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奥秘范文4
1.火星探测新发现
201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是历史性的。根据“好奇号”火星车的探测结果,远古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科学家们宣布,火星上存在形成原始生命所必备的一些有机化学物质――氯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等,这一发现开启了探索火星生命的大门。同时,科学家也证实火星上存在甲烷,虽然目前还没发现甲烷释放源,但这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释放甲烷的微生物。对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大气和挥发演进”航天器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的踪迹。
2. 人造探测器首次降落彗星表面
2014年11月13日,欧洲空间局的“菲莱”探测器首次降落在彗星表面,并对这颗名叫“格拉希门克”的彗星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观测。“菲莱”由“罗塞塔”飞船搭载,飞行了近10年时间,航程接近40亿英里(大约为64亿公里),最后安全降落在彗星表面。
由于“菲莱”降落在彗星上的阴影区内,其太阳能电池无法获得能量,故它仅仅工作了64小时就进入休眠,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它取得了发现有机分子信号等重大成果。据此,科学家认为,彗星上存在地球生命必备的一些物质。欧洲空间局正在进行努力,争取在2015年开启探测器的新任务。
3. “赛丁泉”彗星抵达火星轨道附近
“赛丁泉”彗星抵达距火星仅8.7万英里(大约为13.9万公里)的地方,这使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机构部署在火星轨道上的庞大航天器群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躲避彗星颗粒物的袭击。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发现,彗星在火星轨道附近播撒的颗粒物质达到几千公斤,远远超过预期,探测器检测到铁、锌、钾、锰、镍和铬等元素,还有高浓度的镁。虽然“赛丁泉”彗星的“尾巴”对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侧轨道周期为800万年一次,因此捕捉“赛丁泉”彗星飞行轨迹对科学家而言非常重要,其中的信息甚至有助于揭开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4. 发现地球的“表兄弟”行星
行星开普勒186F距离我们大约490光年,体积比地球约小10%。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公转,该红矮星系统中还有五大行星,因此这是一个小规模的“太阳系”。科学家认为开普勒186F处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上,也就是说,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在目前已发现的地外行星中,开普勒186F是最适合人类所知的生命生存的星球。
5.宇宙中的神秘庞大结构
科学家们在2014年发现了宇宙中的一个神秘庞大结构,这个宇宙网也是我们迄今观测到的最大宇宙结构,绵延大约200万光年。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像一张蜘蛛网,星系之间由气体串联起来。科学家们通过凯克望远镜观测到一个明亮的类星体,它照亮了周围的宇宙网结构。
6.中微子研究取得进展
探索宇宙奥秘范文5
天文科学营期间,武向平、王乃彦、徐冠华、韩金林等令人敬重的院士和研究员为营员们作了科普和励志报告,与营员们作了面对面的交流。武向平院士在报告中带领营员们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遨游至现在的宇宙研究前沿,很多营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武向平院士的报告印象深刻,在增进对宇宙了解的同时更增进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韩金林研究员在报告中不仅向营员们介绍了宇宙星空的奥秘,而且还和营员们分享了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感悟,并鼓励营员要善于思考,认真做事。
7月26—27日,天文科学营的130余名师生及志愿者分两组分别参观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怀柔观测基地。
走近光学天文——参观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兴隆观测基地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燕山山脉深处,远离城市灯光污染,是国内优秀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也是目前亚洲大陆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在兴隆观测基地,翟萌博士为营员们介绍了兴隆基地的基本情况,姜晓军研究员作了题为“宇宙之美”的报告,以天文实测图片为主生动介绍了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特征、宇宙中不同尺度的天体和结构特征,以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实测证据等,让营员们感受到实测天文的意义和魅力。此外他还展示了一些天好者拍摄的精测星空图片,让营员们感受到天文的精彩并非遥不可及。之后,陈颖为工程师和翟萌博士组织营员参观了85 cm反光望远镜和60 cm反光望远镜,为营员们介绍了2台望远镜的建造历史、结构特点和目前开展的科学研究,演示了望远镜和圆顶是如何跟踪恒星等观测目标的,并认真回答了营员们的提问。晚上,陈颖为工程师带领营员参观了2.16 m天文望远镜,并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工作原理、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及取得的成就。营员们还参观了2.16 m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室,基地工作人员为营员展示和介绍了该望远镜观测获得的科研光谱数据、望远镜的控制软件等。
走近太阳科学——参观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
怀柔观测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的观测与研究。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水库北岸。在怀柔观测基地,郝娟博士为营员们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太阳结构、太阳活动特征,以及怀柔观测基地各台望远镜的相关情况。随后,郝娟博士和徐海清博士分别组织营员参观了多通道太阳望远镜和全日面光学与磁场监测系统,为营员们演示了望远镜和圆顶是如何运动和跟踪太阳的,并认真回答了营员们的提问。
探索宇宙奥秘范文6
浩茫的宇宙充斥着未知与神秘,人这一小小而又奇妙的生物的诞生也揭开了探索宇宙的序幕。从上古描述天空的神话到“地心说”,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了解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地生活在一个奥妙无穷的物质世界中。马克思主义不但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物质的世界,也帮助我们去认识这个宇宙与自身。
一、宇宙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
从影片中,我们清楚的地了解到宇宙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正是这些运动着微粒构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己见,大致可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唯心论更加倾向于意识,认为物由心生,不去想,那个物体就不存在了。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先闭上眼睛,那么我们对接下来会接触的事物并没有印象,这样就符合唯心论的条件了。
然后去触摸一只小兔子,这时实验者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抚摸一只兔子。按照唯心论的说法,既然心里没有想到这只兔子,它就不会存在,那么也是感觉不到的。很显然这是错的。同样,唯心论也暗含了没有人类也自然没有物质的观点,而《宇宙与人》正说明了这一点的错误性。在150亿年前,也就是人类还不存在的时候,宇宙就已经确确实实的存在了。
因此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二、宇宙是可以被认识的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了解这个宇宙。
上古的神话给宇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宇宙因无法被认识而更加神秘。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告诉我们宇宙是可以被认识的。哥白尼所阐述的“日心说”虽然在当时被视为谬论,但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用实践证明了他认识的正确性。宇宙正是在这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中慢慢被揭示的。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反复延续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西西里岛观测站、德国天空巡警队以及各国的射电、红外、光学望远镜,宇宙的神秘面纱正一点一点被揭开。是否有外来生物、是否还有其他智能的形式存在,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任何有利可靠的证据。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三、宇宙与人
影片名为《宇宙与人》,除了向我们揭示宇宙,还要启迪我们去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与人的概念是相互依赖的,因为宇宙的存在产生了人,因为人的探索使我们有了宇宙的概念。我觉得他们更像是恋人的关系。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同时,也在试着去改造它。既然它作为我们的恋人,我们就有义务来保卫它因此我们要提高的道德水准,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对于宇宙的厚爱,人类是不会辜负的!正如影片最后感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既然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那么精神的道德准则就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影片《宇宙与人》带领着我们在宇宙之中畅游,徜徉在宇宙150亿年的时空里,遥看地球的诞生,生命的进化,聆听物质创生的述说,观赏宇宙伟大的史诗般进程。影片详尽、真切地表现人类所认识到的宇宙重大事件以及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前几天的一节马哲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科普片《宇宙与人》。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构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
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一定温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