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历史学学士;1989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1992年春季毕业留所,同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时年35岁,是当年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和中国古代史专业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明清社会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杂志编委。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徽学》学术集刊编委。
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史志学会理事。
曾任《原学》(该杂志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同龄学者创办的一份较有影响的学术集刊)编委。
海外经历:
1997年1月-1998年1月,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员研究员。
2004年7月-2005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11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及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研究,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于1997年率先提出开展历史社会地理研究的构想,目前正为建立历史地理的这一新分支作不懈努力。作为国内“徽(州)学”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曾在皖南做过数十次村落人文地理调查,收集有一万数千件(册)的徽州文书,这批史料是国内该领域最具学术价值的一批收藏,对推动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支撑。此前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顺利结项,获评优秀并受通报表扬。参与日本国文学资料馆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历史档案的多国比较研究”,曾于2005年在上海与该研究机构及东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成功主办了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近年来对于域外汉籍亦有浓厚兴趣,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迄今著有《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三辑,三联书店,1996年)、《乡土中国·徽州》(三联书店,2000年)、《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至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5年)等,参与编撰《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副主编,“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科学出版社,2001年)。另发表《从客家文化背景看〈天朝田亩制度〉之由来》(1992年)、《明清时期“绍兴刀笔”与绍兴乡土习俗的传播》(1994年)、《凤阳花鼓新证》(1995年)、《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围绕着日本汉文小说〈孙八救人得福〉的历史民俗背景解读》(2000年)和《宁绍信客研究》(2001年)等论文数十篇。另,《历史社会地理》一书将于近年出版。
在从事实证性史学研究的同时,自1993年起,另有学术随笔数十篇,分别发表于《读书》、《万象》、《寻根》和《二十一世纪》等杂志,并曾在《读书》月刊开设“日出而作”专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