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题型一 史料研习例1、(2013·浙江文综)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提分秘籍】史料研习1.史料的分类其一是为实物、文献、口传、图片影像史料。(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4)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其二为直接与间接资料、原始和转手资料,或者是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1)第一手资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2)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资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资料而言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举一反三】(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热点题型】题型二 史观解读例2、(2013·天津文综)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提分秘籍】1.全球史观(1)基本观点: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全球史观在观察角度和研究内容上,摒弃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史观。因此需要关注以下三点:①关注空间性,强调全球性与整体性;②关注那些跨文明、跨区域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③采取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观察研究。
(2)主要线索: 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开始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基本完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全球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文明史观(1)基本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3.现代化史观(1)基本观点: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包括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2)主要线索: 政治现代化 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经济现代化 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文化现代化 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社会生活现代化 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4.社会史观(1)基本观点:社会史观,也称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2)主要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