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人类笔记》:一部中国人的“人类简史”

《人类笔记》:一部中国人的“人类简史”

《人类笔记》:一部中国人的“人类简史”近日,由内蒙古文联、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内蒙古作家协会承办的特·官布扎布长篇散文《人类笔记》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

关键词:《人类笔记

近日,由内蒙古文联、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内蒙古作家协会承办的特·官布扎布长篇散文《人类笔记》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人类笔记》作者特·官布扎布,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以及作家、评论家陈福民、熊育群、解玺璋、谢有顺、李舫、李云雷、兴安、张莉、刘大先、陈涛、朱中原、满全、额尔敦哈达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研讨会由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闫艳主持。

特·官布扎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发表作品,四十多年始终怀着对文学执着深挚的热爱,本着对历史深情的回望,走过了艰辛、漫长、探索、深思的创作道路,先后出版了诗集《放牛娃》《二十一世纪的钟声》《蓝天飘云》,长篇历史散文《蒙古密码》,传记文学《蒙古背影—萨冈彻辰传》,翻译出版《现代汉语版》。曾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类文学奖项。

进化的意义是什么_进化的意义_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

冀晓青(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特·官布扎布老师创作上主张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提倡以宽角度、正立场观察和讲述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经过三年半的日日夜夜,几十年的积累阅读,十几年的深入思考,创作而出的长篇散文《人类笔记》正是作者的创作主张理念的生动范例。可以说,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作品,体量上洋洋洒洒近40万字,内容选题上宏大厚重,时间上将自人类太古时代到联合国成立的漫长过程以通史的形式演义,空间上涉猎了人类在地球上迁徙的重要足迹。这也是一部视野宏阔的作品,从人类最本能的需求出发,在对生存资源再分配的博弈的解读中,书写着人对自身、对群体、对世界的建设。这也是一部见解独到的作品,作者坚守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不被汹涌而来的历史淹没,以自己的语言风格,传达出作为人类一员对自身的解读和思考、热爱和悲悯。这更是一部以史为鉴的作品,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之下,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通过阅读《人类笔记》,更能使人们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意义。我们在阅读中回望人类走过的历程和各民族在历史上各种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我们更好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触动。

张亚丽(作家出版社总编辑):

作家出版社拿到这部书稿之后,非常重视,加班加点进行各级审读和论证,很快确定此书为出版社重点原创图书,从各个环节予以政策倾斜。图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和文学界普遍关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均发表了知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该书还进入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6月、7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入围了“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1年7月非虚构原创好书,获得了非虚构原创好书人气榜第二名;入选了《中华读书报》在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组织的“70名编辑推荐70本好书”名单等等。

官布扎布的《人类笔记》中我们看到,远在文字记载之前,人类就习惯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几千年来战火不断。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万物之灵的人类有了什么进步吗?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俄乌冲突如火如荼、国际关系异常复杂的当下,我们在这里研读官布扎布的《人类笔记》,思索他对人类本性奥秘的发现,体味他对人类历史曲折的感喟,追寻他对人类归宿的关怀,响应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更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叶梅(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作家)

《人类笔记》具有高邈辽阔的视野,深沉独特的叙述方式。不同于一般历史学者书写的是,特·官布扎布这位作家着眼的是人类生存的历程,自天地形成,生命起源,地球上有了人类足迹开始,从对远古的遥望到开化时代、车轮滚滚、到各显身手,步步惊涛,几乎数点了人类在进化与生存过程中最为重大的事件。官布经过几十年的阅读和思考,尤其是在他经历生命考验之时,更是格外有着身在其中又身临其外的忧患与超然,能够穿透历史而进行理性的表达。每当写一部民族人群从历史深处开步启程的时候,他的心情总是兴奋和忐忑的,兴奋是在于他不断地从人类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以及曾经存活的方式中不断认识,从而找到种种启迪;忐忑不安的是这样的写作是他个人或者说一个中国作家专心打量历史的独特视角、独特思考,伴随着很多冥思苦想中的疑惑和矛盾,以及不确定性,而这也正是这部笔记的难能可贵之处。

《人类笔记》具有科学理性的认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于人类起运和发展的认知,在特·官布扎布的书中有许多并非空穴来风的神话传说,作家悉心地做了介绍,但是笔锋一转,即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的进化论,在各种宗教执念和科学演进的激烈分歧中,作家选择了科学理性、平心静气地娓娓道来。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感受作家对历史的重大陈述,但是在陈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在与那些故事并肩而行的智慧的闪光。

