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无论是从学科构架,还是从研究状况来说,目前儿童文学研究虽有日渐趋多的走势,但总体而言还谈不上成熟,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众多值得期待之处。现有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从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介、儿童文学史写作以及儿童文学跨学科与周边研究三个方向展开,但这些研究中存在评介缺乏理论支撑、文学史写作学科化整体思考不足、跨学科研究还需继续深入等问题。本文从现有研究情形和问题出发,作整全视阈下的回顾与思考,对儿童文学研究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提出几点期待。
关键词:儿童文学研究 问题域 学科期待 超学科
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年)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没有儿童文学①。在教育部2019 年5 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19年5 月31 日)里,浙江师范大学自设的交叉学科“儿童文学”名列其中,该名单里注明儿童文学是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3 个一级学科的交叉二级学科②。之前2005 年7 月7 日公布的《2004 年备案的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名单(按一级学科排列)》里,北京师范大学自主设置了“儿童文学”二级学科③。这是目前国内儿童文学作为学科的基本事实。
应该说,在官方正式的学科目录里,儿童文学没有学科的位置。但事实上儿童文学长时间扮演着一个二级学科的角色,不过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体系里属于冷门学科。虽然近几年,对儿童文学研究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有儿童文学师资,且每年或在自设二级学科下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招收儿童文学方向研究生,但它与其他学科与研究领域相比,依然是非常偏冷的。甚至与简牍学、音韵学、考据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文献版本学相比,都要冷门很多,因为后几者毕竟作为重要课程与学科,长期在大学中文专业以“古典学”为正宗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但多有学术传承,师资数量不算少,而且近几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里还有“冷门绝学”专项扶持。
进入新世纪的20 年,可能由于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传统研究拥挤的原因,不少中青年学者开始关注过去一向被人忽视并十分偏冷的儿童文学。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开始有人研究国别儿童文学和欧美儿童文学译介;比如,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关注晚清和民国儿童文学文献资料汇编、现代儿童报刊和童书出版,以及现代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比如,当代文学评论和研究界多涉足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评论和期刊研究,等等。这些虽然取得了不少有趣的成果,也时有国家级课题立项,但儿童文学研究空白点太多,儿童文学作为热门研究领地和独立学科的存在,还远远未成气候。
一、儿童文学研究已有的基本情形
就我国已有的儿童文学研究而言,大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介。这是儿童文学研究最平面,也最主体的一部分。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比较专业地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几乎都是从做评论开始的,有的几乎就是以书评为主业,主要配合儿童文学出版,做作品推荐和作家宣传,这很热闹,但一味做评介,研究不深入,读者面受限,且很难留下值得传承的文论。这是儿童文学自1949 年以来,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编选出版一套很像样的文论选的主要原因。评论、评介对推广作品非常有助益,是文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它是一位研究者可以借助的平台和机遇,但依靠评论而成为理论家是不可能的,现代文学作家茅盾、郭沫若等不少都做过精短的评论,但现在看来,他们的评论都无法与作品相比,甚至对当代文学评论都没有多少借鉴价值,亦鲜有人提及。年轻的学人如果有学术理想,开始练笔时写点作品评论是可以的。评论主要是直接感受作品,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操练,有益于培养现象观察力和信息敏感度,但作品评论需要理论支撑,因此在评论时,使用理论来解读文本,有助于巩固学过的理论。但真正的理论是原创的,不是拿别人的理论来解读,而是用自己的话语来建构。
二是儿童文学史写作的实践。这一方面的研究从1980 年代末开始,主要是从五个角度展开的:一是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写作,以蒋风、陈子君为先,蒋风主编过《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和《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陈子君主编过《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明天出版社,1991),还有张香还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部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张之伟编写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张永健主编的《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二是外国儿童文学史的写作,以韦苇、马力为先,韦苇写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马力主编过《世界童话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周忠和编写过《苏联儿童文学简史》(海燕出版社,1991)。三是儿童文学文体史的写作,有金燕玉的《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吴其南的《中国童话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四是地域儿童文学史的写作,有张锦贻的《发展中的内蒙古儿童文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扎娃的《藏族儿童文学概论》(青海民族出版社,2005)。五是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写作,有方卫平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这些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展开与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活跃有直接关系,也标志着儿童文学有了明确的学科意识,并期待向社会呈现其完整的面貌。目前,儿童文学史写作实践还在继续展开,蒋风、吴其南、王泉根、方卫平等还在继续用力于儿童文学事典的编撰、编年史和批评史的写作,但更为年轻的师资参与度还不够,在儿童文学学科化的整体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儿童文学史写作努力与儿童文学学科化不能匹配,也直接导致了在师范大学中文系里儿童文学一直难以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这是值得注意的。
