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史料 学会实证 优化教学
○吕准能
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1期P30-32页
人民版必修Ⅰ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不仅容量大头绪多,也是教学考的疑难点,更是发掘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丰富素材。为此,如何呈现和感悟史诗般的十四年抗战史,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无疑是一大挑战。由此,笔者在我校直升班开设了《家乡的抗战风云》活动课,与新授课《伟大的抗日战争》相辅相成,以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开设准备
周敏老师要求教师“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搜集、运用史料的华丽转身……;完成由一维到多维的凤凰涅槃……;完成由主讲到主导的完美蜕变,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展示的舞台。”金华作为浙中枢纽,一度成为了浙江全省的抗战中心,没有理由忘却这场战争!况且,直升班同学来自浙江各地,素质优良,思维活跃。为此,笔者引领学生利用国庆假日整合身边的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师生协作编辑金华抗战手抄报并作展示;二是借用口述史就近采访抗战老兵;三是笔者作《浙中抗战风云》专题讲座,以展现浙中大地的血泪灾祸、金华各界的抗日救亡浪潮、浙赣战役的惨烈和八婺儿女奋勇抗战的事迹;四是推荐了一批金华抗战资料:
(1)《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由浙江兰溪人曹聚仁所著,东方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系《中国抗战画史》的纯文字版,曾作为东京大审判时审判长石美瑜案桌上的证据之一。这不仅作为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实力作,更是8年战地记者的亲历记录。曹先生也是著名史学家,该书并非满足于“仅仅记载战斗经过”,而是从政治、经济、国际影响等广阔场景来旁征博引,其惨烈、英勇、震撼超乎想象。
(2)《抗战老兵口述实录》(金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档案馆和金华日报社联合编写,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此书共70万字,征集了286位金华抗战老兵的口述实录。
(3)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金华:200个人的抗战记忆》,以及《金华文史资料》等。
学习历史的抓手在于掌握足够的有效史料,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标准》明确了史料实证定义:“只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笔者要求全程参与师生互动,并由部分同学分享所采集的信息。
精选史料
本活动课分为四个子目,导入采用朗诵金华籍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通过班内朗诵冠军胡依熙声情并茂的演绎,让人穿越到烽火连天的1938年,渲染了对祖国的纵情歌唱和对日寇罪行的满腔悲愤。
在“金华浩劫:侵华日军的罪行”子目中,让同学们罗列日寇在金华的暴行,如罗欣然展现了老城区的最高建筑万佛塔,当年被日寇飞机夷为平地。叶思琪介绍了“罗芳桥惨案”,1942年5月日军包围了雅畈镇罗芳桥村,将转移此地的金华法院院长陆宝铎等司法人员残杀。赵永浩同学述说了1941年4月和5月,日军两次轰炸金华县孝顺镇,炸毁烧毁房屋1648间,死亡18人,致使800米长街尽成瓦砾。王悦姣控诉了家乡婺城区汤溪在三年中300多户人家约1/3家庭受细菌战毒害,死亡了108人。来自义乌的罗晨斌同学揭露了1942年9月崇山村出现鼠疫患者并死亡起,该村405人死亡的惨
祸。徐陈琳提到了1942年5月日军第十三军命令“在金华一带,萤石埋藏量达350万吨,武义占90%……实为日本国钢铁工业之必需。”涂郑坤查阅到了解放后从“万人坑”中挖出的尸骨(右图)。最后大家归结了金华抗战血泪史的三大特征:(1)轰炸多:(2)细菌战受害广,为国内罕见:(3)萤石矿盗采严重等。
在讲授“八婺风云:抗日救亡运动”子目中,曹效凯仰慕同乡先贤曹聚仁,1935年他力主抗日,与邹韬奋、沈钧儒等成了抗日救国会的十一名成员之一。刘志翱介绍了他爷爷流传的“周副主席视察金华”,为1939年3月中旬周恩来同志的浙江之行。吕佳悦记得方岩景区内周恩来和黄绍竑曾亲手植树两棵,被誉为团结抗战树。
在讲授“浙中烽火: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子目中,刘志淳展现了1942年春浙赣会战史料包括战区形势图,日军虽然摧毁了浙赣军用机场并打通了浙赣铁路但损失惨重,日军战史记载伤亡了1.7万人。
抗战史料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些材料讲述的是家乡的人,家乡的事,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加之是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的,这为接下来的史料实证打下了基础。
学会实证
同学们分享了不少史料,那么该如何学会证实呢?李晓风指出“‘史料实证’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考证史料的真伪;二是用史料来论证历史认识、历史观点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
在“金华浩劫:侵华日军的罪行”子目中,笔者推荐了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历时3年多收集资料而编撰了《金华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资料汇编》一书。该书编者通过走访了全市近5万名70岁以上的老人,收集口述资料近200卷,开展了纷繁细致的资料查找工作,复印档案1.5万多页。据不完全统计,金华人口伤亡总计29106人,社会财产损失共计1.83亿多元,居民财产损失共计2.04亿多元(都为当时币值),可谓铁证如山,神人共愤。为了进一步验证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叶翠雯听说过罗芳桥村民邓旭辉家的“罗芳桥村惨案纪念碑”就是一大实证,碑高90.5厘米,碑文清晰完整共91字。笔者觉得该纪念碑和民国36年7月19日公葬祝丰亭之畔的“殉职完忠”抗战纪念碑,达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
