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必要性原则模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并在最后设计了22究性课题。为了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同步,并检测教改效果,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注重“双纲”(教学大纲和考纲),又不拘泥于“双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表明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已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主观题的设计上,注重研究性、开放性试题,其特征是结论和观点没有定论,无论如何解答,结论和观点都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评卷标准也对标准答案作了较大的松动,只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就可以得高分,得满分。
目的旨在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习”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高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从历史学科、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和能力,研究史料的立场、观点及其方法和能力,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和能力。我们依据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体现以下的原则实施研究性学习须体现的原则1.1要体现创造性教育的原则研究性学习首先应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
中小学生主要是以学习基础的知识为主,创造的表现主要是创造性地学习;而高中生,是中小学生心智、思想都比较成熟的阶段。对他们提出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朝更科学、更理性、更有实践意义方向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如何能提出有创建性的问题,注重其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应明确,高中的学习还是以打基础为主,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的必修课,但并不是高中学习的全部,教师如能把研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教学很好地结合互为补充,使其相得益彰,则更能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1.2要体现过程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手段,尽管研究性学习也看结果,也追求研究成果,但它更看重过程,更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综合,相对于能否出研究成果,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多少则不宜有太具体的目标。历史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来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一些结论,可能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尤其是通过课题的设计、资料的搜集研究、思考总结等活动,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方法和能力。
即所谓从“研”中学,从“做”中学,可见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恰恰就是过程的本身。1.3要体现开放性原则不仅仅理解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收获上的开放、扩大,还应包括营造适于创造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环境。从学习目标上看,除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外,还由于各个学生的研究专题、个人兴趣、能力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指向性和多层性。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的研究专题和材料来自于不同的渠道,有课堂的和校外的,有图书馆的和互联网上的,也有来自于社会调查的,等等。从学习方式上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有独立的个体活动,也有合作的小组活动,还有多种形式的集体交流活动。从学习结果上看,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各不相同,研究结论也无预定的标准答案,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1.4要体现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真正把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提倡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课题,采用个人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过程及内容、方式、结果,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在自由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的原则下,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或传统观点,并把研究内容引向关注现实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为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课堂类和课题类搞研究的模式。2.1课堂类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课也承认了它的主导地位,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专题研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只有将研究性学习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研究性学习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如:在课堂举办“历史小论坛”、“演历史剧本”、“历史小论文写作”等活动,让学生上台当老师,上台演讲,交流研究心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类研究性学习有两个的特征,一是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整理出相应的历史问题、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分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则要求学生评价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对你和周围现实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在习题训练中尝试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研究性学习方式正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方向渗透到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如1999年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003年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习题训练中,适时进行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次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 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问 题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 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文革”这一课时,学生对“大跃进”、“文革”对中国社会 的破坏认识较偏激,甚至怀疑它们使新中国建国初三十多年成就变得一无是处。对之教师并没有作太 多的理论分辨,而是让学生查找建国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学生所持的几个关键论据作了数字 上的质疑,让学生理解实据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又有学生提出:没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入侵,中国 能否自然地渡过到资本主义?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敢质疑、假设才能更好了解历史真相,在这一问 题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列出一系列问题,古代中国有没有对外殖民的可能;殖民主义的过去和现 在,今天的中国是否会对外殖民侵略或重新被殖民侵略的可能性。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2 课题类 是指以历史学科领域内的某些特定问题作为专题,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类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归结为:确定课题、实施研究、交流总结三大步 骤。课题内容,可以来源于教材内;也可以来源于相应的教材外部;还可以来源于非历史学科领域, 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强,在研究某些历史课题时,往往要涉及其他学科。选题,教师可以根据 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资源拟定;学生也可以结合时事拟定课题。研究方法大 致有:文献研究式、调查研究式、比较研究式等。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可分为:历史小论文、专题调查 报告、专题历史资料汇编等。在课题研究前,先采用集会讲座、兴趣小组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史学研 究的一般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研 究性学习之门。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 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共同讨论 和确定具体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和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内 容。
利用每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寻、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寻找 知情人土,访查先驱足迹,搜集、整理、研究史料。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 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 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的精神。最后,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 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如:《对龙泉窑青瓷的研究》一课题时,学生以文献调查 为基础,拟定研究方案,通过参观博物馆,去大窑等古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青瓷发展各个时期的特 点,又动手做青瓷制品。不仅使学生获得真切、生动的资料,而且在资料的整理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 到历史研究的过程(此课题获省中学生历史研究性课题二等奖)。通过课题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 自主地开辟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深化了学科知识,也学习了其他学科知 识,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有利于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如: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 资源》、《畲族民俗风情》等课题,就涉及地理、生物、人文知识等相关学科的一个综合性课题。“一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以时政热点为研究课题:西部大开发、台湾问题、中美关 系、中东和平等。
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把课堂向社会和自 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课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课堂类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再由课题类加强学生的兴趣,形 成一定的能力;最后又渗透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全面实现研究性学习难度 很大,但只要决心长期尝试,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 对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目前许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研究性学习花费时间和精力 会影响高考,笔者认为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妨碍反而能有利于备考复习。但在活动中须注意,第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责任在于明确探究的任务,指导学习的方法,将“反思”引向深 刻,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历史现象引导到历史思考,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明理启智”的目的。第二, 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历史教育的目的之 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 诚然,历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师生刻苦勤奋的努力以及合适的内容、方法、习惯的 点拨诱导,积极探求“研究性习”活动,那么历史教学将再上新台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