三是儿童文学跨学科与周边研究。这是近十年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趋势,这有三个原因:一是跨学科研究成为整个文学研究一个取向,譬如结合社会学、文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引入中国后,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基本都采取了文化研究的方法。跨学科研究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对所有研究对象有话可说,用起来方便。比如,对一个当代作品,可以同时用好几个学科的方法,这样比用一个学科方法来解读,要容易一些,好操作一些。二是儿童文学研究之前就与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勾连很深,甚至中国儿童文学的基本判断,都是依据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近十年无非就是拓展到传播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多用了一点西方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理论。三是儿童文学研究界有人认识到了儿童文学本来就是跨学科的,它本来就不必固定在单一学科。因此,以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来审视儿童文学现象更科学一些。这方面的成果有笔者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还有杨慧的《童话故事跨文化体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吴翔宇的《五四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李纲的《英国童话的伦理教诲功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等。此外,还有一些儿童戏剧、儿童电影和童书出版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张之路的《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李庆成的《儿童剧艺术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余人的《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等,这些都丰富了儿童文学的研究。
二、儿童文学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域
随着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调整优化,加之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全社会对儿童文学将更加关注,儿童文学研究将越来越受人重视,且可以在八个方向和问题域展开。
一是儿童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究。这方面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单个作品的评论与研究,如,对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的评论。二是对一个作家创作的整体研究或专题研究,如,对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研究,对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研究,对伍美珍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研究。三是对某一类型(题材、风格)作品的研究,如,对成长主题的儿童小说的专题研究,对现实主义风格儿童小说创作的研究。四是对某一个时期或地域的作家群的研究,如,对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群的研究,对西南儿童文学作家群的研究。目前,学位论文大多数集中于作家作品研究和主题类型研究,也与儿童文学长期归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之下有关,即儿童文学研究习惯性地形成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题分类研究方式与模式。二是儿童文学出版与传播研究。这方面研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某一个儿童文学出版现象的研究,如,对“动物小说”出版现象的研究,对“系列化”儿童文学出版现象的研究。
二是某一个时期儿童文学出版状况的研究,如,对改革开放40 年儿童文学出版的研究,对新世纪儿童文学出版状况的研究。三是对童书出版、儿童报刊出版与传播的研究,如,对《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这样的儿童文学专业杂志的研究。四是儿童文学畅销书研究,如,对《哈利·波特》研究,就是一个儿童文学畅销书的研究,它不能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还要研究其畅销的市场机制和作为畅销书的特征。五是对儿童文学译介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者多有语言便利条件。
三是儿童文学史写作。儿童文学史写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儿童文学整体发展史写作,如前已述及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写作,还有近两年涌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编年史的写作。二是儿童文学阶段史写作,如《“十七年”时期的儿童文学研究》《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研究》和《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研究》的写作,或者《民国儿童文学史》的写作。三是儿童文学文体史写作,如《中国儿童小说发展史》《中国童话史》《中国儿童诗歌史》和《中国儿歌史》等的写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寓言和儿歌等文体还没有出版过专门史。四是外国儿童文学史写作(包括国别儿童文学史的写作),如《欧洲儿童文学史》《美国儿童文学史》《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史》等的写作,这些需要外语专业人才来主导和参与。
四是儿童文学阅读接受研究。儿童文学阅读不能简单地放到传播学里去考察,儿童阅读与语文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应用是儿童文学阅读的一个部分。儿童文学阅读接受研究包括四部分:一是儿童文学的家庭阅读研究。二是儿童文学的小学阅读与应用研究。三是儿童文学的社会阅读推广研究。四是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研究,这也包括了新媒介环境下,儿童阅读借助融媒体形式的研究。五是儿童文学的接受心理和社会机制研究。六是儿童文学阅读理论研究。其中,儿童文学的小学阅读与应用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相对空白,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儿童文学的学科关联研究。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密切相关,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资源,尤其是民间文学经过创意改编,就可以成为儿童文学。如《格林童话》《鹅妈妈的故事》等就是民间文学的儿童文学化改编。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联系紧密,儿童文学也与儿童电影、儿童戏剧、动漫艺术以及幻想文学联系紧密,因此儿童文学的戏剧影视改编研究、儿童文学与其他儿童艺术的互动关系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儿童文学与电视、网络及新媒介的关联也很深,尤其是进入融媒体和人工智能时代后的儿童文学的新变研究,是前沿课题。研究儿童文学,要对相关学科有所研究,有所涉及,甚至要有意与新媒体结合起来研究。