《人类笔记》最想告诉读者的并非仅仅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在这些历史进程中对于真理孜孜不倦地探求,不断提炼和升华对于人类继续生存的一系列的启示。这些启示有一些来自前人经验基础之上,有一些则是特·官布扎布独到的、创造性的发现和长期思考的结晶。文中不时闪现出的智慧光芒让人过目难忘,如“对人类来说修补记忆可能比创建未来还要难”,如关于权力的成长和微妙的表演,“童年的故事也很智慧”,如写到那些桀骜不驯的山野生灵一旦被驯养之后,将会变成其主人收集大地滋养的有效工具,农业也是用种子收集大地滋养的学问等。特·官布扎布怀着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无比深情,恳切地分析为什么世界历史上会不断战争肆虐、民不聊生,为什么一次次人类陷入灾难,基本生态遭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难以愈合的创伤,不光是疾病。

他认为,物质是有感知的,他在书写中所使用的铅笔在记述放任本性所导致的混乱时,都会是疼痛的,就连削尖的笔尖一不小心就断了。这是作家在书写时悲情难抑,也是一位出生于草原的中国蒙古族作家以文学的方式拥抱整个人类世界的博大情怀。

《人类笔记》具有优雅幽默,风格独特的文采。

作为长篇散文,45万字的大书,《人类笔记》全书的文字始终是优雅舒缓的,在精当的结构之中,除了一系列深刻的哲思,并且富含生动细节和抒情的描写,有许多精彩的段落和优美的语句。“如果远去的历史就像预言,那事情就简单多了,可它不是,它是已被吹散的薄雾,不再蒸发的露珠。”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增添了本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通篇读来不觉得冗长。所有历史的叙述在他的笔下不是枯燥的,而是带着脉脉温情,显示出特·官布扎布个人的文学风格,既有“草原文学”原有的一些特质,也有他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开阔浑厚、淡定从容,优雅幽默的文学气质。

昼夜星驰、风云变幻,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时刻十字路口,有彷徨,有理由而遁,也有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特·官布扎布的《人类笔记》从人类起源到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成立的漫长的历史书写,以文学的方式解读了人类史,从而让读者增加理解和思考在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以中国文学向世界传递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呼唤世界以更多的理性,共同走向人类命运更加光明的未来。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

《人类笔记》是官布扎布一贯文学创作的又一延伸以及深化,他落笔于人类生存、延续所带来问题的思考,带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反思在我们人类发展延续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问题,扫除哪些障碍,人类在进步的过程当中遇到过哪些障碍,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解决得怎么样,过去怎样,现在怎样,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走向,而面对这些问题人类该怎么办,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大思维大视野,作品涵盖了哲学、历史、人类学、经济学、文化与文学,它是文化巨著,历史巨著,人类学巨著,同样也是文学的巨著。他认真考察了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为生存开辟出来的各种路径,从夺取生存资源、土地、江河、海洋、森林、草原、山脉、沙漠,一直到现在探索太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到底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不同国家和民族都经历了哪些磨难,人类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了哪些事业,创造了哪些奇迹,。在进行了系统回顾之后,作品对我们人类解决不了的,人类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也进行了探索。指出,这个时候就是宗教的出现、神的出现的时候,但神和宗教对人类问题的解答也并非全能,更不是万能的,宗教本身在不同民族当中,所采取的路径和面向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有的地方神像应该的那样,是平等的,但常常在许多地方是不平等的,而是以种姓、阶层来划分的。人类如何解决自己范围之外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共同所面对的,任何时候都有价值。

这部作品它还探索了人类所创造和面临的各种生存的样式和突围路径,比方说,人类关于权力、金钱、利益,特别是人类精神创造方面的探索。随着人类的进化、大脑的发育,精神创造成为可能。大脑犹如高度运算的机器,能够对自己经历的或者世界上存在的事物进行再呈现式描述、复杂的思考提炼,其中涉及情感的投入、表达的组织、抒情的安排等等,从而有了文学艺术的存在。《人类笔记》系统回顾人类历史上精神创造的各种不同阶段,张扬了思想性哲理性。

作品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回顾也非常振奋人心。人类是如何去拯救自己的,如何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当中,实现精神飞跃成长,在解决物质生存方面问题之外,人类面临的更大危机是精神层次的,不同民族、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为自己的精神突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作品尤其对中国人的智慧的回顾十分引人入胜,古代中国人并不认为人间是苦海,和这与别的民族不一样,而是认为是一个可以治理的存在,从老子、孔子到庄子,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很多不同解读和路径,而且这些智慧到现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人类有了智慧,智慧不断地进展,开辟了新的生存的路径。

