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宇宙飞船设计简史丨混乱博物馆

宇宙飞船设计简史丨混乱博物馆

宇宙飞船设计简史丨混乱博物馆不论是星际争霸还是太空探索,抑或是所谓星辰大海,宇宙飞船或者说星舰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人类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出形形色色的飞船,并成为人们痴迷、幻想的对象

不论是星际争霸还是太空探索,抑或是所谓星辰大海,宇宙飞船或者说星舰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人类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出形形色色的飞船,并成为人们痴迷、幻想的对象,乃至激发出对于未来科技的种种灵感?这一切都要从二十世纪初说起。

现代宇宙飞船的设计实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有名的当属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以及1904年的《不可思议的旅行》,两部堪称里程碑的影像资料。其中许多原创概念充满了天马行空的趣味,比如为了抵抗太阳表面的高温,需要对舱室(火车车厢)持续制冷,结果一不小心就会把乘客冻成冰块。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当然,载人炮弹登月和挂了气球的火车登日,在今天看来都过于奇幻、过于狂野,距离真正的宇宙飞船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毕竟这个时候,第一架固定翼飞机(1903年)才刚刚出现,人们大概只能从早就存在的交通工具中获得设计灵感。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

十多年后,丹麦导演霍格•梅德森在《火星之旅》(1918年)中设计的精进号(Excelsior),看起来也还是一辆普通的木制房车,即使加了一对短小无力的双层机翼,也完全无法解释飞船的动力来源。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真正具有较高实用性的飞船设计,来自于《大都会》(Metropolis 1927)的导演弗里茨•朗(Friedrich Christian Anton Lang),在1929年的另一部电影:《月球上的女人》(Frau im Mond),也就是用火箭进行太空旅行。有趣的是,这个概念首先来自于弗里茨•朗的妻子西娅•冯•哈勃(Thea von Harbou),由她本人将自己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为剧本,《大都会》的原著和剧本也都出自她手中。

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

《月球上的女人》的科学顾问是赫尔曼•奥伯特(Hermann Oberth),被誉为第一代火箭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在他的影响之下,这里不但出现了最为经典的火箭造型,液态燃料发动机设计,多级火箭的分阶段点火的描述,还发明了大量非常超前的技术,比如从10到0的发射倒计时,就成为了后来所有火箭发射都遵循的传统。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

可以说不论如何盛赞这部影片的影响都不为过。即使到了冯•布劳恩设计V-2火箭的时候,也从这部影片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

从此以后,火箭就成为了一种最基础,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飞船形态。(Flash Gordon系列影片,1936年)事实上我们能从后来大部分飞船(星舰)的设计中,找到这种概念的延续。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从《2001漫游太空》(1968年)中前往木星的发现一号,到《太空旅客》(Passengers)中星际移民飞船阿瓦隆号,从《星球大战》(1977年)开幕中令人窒息的帝国级歼星舰(Imperial-class Star Destroyer),到《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4年版剧集)中人类最后的旗舰卡拉狄加号,无论人类的飞船外表如何花哨多变,比如使用飞机、船舶、车辆、建筑物、昆虫、植物、家居、文具的造型,但是其实本质就如同《太空无垠》中的吐槽:所谓飞船,就是在火箭发动机外面加一个铁盒子。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于是,如何设计这个「盒子」的造型更加符合人类美学,就成了一种非常专门的学问。我们将在进阶教程中进行介绍。

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

▲科幻经典飞船全图

但与此同时,飞船设计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异数,那就是飞碟。

飞碟作为一种飞船的形态而不是射击比赛的靶子,可查的最早信源,是1929年《科学神奇故事》(Science Wonder Stories)杂志的封面。画家绘制这张图的灵感来源如今已不可考证。

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

真正让飞碟开始流行的是美国飞行员肯尼思•阿诺德,他在1947年宣称目睹了「碟形飞行器」或UFO的事件。这一事件真假和起因同样也难以追查。但自此之后,飞碟目击事件开始在全世界如同疫情一般蔓延。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

总之,飞碟特异之处除了这种概念的起源无从探究,还在于它们的反物理学特性:它们没有外部可以观察到的动力来源,它们可以随意克服惯性定律,它们还有反重力等等对于人类来说无法理解的技术。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1951年版的《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中的外星飞行器就是这一概念的体现。我们还可以想到很多例子,比如斯皮尔伯格的《E.T. 外星人》,《独立日》中的巨大外星母舰等等。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正因为飞碟已经变成了流行文化中「外星来客」最烂俗的刻版印象,标准造型的飞碟反而渐渐只能在喜剧片中找到,比如2019年的《丧尸未逝》(The Dead Don't Die)中飞碟的出场就非常的无厘头,以至于剧中人物都要吐槽:剧本里没这段啊。

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

但是刨除了「碟形」这个最表面的视觉元素,「飞碟」依然有很多变种存在。最好的例子就是《降临》中无比巨大、头重脚轻、违反重力的七肢桶飞船。

太空史探索人类发展的过程_人类探索太空历史_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史

其实这种设计概念还有一个更好的去处,就比如《星际迷航》中进取号,不就是一个飞碟和两个火箭拼起来的吗?

上一篇: 宇宙的中心是什么?
下一篇: 辽阳有哪些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