。虽然有的诗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词,甚至有些像是不上台面的打油诗。但反复读来,也能读出一点诗味,更读出了学生的勇敢的心。这份勇敢比什么都重要。
3、在实践中获得硕果
在近几年的古诗文创作中,获奖人数多,奖项等第高。有三位同学获常州市二、三等奖,四位同学古诗文创作获武进区一等奖,多位同学获武进区二、三等奖。这些荣誉都显示了出了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良好基本功和不俗的创造力。这也是我校古诗文教学不断进步的一个直观体现。在开展的每年一次的古诗文朗诵比赛中,同学们在优秀的诗文中汲取了精神营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同学们对中华经典美文的鉴赏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引领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不足: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时,注重解词、译句,而忽视古诗文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的解读。
2、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研究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有部分成员没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
3、在撰写论文方面,部分成员们显得有些被动,还缺少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意识。
九、努力方向
1、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继续深入研究,优化古诗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进一步鼓励教师研发、收集、整理古诗文教学资源,不断扩充学校古诗文资源库。
课题进行近三年来,课题组成员都能够按照总课题组的精神,努力达成课题研究目标。但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把教科研的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课题促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