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也扬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执行所长 杨晓林
上个世纪20年代青年有信仰的力量在支撑
人民论坛:时值建党90周年之际,红色剧热播,如《建党伟业》、《中国1921》等。这些红色剧目讲述的都是1921年中共成立前后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展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精神。您认为,1920年代的年轻人整体形象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质?
王也扬:1920年代的中国青年,在历史叙述上,以“五四青年”作为代表,即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涌现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群体。当然,其时中国大多数人不识字,五四青年是中国青年人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但说这部分人是中国先进青年的代表那是完全应该的。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大解放。这正是五四青年所处的时代,如果倒退20年,在清王朝年代,民间建党、办报、上街游行等,都有可能被视为“犯上作乱”,引来杀身之祸,那五四运动就很难发生。五四青年的思想特点,是他们普遍接受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思想——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从中获得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观念,从而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寻找真理。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还应该看到,当时世界处在帝国主义时代,这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不同的。那时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压得像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喘不过气来,于是知识青年们特别着急,感到必须尽快解决民族危机问题。从康有为的“大变则存,小变仍亡”说,到孙中山的“毕其功于一役”说,再到毛泽东的“落后就要被开除球籍”说,可以看出爱国者的思想、情绪一脉相承,那就是救国救民一个“急”字,以为再迟一步就要“亡国灭种”了。那个时代,还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用革命手段改造社会的思想和实践风靡全球,于是中国青年很快接受了革命的主张。但辛亥革命后,社会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特别是发生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也似乎比前清更严重了。恰在此时,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青年中的一部分人又选择了“以俄为师”的新的革命道路。
杨晓林:1920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反帝反封建是历史赋予那时的年轻人的历史使命。20年代的青年整体形象是有信仰的一代。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意志坚强,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许国,重视人活着的意义,重视生命的价值,因为有信仰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
时代在变,英雄的含义也在变
人民论坛:有人认为,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时的年轻人是在玩命,今天的年轻人是在玩酷,这是否意味着当今难以造就英雄?
王也扬:我们在对不同时代的青年进行比较、评价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时势造英雄。应该说,作为人类群体的一部分,青年人都有共同性,即生命力旺盛(有活力,有激情)、比较单纯(或曰缺少经验、阅历)、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爱学习、有理想等等。青年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又各自为他们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这主要表现为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肯定比过去时代的青年进步很多!鲁迅先生批评过的“九斤老太”观点(“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正确的。
应该说,任何时代都会产生与其时代特征相符合的杰出人物(即所谓英雄,并非只有“打打杀杀”才叫英雄),由于“时势”与“英雄”之间有制约作用,两者又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当今时代产生的杰出人物和过去时代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除了某些抽象的精神之外,没有多少可比性。
杨晓林: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到了民族危亡的关头,生命个体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为了活下去,有尊严的活着就必须斗争,必须“玩命”,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满怀报国之心,以各种方式献身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而现在社会安定,国家强盛,80后、90后面临的问题是民族中兴,是人类本身如何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生命个体如何活得更有质量、更幸福。而以“玩酷”为代表的个性化生存方式与传统观念自然会发生抵牾。但当今的80后、90后对政治的淡漠也是值得整个社会反思和关注的。
在某种程度上,当代英雄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的英雄指的是为挽救民族危亡,救民于水火,在乱世中崛起,为建立新制度,建立光明的社会而奋斗的人,是敢于以命相搏的人,我认为他们是“乱世英雄”,是“救世英雄”。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在青年人处于和平盛世,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更富有,社会更和谐,如果说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新国家,那么当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新国家。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一般指的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为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管理者、专家、学者及各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我认为他们是“盛世英雄”,是“治世英雄”。“一代有一代的英雄”,当今时代不但没有弱化出英雄的可能性,而且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强盛结合起来
人民论坛:红色影视剧再现了“100年前的80后90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肩负起复兴中华重任的历史身影。您认为当代90后最应当从这些影片中、从建党初期的党员群体身上学到什么、吸取什么?
王也扬:历史需要回顾,更需要反思。一部好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应该不但能够再现历史,而且反思历史,把我们寻求真理性认识的客观历程,如实告诉青年一代,使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得更高,望得更远,步伐迈得更正确。回顾历史,如果不以今天的认识高度看问题,那我们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岂不是白费力了?历史学界所说的“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今天的青年人如何向前辈志士仁人学习,我以为那种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国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等等,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世代传承。
杨晓林:我认为当代的90后主要是学习他们的信仰和理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强盛结合起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要正确处理好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小我为大我,牺牲个人为国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