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近代历史风云变幻 报人是如何思索和探讨中国的出路?

近代历史风云变幻 报人是如何思索和探讨中国的出路?

近代历史风云变幻 报人是如何思索和探讨中国的出路?前者涉及知人论世,往往从个体精英出发解释社会的多维镜像后者主张社会整体性框架结构定位着个体的价值及行动。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个体主义或整体主义取向的方法论争论。前者涉及知人论世,往往从个体精英出发解释社会的多维镜像;后者主张社会整体性框架结构定位着个体的价值及行动。无论个体主义的微观视角还是整体主义的宏观视角,对于历史事件的勾勒均不可或缺,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为展现丰富生动的历史图景创造条件。

近代史探索史思维导图_近代探索史_近代史探索史

1915—1937年,是中国历史乃至以报刊为核心的传媒生态面临转折的重要历史时段。《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重构的传媒镜像(1915—1937)》(王天根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一书,致力于实现研究方法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统一:紧扣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展现近代报人及报刊救亡图存的历史角色。以此间的报刊为研究对象,将近代中国社会的话语置于历史变革中,从欧战语境下社会重构与报刊中新思潮、五四运动前后报纸副刊改革与京沪新思潮中的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中报刊与知识精英言路渐次分野三个方面,聚焦《晨报》改版及其中国意识、《新青年》与新思潮的兴起及流变、《时事新报》在上海的率先改革、《每周评论》时评趣旨等;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传媒生态的特点。

全书力图展现报刊史探索的新路径。作者从媒介史角度切入,探讨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到全面抗战开始这一时段,中国近代报刊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变迁。一方面,将媒介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嵌入结合起来,突出政治风云变幻及社会思潮的波动起伏,特别是社会事件和媒介舆论引领的关系。另一方面,从社会危机应对乃至社会历史变迁中,观察媒介发挥的作用,分析社会议题和媒介议程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中是共振,还是相互助推式的促进、勾连或者制约。

近代意义上的报刊由西方传入中国。以报刊为核心的新媒介和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变动中“沟通社会上层、下层”的历史轨迹密切关联,报人如何思索和探讨近代中国的出路?新媒介和近代社会结构变革中的关联在何处?作者抓住“新”这个关键词进行探索:分析中国报刊如何面对欧战中的西方文明反省,中国新文化语境如何围绕“问题与主义”之争并寻找出路;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转向,媒介在破旧布新过程中又怎样引领舆论导向?面对内忧外患并存的庞杂社会历史变迁格局,该书通过遴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与相应的报人报国历史脉络结合起来,有力探讨了报人背后的读者群体、作者群体以及相互勾连产生的学术和思想。

作者认为,报刊史的撰写不仅要注重历史事件的分析及社会语境的探讨,亦要遵循报刊内在演变规律与作用机制,加强历史学与传播学的对话;报刊史研究要与社会思潮史结合起来。换言之,近代报刊史的书写应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入手,考察和说明报人活动及其报刊的历史演进逻辑,从报人、报刊与社会职业流动不同层次,考察近代报人活动、报刊的作用及其性质。书中所引史料涉及书信、日记、回忆录、文集、会议论文集、专著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而强调历史学与社会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则体现了作者对近代中国复杂历史局面特殊性把握的高度学术自觉,为理解中国近代报刊史提供了颇多启发。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下一篇: 活动报道 | 革命史研究室与《历史研究》杂志社举行座谈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