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实力不济还是不屑于此,为何明朝始终没有征服西域?

实力不济还是不屑于此,为何明朝始终没有征服西域?

实力不济还是不屑于此,为何明朝始终没有征服西域?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朝自疆域最盛之时,在明初的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和明仁宗时期。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_研究西域史的大家

此时的明朝疆域根据《明史》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虽然明朝疆域听起来很大,但是对于西域,则并未纳入版图,明朝极盛时期在哈密等地的新疆东部设置“关西七卫”,对于新疆中西部以及中亚则没有征服。

西域地区,自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到唐朝,曾两次被中原王朝统治,然而,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明朝,却并没有将西域重新纳入版图,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西域史的大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

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明朝实力的相对较弱;

二是政治中心的相对东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

1、明朝实力相对较弱,不具备虽远必诛的能力

这里的相对减弱,主要指的不是明军战斗力的孱弱,而是游牧民族的相对强悍。

在汉朝时期,面对的主要对手是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政权,匈奴本质上是部落制政权,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汉朝的猛烈打击下,匈奴内部开始分裂。

在匈奴走向衰落时,汉朝得以将匈奴逐出河西走廊,打开了深入西域的窗口,并将匈奴势力逐出西域,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权。

到了唐朝,对手主要是突厥。因为突厥也是和匈奴一样的部落制政权,因此在隋文帝的挑拨下,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而在唐朝国力获得空前增长之后,唐太宗和唐高宗分别消灭东西突厥,将唐朝势利延伸到西域广大地区。

研究西域史的大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西域历史研究

但是从13世纪开始,蒙古汗国建立后,开始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这意味着蒙古和匈奴突厥相比在社会制度上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飞跃。

进行了封建化的改革之后,蒙古形成了强有力的核心,能够最大限度集中资源和兵力,同时汲取中原文化的营养,因此蒙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相比之下,从汉朝到唐朝再到明朝,中原王朝的社会制度一直是封建社会,除了在专制集权方面进行了不断强化,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社会性质并没有出现大的改观。

这意味着从汉唐以来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因制度形成的碾压优势不复存在。

此时的明朝,面对的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分裂之后的东察合台汗国,这是一个蒙古后裔建立的王朝,和部落制度的匈奴和突厥完全不一样。

所以,不是明朝太弱,而是游牧民族太强!

西域历史研究_研究西域史的大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不过虽然明朝也不是很弱,但是因为制度的掣肘,本来可以建立虽远必诛、封狼居胥的伟业的明朝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什么呢?

因为从朱元璋时代开始,“以文制武”再次成为帝国的基本国策。参考宋朝的遭遇,就知道明朝在“以文制武”的道路上已经做得很好了。相比之下,汉唐基本都是文武并重!

因为“以文制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强化,因此决定明朝开疆拓土能力和面积的只有明朝初期,而因为此时的东察合台汗国的阻挡,明朝没有能够征服这里,也就意味着后期更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们看明朝后期,疆域不仅没有拓展,反而不断收缩,到明英宗时期,疆域基本限定在“两京一十三省”!

除了“以文制武”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朱元璋的改革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打压商业发展,重新拾起“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意味着从宋元时代以来的重商主义国策被抛弃,农业再次成为帝国之本。

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因为对农业的依赖,随着可耕地的减少,加上明朝的农业税率一直不高,导致明朝的财政收入水平一直非常感人。我们知道打仗本质上是拼国力,也就是烧钱,所以没钱的大明走不了那么远!

西域历史研究_研究西域史的大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2、政治中心相对东移,向西扩张鞭长莫及

从周朝开始,关中地区就是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从周朝之后,秦、汉、隋、唐都以关中作为政治中心。

唐朝之前,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原王朝以大陆型经济为主。

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通向西域、西亚和欧洲的陆上商路,此举被司马迁称为“凿空”,张骞开辟的陆上道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自长安开始,穿越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越过天山南北,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等世界各地。因为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枢位置,对于丝绸之路的兴衰至关重要,因此中原王朝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这里。

前60年,汉宣帝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36个城邦小国,西汉取得了西域地区的统治权。

西汉末年,匈奴入侵西域,西汉和东汉与匈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终于在班超的努力下,西域重新归于东汉统治。

此时的海上商路虽有开拓,但规模太小且路线很短,根本无法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此时的陆上丝绸之路是各国使节和各国商旅的必经之路,是中西交流的重要桥梁,所以地位至关重要。

西域历史研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_研究西域史的大家

东汉时期,政治重心开始东移到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但是长安的地位至关重要,帝国的政治触角呈东西方向延伸。

但是在唐朝之后,长安彻底衰落,再也无法重现帝都辉煌,长安的衰落从唐朝中期就开始了,因此唐朝实行“长安-洛阳”二京制。这标志着以长安为都城的时代开始走向没落。

因此关中地区的持续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无力支撑帝国的都城,唐朝前期,渭河水位已经难以行驶大船,所以都城外迁势在必行!

907年唐朝灭亡,开封成为后梁都城,此后到北宋,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开封成为继长安和洛阳之后的新的政治中心。

元朝建立后,大都成为新的政治中心,这一都城被明朝继承,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实行南北两京制,标志着中原王朝的政治触角开始呈南北方向延伸!

政治中心的位移直接决定了开疆拓土的方向,明朝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经营,还收复过交趾,这说明明朝开始注重南北方向的扩张,对东西方向的开拓则稍显乏力,这是明朝难以向西域开拓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宋朝之后政治中心的东移,陆上丝绸之路也走向衰落,特别是丝绸之路上出现了西夏、花剌子模等国家。宋朝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繁荣,属于中原王朝的海洋经济时代到来了!

研究西域史的大家_西域历史研究_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我是“静夜史”,一枚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上一篇: 回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下列符合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
下一篇: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逆向思维”法分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