这本书给人非常深远和沉重的历史感,作者目光非常纵深,把人类几千年的发展都纳入到自己笔下。同时也是面向当下和面向未来的,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人类进步、文明累积,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人类已经可以到外太空,可以探索许多不可知的领域,在我们难以明了的领域当中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人类进步、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比方说让我们揪心的俄乌冲突,冲突的爆发是人类矛盾非常集中的一个体现,现在地球还不太平。我们崇尚的和平共处、幸福安宁等人类所向往的秩序实际上没有在整个地球全部实现。我们中国人所向往的那种大同的局面没有在每一个角落实现。作品对我们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有深刻启示。人类应该首先把自己放在相互联系的大背景下认识,如何避免冲突,如何避免地球上的饥饿、疾病、灾难等等,从这一本书里面能够汲取到智慧,得到非常多的启示。如何在走向更加文明,更加完善的社会过程当中,人类与地球如何应对各种困难与问题,这部作品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陈福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

这本《人类笔记》如同书名一样,在我个人看来是一部人类文明概览全书。它不是一个简单领域的文明史、器物史、分类史,作者视野非常宏大,涉及到了人类的一个进化史,涉及到文明的选择与进阶,涉及到民族的生成和民族之间的差异、文明的差异,所以这个书所涉及到的领域和它所处理的材料是没有办法简单地概括的。这种类型的书面临着很大的难度,比如说做文明史研究,它要处理的领域和材料特别特别多,一般人是很难着手。特别是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需要了解非常非常多的东西,地理问题、气候问题、器物的发展问题、动物的驯化、种子的驯化、民族之间的征战它的根源,权力的诞生和权力的进阶、权力运作,等等……这个真不是小工程,所以我特别钦佩官布扎布先生。

这部书不同凡响的写作动机及其鲜明自觉的思想气质。比如说这里也算是我一个小小的发现,就是说,这本书带有官布扎布先生,以及带有我们内蒙古作者那种非常大气、宏阔的风格。像在辽阔的草原天边,飘飘而过的悠扬的长调一样,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因为他处理的不是一个地区史,也不是局部的民族史、他的眼光是世界性的,是整体文明史。这种大手笔背后的自由的、洒脱的心灵,向着草原敞开、向着天边敞开、向着这个世界敞开,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的层面,就是写作者的精神世界加持了文学气质的问题。

这还是一部趣味之书。举凡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关于它的讲述与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我们在这个领域去耕耘,就像钱钟书所说,写书无非就是从书架上抱一大堆书,最后还的时候多还一本,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这个里面没有任何贬义,就是说我们写任何东西肯定要参考无数的东西,因此关于文明史、关于世界文明史它的表述多得不得了,那么哪一种更正确呢?不存在哪一种更正确,只能说哪一种更符合阅读者或者是写作者个体的选择,因此在这个选择和确认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写作者个人趣味的介入。这个趣味英语叫interesting,日语叫おもしろい,它不是一般的趣味,我爱吃甜的还是咸的,这个趣味与写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直接相关,是包含着写作者的世界观、文明观、价值观、情感世界诸种立场在里面才会形成自己的趣味性的选择。它可能不涉及绝对真理,不涉及知识问题的唯一性。比如说,是不是官布扎布这部《人类笔记》才是关于文明的绝对终极真理呢?那恐怕不是。写作者的趣味之书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写作、自己的阐述,加入并参与了文明生长的过程,因为人类文明的生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在语言建构和语言阐释当中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淘洗。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打量,都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想谈一下关于笔记体与非虚构这样的一个关系。比如说这个书其实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了,这个大家都懂。《人类笔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写作,也不是像我们看到的习以为常的经典非虚构,会有一个基本情节,会有一些人物什么的。这些,《人类笔记》都没有,所以在认定这部书的写法上,会让人谨慎起来,不填能简单在体例上给它下定义。我觉得轻率在体例上下定义都是对这部书的一个减缩。这部书丰富的写作含义其实已经超越了文体的那种刻板的要求,有的时候我也会想,一个人经历了生死的考验,顿悟了很多事情,对他来说写作什么文体不文体,根本都没关系。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思考,充满了那种深刻的忧思,对这个文明的变异充满了担忧和谴责,对那些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抱有敬意和歌颂,这不是很好吗?

