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构建“区域推动、片区联动、学校主动、专业带动、评价撬动”的高质量校本教研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片区及校本研修模式,以高品质的校本教研推动教研理念更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4月12日上午,城厢区“备、教、学、评一体化”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在南门学校八年级集备室举行。此次活动由南门学校物理学科中心组组长吴彧华老师主持,城厢区兼职教研员黄荔莲、南门学校中心组成员、南门学校全体物理老师、各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活动。
首先,由南门学校物理组组长兼中心组组长吴彧华老师就“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和实践探索做阐述,并引领老师们深入理解理论内涵。
南门学校八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冯颖老师主持了“浮力”大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冯老师紧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强调了“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和“迁移性”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她通过三个层面的整合——具备统领性的内容、能够聚焦的目标、可驱动的任务,以“浮力”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从课标内容要求出发,以潜水艇的浮沉原理为任务驱动,融入科技成果,并提出以“二力平衡”为线索串联浮力相关知识的活动建议。
在冯老师的主持下,备课组成员分享“浮力”大单元设计的细节与思考。南门学校八年级的郑萍珊老师从浮力单元核心素养出发,构建浮力知识网络体系,开展单元式进阶式教学,大单元教学示例——自制密度计,让学生自行设计浮力思维导图,针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评价。
接着,城厢区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黄荔莲老师进行点评,对教研活动的内容予以具体指导,强调要注重上下关联,避免碎片化教学。并推荐优秀教学设计及评课稿,展示了“光的折射”评课、“重力”的教学设计。
南门学校的中心组成员各自发表了学习心得,达成共识:大单元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其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颇高,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在九年级的复习教学中,非常适宜开展大单元教学;在八年级的新课教学中,应勇于尝试、大胆开发大单元教学,如此教学相长,不仅能够增强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师素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与会的其他学校备课组长也基于校情、学情分享了目前的探索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吴彧华组长做最后总结:大单元教学对老师与学生都是考验。她呼吁全体物理教育者坚守教育初心,要锤炼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还需要辩证思考,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
教研是一场多向奔赴的盛宴,城厢区的全体物理教育者齐心协力,将集体教研进行到底,让物理大单元教学一体化课堂更具“研”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供稿:陈芹花
摄影|图片:张勉
编辑|排版:陈锦
校对|一审:翁小芬
审核|二审:黄晓晴
签发|三审:学校融媒体中心
长按指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