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开题报告《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结怎么写_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报图片_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

为人

师表

课题主持人简介

王利艳,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成员,邯郸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初三历史备课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曾获得邯郸市骨干教师、邯郸市初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邯郸市中考优秀教师,经开区“最美教师”称号。参与市级课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性研究》研究,主持研究《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课题。

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报图片_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结怎么写_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接收到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初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更加复杂,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存在人文素养缺失,青少年犯罪增多等问题,许多中学生丧失人生目标,缺乏基本的道德情感,问题学生层出不穷。而且在河北省现行的中考制度下,历史主要考察初二和初三内容,初一内容不在中考范围内,所以对于初一的人文素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在传统的课堂中,仅以知识考核作为衡量标准,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完成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学生的个人素养在淡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欠缺,尤其是我们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单亲、离异的孩子比较多,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课改的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对于学生品行的培养,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我国历届领导人也很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希望通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学生。因此,现实促使我们越来越重视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课程除了本身的基础知识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近年来,我们的教材增加了对于历史模范人物的讲解,希望用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但目前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无法通过考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道德层面进行考核。因此,如何对学生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加强人文素养方面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初中历史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人文素养培养方面问题的研究,我们应当重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本课题借助邯郸市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发展性研究。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现状分析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文教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美国,有学者提出应当加强对于青少年的人文学科教学,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仁爱之心,使他们形成为社会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80年代,美国许多学者对国内人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人文科学促进会发表《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最终使学校开始进行人文教育的变革,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得提升。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也加大对于人文教育的关注,呼吁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增进学生对于人文科学的学习,加强对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世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外的理论及教育实践经验探索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人文素养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比较科学,规范的。

国内许多学者也十分重视对于人文教育的研究,张祥云学者提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的人文教育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郁斌认为,教学中应当梳理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对于教学方法的变革,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人文教育。学校、教师认识到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国内有关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发展性论文和成果也比较少。

三、课题概念界定

“人文素养”广义上指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为氛围滋养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研究”我们界定为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道德品质的不断渗透、逐步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构建和谐社会对初中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成为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课题首先界定了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养,然后分析了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和论文,以及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并给老师们提供参考依据,使老师们认识到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的重要意义。

四、研究意义

实际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便捷和覆盖性,使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性和极端性,缺乏基本的道德情感。而新课标下,历史学科对于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研究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促使中学生品德和性格的健全养成,正确树立“三观”意识,逐步形成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理论意义:

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性的方式。在立足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英雄人物的引导和实践教育活动的感受,利用邯郸市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立起多元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在以史为鉴和感知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更直观的观察出学生情感的发展过程。

五、理论依据

1、新课改评价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历史学科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逐渐被认同。因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是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

不可缺少的,立德树人及时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工作就是抓好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本课题中,我们就是坚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而服务,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是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发展的,而这些需要不仅仅有认知方面,更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学中不应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历史作为一个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培养不同形式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不断发展。

六、研究目标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能够引导学生去更好的成长和生活,我们利用初中历史教学来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一)挖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创新课堂教学,凸显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来感染学生,借助情感力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初中各阶段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构架,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阶层。

(三)使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注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还要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七、研究内容

1.国内外对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以及比较研究

2.初中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学的现状研究

3.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内容以及相关理论问题

4.初中历史课堂教师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以及策略研究

5.初中历史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的研究

6.初中历史人文素养课堂教学发展性研究重要意义

7.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发展性实践评价研究

8.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运用以及多元的评价体系

重点: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和研究

难点: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历史课堂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发展性评价为指导,以下列方法为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设定详细的学生行为目标并进行考核,对于个别学生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有效的人文素养发展评价。

2. 文献研究法:检索人文素养相关文献,组织教师学习、分析、研究人文素养知识,培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人文素养重要地位的认知。

3. 调查研究法:研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人文素养的渗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人文素养的吸收程度,制定人文素养发展评价研究方案。

4. 经验总结法:对教师课堂历史人文素养渗透不同阶段不同方式及成果的经验进行总结,联系历史教学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5.研究观察名师课堂实录,学习优秀的经验,在观摩与学习中不断反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九、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2020年9月开题,2023年9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20年9月——11月,举行开题报告会,制定相关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部编历史教材,问题设置、有效性等理论的学习研究,讨论课堂研究的内容,统一思想,明确分工。

2.研究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参加人员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为问题的设置提出新的设想。把设想应用于实践中,参研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实践,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究,不断创新,总结成阶段成果。

3.完善阶段:2021年1月——2022年6月,把第二阶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验证结果的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总结完善,尽可能达到成果的最优化。

4.结题阶段:2023年1月——6月,课题的结果验收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完成研究报告,形成具体可操作性的技术成果。申请结题、验收、鉴定、召开结题评审会议。

十、研究成果

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结怎么写_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报图片_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

十一、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接到立项通知后,全体参加课题研究人员召开开题会议,明确开题内容、重难点、理论与实际意义,布置分工任务,要求各成员注意收集原始材料,力争课题能结题等。会议中给每位参研人员发放调查表,列出各班学生名单,按本校初一到初三6个班的300个学生进行关于人文素养道德层面的调查,之后根据问题找出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用于论文撰写。

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完成第一阶段的理论资料准备和调查分析报告。第二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学的评价现状、初中教师与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本课题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为撰写论文做准备。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徐惠清.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

[2]缪昌永.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人文教育[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5)

[3]巩秀芸.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4]郭建忠.打造“四有”历史课堂[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5]王建英.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5

初中历史小课题研究_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结怎么写_课题初中历史研究小报图片

撰文:王利艳

上一篇: 当代史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史研究的意义
下一篇: 人民日报整版阐释: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