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社会科学报︱让口述史更加真实更有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让口述史更加真实更有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让口述史更加真实更有价值多方采集 综合比较 择善而从 让口述史更加真实更有价值2016年05月16日 07: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霍文琦 肖昊宸

口述史研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诸多争议。口述史因口述主体对同一段历史记忆,往往互有差异,给人们的历史认知造成困扰。但口述史又有其独特价值,如何让口述史更加真实可信?如何采择口述史的材料书写可信的历史?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史学价值互为补充

“不同群体的口述史,各有其史学价值。”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国利认为,精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较深入和全面,大众对社会历史的理解相对零散和具体,要了解社会全貌,精英与大众的口述史缺一不可。在当代历史的书写中,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杨祥银表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现代口述史兴起时,侧重的是精英人物的口述历史访谈所保存的原始资料;在同一时期的英国,现代口述史先驱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物与弱势群体。而美国口述史在60年代中期以后,也超越了第一代口述史学家所主导的精英访谈模式,扩展了口述史的搜集范围与视野。我国口述史与欧美不同,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入我国以来,精英与普通民众几乎同时成为研究对象,这为口述史应用范围的迅速拓展、内容的不断丰富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看来,不同口述史的互补有助于研究者综合观照、进而逼近历史原貌。他表示,精英大多处于决策和领导地位,更了解事件的全貌;大众是事件的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置身于事件的局部。但大众也有其独特视角和感受,并能提供更加广泛和多样的史料,二者回忆的价值并无高低之分。

口述史研究_口述史研究的意义_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定义

在求真基础上统合两种记忆

挖掘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就要面对精英与大众两种记忆之间的矛盾。徐国利表示,精英与大众的记忆有矛盾,既属合理,也是必然。在研究某一段历史时,当精英和大众的口述记忆有明显矛盾时,不应当故意忽视或轻易否定两者中的某一方面。研究者要在求真的基础上,统合两种记忆,并恰当地表明史家自身的立场。

如何才能更全面、真实地再现历史图景?左玉河从采访者和受访者互动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尽管精英与大众的记忆不可避免会存在矛盾,但只要他们提供的记忆越趋近事实,就越有利于研究者从中找到异中之同,归纳出一个时代的总体特点和事件的基本脉络。要做到这一点,从受访者方面讲,应该坚守诚信,保证记忆的准确性,不必在细枝末节上过度纠缠,但是对于关键环节,宁可缺失也不能有误。而从采访者方面说,应该与口述者建立起码的信任,让当事人愿意将其记忆中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

杨祥银表示,口述史所呈现的是受访者的私人记忆与公共记忆的混合叙事。因口述人年龄、性别、民族、信仰、教育背景、经济与社会地位等各种因素的千差万别,使得同一事件的不同参与者所经历的历史过程、认知以及叙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乃至矛盾。就具体实践而言,在充分运用各种佐证资料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关注不同社会阶层历史行动者的声音与记忆,以达到历史图景的丰富性、全面性与多样性。

口述史研究_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定义_口述史研究的意义

强化第三者视角提高可信度

当前,口述史的可信度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表示,提高口述史的可信度,一方面,要着重提升口述访问者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运用口述史资料时,要强化第三者视角,理性客观分析不同受访者的立场、身份及其主观性,反复推敲,从而得出符合历史的结论。

徐国利表示,要加强对采访者在史料采访、整理和运用方面的技术培训,使他们遵守相关的学术规范,保证受访者口述史料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应运用“考据”的方法,对口述史料的真实性进行考辨,即将口述史料与文献档案史料相比照。此外,还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学术经历和人生阅历,能够做到知人论世,不被各种杂乱无章的口述史料干扰。

杨祥银表示,国外学者为提高口述史可信度,曾发展出一套评估口述历史记忆真实性的指南。比如,口述历史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采取了抽样的方法以确保访谈对象的代表性;除寻找同一历史事件的更多不同参与者进行口述历史访谈之外,他们还会对同一受访者进行多次访谈以验证其叙述的矛盾性与差异性。这些方法都可以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霍文琦 实习记者 肖昊宸

原文出处:。

备注:文中配图系编者所加,并非来自原文。

上一篇: “封神”IP电影:角色再塑、叙事探索与审美表现
下一篇: “地方故事”中的国家大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