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是? 元谋人
2、什么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化石
3、什么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
4、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河流附近?种植?居住的房屋?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5、半坡人生活在?种植?居住的房屋?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房屋
6、能烧制彩陶的是什么人? 半坡人
7、什么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8、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役是?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之间的战役是?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9、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炎帝和黄帝
10、尧舜禹时期推举贤能担任首领的办法是? 禅让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 夏朝 禹
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朝又称为?原因?最后一位君主?
汤 殷商 盘庚迁殷 商纣王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朝代开始? 商朝
5、西周实行?此制度的作用?
分封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6、东周分为哪两个阶段? 春秋和战国
7、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打的旗号是?齐桓公 尊王攘夷
8、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道家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
孔子 仁 老子 无为而治
9、列举三场战国时期的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10、战国时思想上的局面?影响?
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1、战国最强的是哪个诸侯国?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国 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2、秦国的水利工程?谁主持修筑? 都江堰 李冰
13、春秋时期的特点是?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14、春秋后期农业发展是因为出现了? 铁制农具和牛耕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者?秦朝 秦始皇(嬴政)
2.列举三个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凿?修筑?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灵渠 长城
3.秦朝开创的中央的政治制度?地方上?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
4.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领导人? 陈胜、吴广
5.西汉建立者?都城?汉初盛世?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文景之治
6.西汉初期实行的政策?鼎盛皇帝? 休养生息 汉武帝
7.汉武帝思想上措施?政治上?经济上?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推恩令 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
8.东汉建立者?都城? 汉光武帝刘秀 洛阳
9.东汉后期,什么样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朝代?记载的内容?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1.西汉对外交往事例?丝绸之路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2.西域主要是今天的哪个省?西汉时在这里设置的机构是?新疆 西域都护
13.东汉谁改进造纸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两位名医?
蔡伦 道教 张仲景、华佗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2.三国是哪三国?位于北方的是? 魏蜀吴 魏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 赤壁之战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朝代是?南朝是指哪四个王朝?
西晋 宋、齐、梁、陈
5.北魏谁改革?迁都?列举改革的三项内容?影响?
孝文帝 洛阳 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联姻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6.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8.我国南朝是的数学家?贡献?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9.书圣?代表作?代表作的地位?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1.特征:保留猿类的特征、能 直立 行走、能制造 打制 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 天然 火、群居
2.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 进化 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 化石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居民
生活地区
农作物
房屋建筑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建筑
黑陶、玉器、雕刻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圆形房屋
彩陶、纺织业
※结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 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 、 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
(三)远古传说: 炎帝 和 黄帝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河流域)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
2、建立者: 禹 ※
(一)夏朝 3、启:破坏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 ”
4、夏朝灭亡的原因:桀的残暴统治
5、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二)商朝 2、建立者:汤
3、商王 盘庚 迁都到殷(因此又称“ 殷商 ”或“ 殷 ”)
4、末代国王:纣
5、文字: 甲骨文 (已知最早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 开始的※
6、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特点:数量多、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牧野之战)※
(三)西周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政治制度: 分封制 ※
(※作用:①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的出现)
5、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族所灭
农业:铁制农具(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经济: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制盐业、漆器制作业
商业: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政治:王室衰微
春秋 齐桓公:“尊王攘夷”
军事:诸侯争霸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成语:退避三舍)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辩证法—《道德经》(《老子》)
思想
孔子:儒家—“仁”、“以德治国”、“有教无类—《论语》
(四)东周
政治改革:商鞅变法 ①目的:富国强兵
②影响: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论:商鞅变法使秦国力增强)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国 军事:兼并战争
特点:规模大、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主持修建者:秦国李冰
水利工程 :都江堰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思想:百家争鸣(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 嬴政 (史称“秦始皇”)
3、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一)秦朝
经济:统一度量衡 、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文化:统一文字 (小篆)
4、巩固统一的措施 思想: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秦朝的暴政: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和兵役繁重 ③法律严苛。
6、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①起止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1、建立 ②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③都城: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政治:①实施“推恩令”(目的: 削弱王国势力)
②设刺史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经济:①盐铁专卖
②统一铸造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董仲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西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4、张骞通西域 ② 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二) ③作用:促进汉与西域各国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汉 ①为其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
5、丝绸之路 ②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与交流
朝 ③地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6.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自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建立者:刘秀(光武帝)——“光武中兴”
1、建立 ②起止时间:25年——220年
东 ③都城:洛阳
汉
2、东汉中期以后,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发明:西汉
造纸术 改进:东汉——蔡伦
科技 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医学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两汉的 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科技
与文化 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宗教
文化 道教:东汉末年,创立于中国。
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交战时间:200年
1、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战役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背景:曹操为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国。
三国鼎立 2、赤壁之战 交战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役结果:曹操战败
战役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220年、曹丕、洛阳、东汉结束。(经济:兴修水利)
3、形成 蜀:221年、刘备、成都、(经济: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吴:229年、孙权、建业(经济: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台湾)
西晋:266年、司马炎、洛阳、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被内迁匈奴人灭
两晋
东晋:317年、司马睿、健康、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
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原因 ②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北方的统一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439年统一北方
影响: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政治:迁都洛阳
内容 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与汉族联姻 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
影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3.民族交融的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4.民族关系变化:由冲突到缓和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科技 数学: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学:南朝——祖冲之——《大明历》
书法: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
艺术 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雕塑: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方面题:
1.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
2.农耕技术、农作物、兴修水利、农具:农业
3.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制盐业、漆器制造业、造船业、造纸业、陶瓷业:手工业
4.制瓷业+制陶业:陶瓷业
5.商品、市场、货币、经营:商业
6.张骞出使西域:对外交往
7.造纸术、医学、农学、数学、天文学:科技
8.分封制、郡县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刺史制度:政治制度
9.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五禽戏”“麻沸散”:医学
10.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农学
11.祖冲之的圆周率:数学
12.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道家:思想
13.都江堰、大运河、灵渠:水利工程
14.宗教、史学、艺术、文学、文字:文化
15.佛教、道教:宗教
16.《史记》:史学
17.书法:艺术
18.绘画、雕塑:美术
19.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兵马俑:雕塑
20.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书法
21.服饰、饮食、用具、建筑、交通:社会生活
历史结论题:
1.我国古代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增强了国力。
5.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6.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8.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为后代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9.秦朝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0.秦朝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12.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13.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4.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与交流。
1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17.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19.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0.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1.中国古代的科技领先世界。 22.中国古代科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