在讲授“浙中烽火: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子目中,赵邢磊展示了“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中李友邦将军遗孀李严秀峰女士及义勇队老队员等捐赠的珍贵史料和遗物。这是国内仅存的台湾同胞参与大陆抗日的见证,有图有真相,文物价值不可小觑。
许张琪从校史中获悉并再次谈到曹聚仁的事迹。他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走下讲坛,奋勇奔赴淞沪抗战第一线,住进了国军88师孙元良部随军进退,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撰写战地通讯。10月他进入了谢晋元524团阵地,目睹了800壮士英勇坚守“四行仓库”的全过程并作了及时报道,给沮丧的国人以巨大的振奋。1938年4月7日台儿庄大捷消息的首发者就是曹先生,于9日再刊出了长篇报道《台儿庄巡视记》,见报后举国若狂并轰动海内外。来自住金部队的杨干榕就听说过炸死日军中将的故事,并专门查阅了资料,得知1942年5月28日10时当日军行至兰溪城以北1500米处的三叉路口时,第15师团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被国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六师独立工兵第八营所埋的地雷炸死。
史学界认为史学探究不仅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而不同的史料其价值又有区别,使用时应审慎遴选和甄别。固然,影像是保存历史记忆的最佳方式,曹聚仁和著名新闻学家舒宗侨在1947年面世的《中国抗战画史》,笔端饱含感情,浓墨重彩,除了作者自行摄取外还采集了18家媒体和26位个人的抗战照片,留下了大量日本侵华罪证和我国军民抗战事迹的原始照片,并绘制了相应的军事形势图,不愧为比较权威的抗战史论。
开展口述史教学“不但可以将学生带到历史现场,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还可以是学生感悟真实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在讲授最后子目“抗战沉思:抗战的胜利”时,为了感受金华抗战老兵赴汤蹈火的传奇经历,我组织师生一起采访健在的抗战老兵。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99岁高寿的洪正春等四位老兵参加了金华市举办的纪念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解说和采访(右图),洪老1919年出生于金华蒋堂。加入戴安澜麾下的200师参加了昆仑关和密支那战役,九死一生走出了野人山。
学生从与真正亲历者交流中触碰到真实的历史,对牺牲将士的心生敬意,对这段苦难经历的人们理解共情。我们所能做的不仅是缅怀英烈,更要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优化教学
众所周知,历史叙述遵循“言之所据”,但因中学师生受能力、课时等诸因素的制约,往往面对纷繁复杂的史料而纠结。诚然,在史料教学中务必以史料的解读和运用贯穿课堂,致力于追求习得史证方法和培育史证意识的兼顾,但其中还暴露了许多异化现象:如盲目追求史料数量而忽视质量,造成史料有效性、典型性的失衡;对史料严谨性缺少辨析,致使盲目乱用而难以自圆其说;缺乏基于历史语境的客观分析,落入了史料解读的独断性和随意化而生搬硬套;还有呈现带有特定立场、以偏概全的史料,沦为先入为主的想当然等。正如李惠军批评的“史料开发的过度化、史料解读的随意化、史料甄别的学术化、史料分析的碎片化、史料呈现的呆板化……”对此,王剑老师提供了心得“甄别史料,去伪存真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精选史料,用足史料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问题驱动,论从史出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的关键……。”仍以曹聚仁先生的《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以图标辅助文字又以文字贯穿图表,以个人见闻为经,其他史料为纬,他殚精竭虑,博观约取,当之无愧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该书执着于陈述抗战细节,还原被遗忘的历史真相,不仅具有历史现场的情境,尤为可贵的是立场公正、内容翔实,并申明“当作一个百年后的史人来审订史料,力求公正、真实,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将士,更要对得起下一代读者,绝不歪曲事实”。无疑对后人了解抗战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中切忌史料选取与学情、教学主题和目标相脱节,史料分析与教学重点、整体理解相错位,并确保史料选取的关键性、史料解读的严密性、史料运用的适切性。我们倡导“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史料运用,是希望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基于史料的历史探究活动,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的学习经历,这无疑是我们的课堂最为有趣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力求以史料教学为依托,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情感渗透和心灵润泽,尽量远离空疏的扯谈和生硬的说教,只有师生零距离的交流与同情式的理解,才有助于对伟大的抗战史生成更为真切的认知。正如苗颖认为的“历史教学只有深入探究史料中所隐含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逻辑方法,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上述活动课,体现了同学们的齐心协力,求真务实,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更多有益于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的尝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