熊育群(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人类笔记》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腻,他的书写有自己的独创,有自己的一个体系。它的结构用几个元素构成,首先是权力、本性、资源、心灵、科技等,这些有的是新的视角和思想。这个视角和思想决定了书的亮点和高度,特别是有很多新颖的观点,有一些重要的发现,很多新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他把神话结合到人类的历史进程里面来,与整个思想脉络延续下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书写,写得很到位。书中对铁的描写,写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写得很精彩。

作者对权力,采取了一个非常深度的批判的态度,这引起我们对权力本质的反思。人类早期的权力还是具有善的色彩的,理想的君主,像中国的尧和舜,大禹。权力是一个社会秩序的必须。但权力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越往后面,越带有一种恶的色彩。书中有一节,写对权力的调适,这个内容我觉得就是权力的更替。写到古希腊时,调适权力这种概念就不同了。我当初提出过这个问题。

本性、资源方面,这是一种深层的生理需要。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根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俄乌战争表现的是安全的需要,美国故意表现得看不见。战争的悲剧又在上演了。

人类越来越发达,低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后,高层次上的需求成为了主要矛盾,譬如美国霸权的需求,这已经超越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成了世界动乱的主要原因。它跟历史上任何帝国都不同,起码手段完全不一样了,其中丰富复杂的因素,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所以,人类历史不能都以生存资源的需求来概括,尤其是现代世界,已经无法用原始的生存资源来解释了,起码在此之上,还有诸多的原因。作者对心灵发育的分析是具有创造性的,写得也非常精彩。人类的历史还不能缺少道德、正义与非正义的纬度,否则,对殖民历史的残酷性,对二战,就没有批判了。这个用放任本性来写会显得轻飘。当然,用放任本性来概括,在很多方面都是好的。

对人类历史的书写,终于有了中国人的版本,有了作家的介入,这种飞扬的文字是十分精彩的。

解玺璋(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官布扎布先生的《人类笔记》是一部思考人类命运、发展历程、生存处境,以悲悯之心关怀、同情人类的作品。他从天地万物的诞生入手,从神的世界进入人的世界。他的视野是广阔的,绝不局限于地球一隅;他的目光是深邃的,能穿透万千年的历史迷雾;他的笔端则充满感情,喜怒哀乐,真情流露,感怀忧伤,长啸歌哭,时时渗透于他的文字之中,使得全书情绪饱满,叙事流畅,大块文章,异彩纷呈,明显区别于一般学者的死板的文字,是一部以大散文风格书写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在我看来是作者所发现的关于人类命运和本性的两大要素——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其一即人类的迁徙,人类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关于这个问题,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有很多说法。而官布扎布先生最关心的,似乎是人类迁徙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这是他在探究人类历史长河时用力最多的。他追随着远古人类祖先走出非洲的足迹,思考是什么支持他们不断地走向远方。他发现,寻找、开辟“生存滋养生产基地”才是人类历史运动的方向。进而言之,人类的历史总是围绕着生存资源的开发、占有、利用和争夺而展开的。生存资源的存在方式及其演化,规定着人类发展、进化的方向和速度。其二,即以权力欲为人性的要件。作者在注意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部分食物生产者反而不能享用充足的食物时,愤然指出,这一切都是由于权力对生存资源的过度占有造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极度膨胀的贪婪本性就是权力的原罪吗?作者要准确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恐怕并不容易。初民时期的权力,大致可以分作神权和王权,这种权力的发生,应该是和初民对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同时发生的。这里面既有人的主观诉求,也有环境的客观限制。它的发生,既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因而,权力的肆意横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的宿命之一,它所带来的一切苦难都是不得不承受的。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一方面就是由外部施加于人类的,另一方面,这枷锁也来自人的心灵和本性。

人类认识自身的努力,与人类的发展是同步的,也是同始同终的,没有人可以终结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官布扎布先生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与有史以来所有为此付出过才智和心血的人一道,汇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人类思想的长河。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

从《人类笔记》一书可以看出,特·官布扎布先生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他在本书的开头讲到自己生病,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他在面临生命大限考验的时候,想写下自己一直来的思考,这是他写作本书的重要动力。一个作家身上如果不背负精神重担,就不可能去思考这些宏大的问题。有话要说,背负重担,是一切优秀作品的精神底色。曹雪芹写《红楼梦》是觉有愧、悔,并称“我之罪固不免”,这就是作者的重担;卡夫卡说所有障碍在粉碎我,鲁迅要呐喊以唤醒那些铁屋子里的人,莫言写《丰乳肥臀》怀着对母亲的深情,是这些东西一直盘踞在作家心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人类笔记》里面也充满大的思考。作者是蒙古人,天天面对大草原,他的视野和南方作家是大不一样的,南方作家可能写得精细,尤其是写器物、写生活细节,自有一种细腻的美感,但《人类笔记》是另一种写作,它想试着去回答人类所从何来、去往何处的困惑。作者不一定有多少开创性的识见,但类似的问题总要有人去追问。