六是儿童文学本体理论研究。这主要是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如,对儿童文学的内涵、美学特征、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儿童观、童年观的研讨,等等。对本土儿童文学理论的脉络的梳理,以及西方儿童文学理论的中国化创生,也是本体理论研究的重点。当然,本体理论的构建要借助西方儿童文学理论,单纯靠国内理论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这个领域里研究,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和视野,还要有外语水平,要有直接阅读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水平,还要有能够对西方理论进行创造性转换并形成具有本土阐释力话语体系的能力。
七是儿童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与其他文学类别相比,儿童文学因为读者对象明确,相对离政治比较远,尤其与阶级意识形态和主流政治不直接相干,因此是最具有国际化特点的文学,也是跨文化、跨种族、跨性别、跨地域的文学。这种不受意识形态和成人文化门槛限制的优势,也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秘密花园》《哈利·波特》和《窗边的小豆豆》等儿童文学经典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儿童文学进行跨文化研究,并挖掘其隐含的成人游戏规则是非常有趣味的。如,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儿童文学、跨文化与全球视域中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等等,都是值得去研究的。
八是儿童文学高等教育的研究。虽然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里儿童文学是一个弱者,而且也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但欧美却不然。如,美国设有儿童文学博士点的有佛罗里达大学、乔治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等5 所高校,可授予儿童文学硕士学位的高校有10 所,开设儿童文学硕士课程的高校有31 所,有相对完善的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儿童文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高校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如,对师范学院儿童文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研究,对儿童文学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二是对国外高校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欧美高校儿童文学教育状况的研究。如,对新西兰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等等。三是儿童文学在整个高等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研究。
三、儿童文学的学科发展期待
虽然,目前只有两所师范院校有自主设置的儿童文学学科,并且在这个二级学科下面招收研究生,其他几所高校都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招收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但儿童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还不是这么简单、便捷,不必在现有学科、专业设置下面委曲求全,应该在遵循儿童文学本身的学科主体性的基础上,为其开辟一条符合自身学科属性且能为学术共同体认可的方向。一是作为一个跨学科。这是从研究方法上来规定的一个方向。儿童文学的研究方法,不能仅仅运用一般文学研究的方法,它不但需要借用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的研究方法,还要借用西方童年学、儿童学、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其他前沿文艺理论、文化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因此,儿童文学作为跨学科的概念来思考,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科定位。儿童文学不属于任何一个既有的学科,不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子类,也不是外国语言文学的子类,更不是教育学的子类,它就是一个跨学科,因此儿童文学界的人就要按照“跨学科”来阐释儿童文学,来提升儿童文学,来发展儿童文学的教育教学,来深化儿童文学的未来研究与学科建设。
二是作为一个一级交叉学科。这是从研究领域的角度来规定的,儿童文学的研究领域是很宽泛的,它包括中国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还包括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出版传播、儿童文学阅读接受,也包括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及文献整理。儿童文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儿童文学的改编、儿童文学影视化和IP 开发以及儿童文学文化产业、儿童文学的语言学及儿童文学的相关文类,等等,从儿童文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它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几乎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和理论视野,又独立于既有的体系。因此,儿童文学最恰当的一个学科定位,就是作为一个一级交叉学科存在。
三是作为一个超学科。从社会应用和社会价值来看,儿童文学的发展又不必以学科发展为方向,而以其现实需要为驱动力。儿童文学是一门具有明显和直接的社会应用价值的学问、学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有儿童文学知识和认识,才能担任好教师的职责,更好地教授好学生;图书馆职员,尤其是少儿图书馆职员如果不懂儿童文学,不懂童书,不研究儿童文学相关问题,就不能做好儿童阅读和童书筛选、甄别工作;出版社编辑如果不懂儿童文学,就无法做好童书编辑出版。报刊编辑如果不懂儿童文学,就不能编好儿童文学栏目和专刊专版。为人父母如果不懂儿童文学,就不会挑选好书,就不太懂儿童阅读,也就很难充当家庭亲子阅读的合格引导者。如此等等,儿童文学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个超学科,它是整个社会童年文化设计里最垫底、最核心的内容。儿童文学在国内高校尚未取得真正的学科地位,虽然它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力在教育话语体系里受到了制约,却无法限制它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有着极大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
以上只是从三个层面简约地谈了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看法。儿童文学在高校里的位置,也可以借鉴英美高校里的“项目制”(Program)方式,独立于院系和学科之外,自成一个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在中国,高校专业、学科设置看似强调实用性,但与社会需求又不完全接轨。儿童文学现有的教育处境、文化位置和学科命运不是几个简单的理由和原因可以说清楚的,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情状来看,儿童文学的命运是与儿童的命运相关的。而西方的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也是与其社会的文明度、教育的现代化与文学民主化程度密切关联的。不能期许儿童文学在中国立刻脱胎换骨,实现学科地位的华丽上升,但儿童文学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显学”,并将吸引更多才俊进入这一领域,且显示出新一代人的文化智慧和思想贡献。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高等教育法规汇编(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543 页。
②
③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