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仅适用于题主,同样适用于想考历史学本科及有跨考历史学研究生想法的在校学生或职场中人。)
那些说想做就做的很不负责任。先说句不太好听的大实话:历史学和哲学、文学一样,自古以来就是权贵、富人子弟学的(全日制学历教育)。
职场待的不舒服去读书学习使自己增值是好事,但是不应该作为回避现实的工具,希望不要用这样的情绪准备做研究,相信我,你这也做不长。
首先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差钱?因为学历史必须要买很多本书,学习本领域最新成果,另外现在新出的历史资料汇编便宜的也是千元打底,贵一点的十几万的也有的是,更贵的也有。更不要说有些资料只有国外档案馆才有。国内历史学博士硕士津贴就是够吃饭水平,买书生活全看家里或者自己能赚多少钱。即使你任教了,课题经费和收入在高校也是倒数的,谁能中个八十万的课题都能高兴够呛,大部分就是5000-50000的小课题,没办法,历史这行就是这样。另外,现在课题经费使用也越来越规范了,嗯,是好事。
如果你和沈志华一样钱赚够了,那下一步:问你自己能不能坐住冷板凳?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百家讲坛里那些老师那样风光,把知识化为有趣的语言把历史讲的栩栩如生,我相信那也只是因为编导要求的,历史课上那么讲的真不多。而能把一个小领域的历史研究比较透彻,没有十几年功夫是不可能的(本科不算)。那些开始到处做讲座做评委做嘉宾做专栏作家的历史系老师吃老本那也是从评上副教授、教授以后开始的,而这一阶段即使不做科研,阅读同行成果也是例行的生活部分。
历史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且枯燥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静下心来阅读,写作,真的就别想做研究,没事去哪个大学自己弄个店铺摊个煎饼也挺好。
如果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坐住板凳,先去买二手的历史教科书,从头读一遍。然后下载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论文,挑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的研究综述去看,看五十篇。然后按照综述去找书和论文继续读,读十本书就行。
看完不觉得无聊还想继续了解,那恭喜你,你有做研究的耐心和好奇心,可以考虑读个研究生试试水。但同时请问自己,毕业要考博吗?考完博去哪里呢?
现在高校招聘一般行政岗985硕士毕业30岁以下,教学和科研岗985硕博方向一致只是起步要求,还有核心文章二到五篇,另外年龄是35岁以下。现在一路读下来的历史博士毕业一般是28-31这个范围。如果是22/23岁本科毕业,读一个香港一年制硕士,读大陆的博士三、四年毕业才26-27岁,即使延毕六年毕业也才29,如果按照大陆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毕业是29,四年的话毕业30,还能做个一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然后入高校教学岗。按照您的年龄,算您基础好,备考一年,考一个中等985硕士,考一个好老师,毕业本校读博,出来也起码41岁了,除非成果突出或者高校缺人,不然您这个年龄真的没有愿意要等学校。四十岁做硕导的副教授已经很多了,有些甚至已经是带博士生的博导了,而你才毕业,还要和一群三十出头的人一起抢一个月不到一万块的岗位,三年成果不合格申请不到课题还得走人,哦对,青年基金您申请不了,超龄。如此一类卡年龄的评奖和基金太多了。另外,你在职场遇到的诸如领导吞占成果,报销麻烦,论资排辈,山头主义,站队,弄虚作假,在高校一样有,只是表现形式可能有差异。说完这些,您还想做研究吗?
当然,如果您说您财务自由毕业做独立学者,那我前面那些就当是屁,闻闻味就行了。
最后,学术圈也是人脉圈,别想着天天就和书打交道就行了,历史圈里面无论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近代史子承父业女承父业的太多了,你和期刊编辑不熟悉,发文章就等着排号花钱吧。典型的学三代给你举个例子:本科复旦的金之夏(现在应该是跟着王奇生老师读博士了)。不仅历史学好,人帅,还会摄影,现在已经发了四篇核心,而且这期刊都是硬核,很多博士都是要排队才有机会在临毕业前发那么一篇,他爸叫金以林(现在还挂职鸡西市副市长),他爷爷叫金冲及。不是说这孩子靠爹靠爷爷发文章,但是你能说他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受家庭庇荫吗?这种影响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
最后,历史研究不是够努力就行的,肯努力只能在本领域熬个二十年有小成。天赋才是最后的重要加成,然而大部分人没有。如果你没有天赋但是聪明,也行。聪明的标准可以参考你的高考数学成绩,认识的老师数学好的人历史研究做的真的都很好。很多人以为历史是勤能补拙,却忘了那些比你有天赋、更聪明的人不仅不懒惰反而更勤奋。现在教职竞争有多激烈,可以参见末尾插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彭勇老师的微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