还有在大问题的讲述里,作者非常注重个体的感受。《人类笔记》想思考整个人类历史中的那些重要转折点,这种雄心和胆识令人慨叹,但一个作家言说这些大问题,光有雄心、胆识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找到属于他个人的言说方式。官布扎布写开化时代,心灵帝国,结语写的也是未来足迹,全书很多大词,大词多好不好?不一定好,多了容易空疏、高蹈,但是,全是小叙事,都在写闺房里的个人秘史,很多人也不满足。孟子讲“先立其大”,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细枝末节的讨论已不足以解读文学内在的变化,有时需要有大视野来冲击一下我们的写作。本书思考“来者都不是客人”,“人的本性被大海放任了”,“不是只有疾病才会传染”,这样的思考背后是有很多个人发现的,这些个人视角和人类大历史之间做了有意思的缝合,所以这本书读起来有趣,好读,不是板着脸孔。作家和史家是不一样的,作家的强项是他的感受力,他对形象的想象力,把这些东西加进去之后就会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讲述。通过《人类笔记》,可以看得出作者对材料的取舍带着鲜明的个人偏好,很多可能也是偏见,正是因为带着个人的偏见、感受甚至有选择性的讲述,才使本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散文家):

《人类笔记》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人类生存发展与生产资料和资源的竞争,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文明的历史时期。这本书具有了促进我们反思的价值,现代文明到今天,还面临了很多和早期文明面临同样的难题,比如战争,比如乌克兰冲突,比如说瘟疫,在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刻,比如国际间冲突,比如说中美经贸冲突等等,《人类笔记》让我们重新思考国际间冲突、人类冲突的这样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官布扎布先生作为蒙古族作家,有蒙古族作家天生的“天地人合一”的民族气质,同时还有中国传统文人“天地人合一”的深沉思考,整部书里不仅仅充满知识点还充满了想象力,充满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大思考和大认知。

李云雷(《小说选刊》副主编、评论家):

特·官布扎布先生的《人类笔记》视野开阔,气势恢宏,从全球的视角梳理了“人类”的诞生和发展,思考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宏大命题,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著作。

作者认为,不断寻找、开辟生存之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他指出,“生存资源的再分配、生存类型间的差异、生产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必然拥向生存资源产地等等,这是我们在观察人类历史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现象。”从非洲开始的人类大迁徙,斯巴达与希腊的长期战争,中国大地上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长期冲突,都可以此加以解释,“从东非的埃及到西亚的苏美尔,再到遥远的中国,生活在这些地方的部落们,在结束各自孤独无朋的原始生活,转向共同而有交汇的人类生活时,并没有如我设想的方向走去,而是一经发现对方就开始了对土地与人民的激烈争夺,使人类交汇共生的历史一开始就被鲜血染红了。……原来,对依靠农耕发达起来的他们来说,肥沃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是当时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存资源。所以,已按体制化存在的本性贪婪,驱使着他们进行了置生死于度外的争夺!”小到村落内部的小小争斗,大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这固然残酷,但也是历史的真相。

从石器、木器到铁器,再到工业革命之后飞速发展的诸多机器,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脉络,书中写到了铁器的出现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一眼看去,貌不惊人而脸色冷清的铁,就这样使人类的生存活动热血沸腾起来。其神奇不仅在于对耕地的任意开发,作用于作物的增产和群体冲击力的形成,还在于对社会分工的复杂化,手工业能力的发达,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制造业的扬帆,乃至饮食器具日常用品的改善等都如同雨水对植物,使它们繁茂起来。”作者以文学化的语言描述了“铁器”出现前后的世界,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新物质、新工具如何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而在精神文明方面,从人类生活初期语言、图腾、文字、数字的出现,到轴心时代各大文明中心的形成,到宗教的兴起及其从一神教到多神教的演变,再到文艺复兴之后科学、文艺、思想的发达,作者以如椽巨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人类发展画面,让我们对人类的伟大心生敬意。在作者的叙述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知识,以及整体性、比较性的思维,我们既对作者涉猎知识面之广博而惊讶,也为他能够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明之间而振奋,更为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而感叹。

上一篇: 西域历史研究
下一篇: 《圆锥曲线论》将圆锥曲线性质网罗殆尽,使后人没有插足余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