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历史是什么
事实上,我们今天读到的所有历史叙事,是后人对往事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在叙事者看来,历史记载中的价值观念重于事实。历史叙事本身都是意识形态,是掺杂了叙事者的利益立场,对往事有选择、有意识的记录。从历史叙事层面上讲,它脱离不了现实的利益纠葛,叙事是为现实的立场服务的。历史事实或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但掺杂了不同价值判断的历史叙事可以有无数种。这要求我们做历史研究时,需要多方参照、相互比较,获取更全面的历史真相。我要告诉你,任何国家、政党、群体讲的历史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是不容质疑,更不许否定的。
历史学家的良心,历史最高的道德,就是千方百计追求历史真相,不断向真相靠拢。只有研究、了解历史真相,才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陈嘉映:历史与社会科学讲座
历史研究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历史事实—历史叙事—历史解释—历史理论。第一层是历史事实,历史基本含义是过去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心智活动),它涉及人的思想感情,包含人的行为动机,因为没有再现性,所以不完全可知。第二层是历史叙事。叙述者的立场和观念不同,历史叙事也会有所差异,因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版本,叙事连贯合理即可;此外对研究者而言,要注重历史情境中那些在场的“沉默者”,还要注重叙事过程中的“反例”。第三层是历史解释。这层次探索到个体行为背后的思想动机,例如为什么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爱杀人等等。第四层是历史理论。历史理论可以分两种:一种直接面对历史,就像汤恩比、马克思;还有一种是历史学理论,就是史学理论,告诉你史学应该怎么做这样得理论。实际上,历史研究在这四个层面不存在严格的次序,而是在这四个层面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
历史研究者要理解历史,就必须理解历史人物。你怎么去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观念、动机呢?——你得动用自己的情感和观念去理解古人的情感和观念。你什么情感和观念都没有,你就理解不了他人得情感、观念。这一点,对你们历史学家和我们普通人是一样的。然而,历史学家面临得是特殊得任务。我们普通人比较能够理解跟我们相近的人,他的思想感情跟我差得太远,我就理解不了。可是,历史学家必须努力去理解思想观念差得很远的古人。
从我一个外行的角度看,历史学最独特的能力可能体现在确定历史事实和微观叙事的交织地带。你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实纳入一个新的历史叙事中,你就成为高明的历史学家了。
历史学家的最终任务是寻求历史真相,没有谁提供唯一版本的真相,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真相,编造历史。一个历史事件越立体,大众越难获得相同的理解。因此,历史真相可以被当作一个立场不同、持有观点不同的人互相对话、增进理解的过程,这叫做真理显现。以史为鉴指的是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不是照别人而是照自己,就是说通过对自己历史的了解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它主要目的是改变我们自身,虽然也可以教会我们处理某件事情。
钱穆的历史学启示
如何研究通史?历史是求变的学问,首先便要注意“变”,进一步要分辨”变”的大小,至于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最后能从中洞察一种文化的历史传统。所谓“从异求变,从变见性”。历史研究应先从从通史大体入手,再分时期研究一部断代史;再重治通史,再研究另一断代;如此循环不息一一贯通。如以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特项问题起始,则容易以偏概全,走上狭窄肤浅短视的路。我们若能熟悉某一时代之横剖面,自见在此时代中一切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经济情状、学术大端、人物风尚性格等等,一一综合起来互相会通,如此才能真明白此时代。
何兆武的历史启示
通常所说的历史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二是指对过去事情的理解和叙述;前者是历史事实,后者是历史学。历史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史实的认知,更在于对史实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的理解,这才是历史学的真正的灵魂与魅力所在。对人的理解包含多个层面,从人的行为动机、价值观念到个体的性格形成,甚至进一步探索到深层的普遍人性规律。这种理解需要运用历史学者自身的理性思维与体验能力,它建立在学者对人生的理解之上,历史学者的思想水平和感受能力是理解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评论:历史是人创造的,何兆武虽然把历史学探讨的聚焦在理解人身上,但是也忽视了人类自身创造的却超出个人层面的社会共性的东西,例如地理环境、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布罗代尔的历史启示
布罗代尔更明确地把时间尺度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三种。跟这三种时间尺度对应的概念,分别为“结构”、“局势”、“事件”。所谓“结构”,是指长期不变或者变化极慢的,但在历史上起经常、深刻作用的一些因素,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所谓“局势”,是指在较短时期(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至一二百年)内起伏兴衰、形成周期和节奏的一些对历史起重要作用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工资变化等等;所谓“事件”,是指一些突发的事变,如革命、条约、地震等,布罗代尔认为,这些“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
布罗代尔笔下的历史舞台,犹如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地理环境犹如大海深不可测的潜流,社会变迁如同潜流之上汹涌而来的潮汐,人物事件不过是潮汐的浪花。
吕思勉:中国通史绪论
学习历史能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因事求理,执理用权。社会现状由历史塑造,要想理解现在,就得寻求历史。历史学的任务,就在于搜求史实来解释现在,洞悉历史发展规律以预测未来。过往的历史书常常偏重于政治活动记载,忽略了政治背后实在是以文化作为根基的。因此,历史研究不但要顾及政治,更要着重于文化。
高华《历史学的境界》
作为一门学科,历史学无非是历史学家的创造物。没有历史学家,就没有历史学。历史学家的境界,决定了历史学的境界。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不是需要数据验证的社会科学。优秀的历史研究是建立在丰富史料基础上的分析性叙述。这种叙述建立在学者自身对历史现象深刻的理解之上,这种理解能力不是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就能获得的。历史学研究不是理论研究,首先要寻找事实,然而要探究形成这个事实的诸多因素、条件、环节,关键是要清楚。
最重要的是史学研究者应具有一种思想境界,这更不是读“理论和方法”就能获得的。它包括:辽阔的视野,大气,目光贯穿于中外,贯穿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是眼观鼻、鼻观心。理解现实生活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各种现象。所谓察古观今,乐在其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兴趣,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如果你不能从学问中获得陶醉感,那就离学术远一点”。
对人,对人类基本问题的诗意的关怀。要有一种独立自由的人生态度,既不脱离现实,又在思想上超越世俗,阿伦特说过:坐在在垃圾山上也能看到光明。最后,要有某种历史感的高度。
历史证明,历史人物的个性是会对历史的前进方向发生重要作用的。
彭卫:走进历史的原野——史学续论
我所理解的今天历史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最高目标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 它要揭示历史上人们的生存状态, 这种生存状态不仅是在特定时代的社会形态、制度、伦理和技术的控制下形成的, 也受到这个时代人们日常观念和生活准则的深刻影响。历史上人们生存状态的“合理性”亦即其必然的表现, 提供了我们对历史的最为广阔的认识。
第二, 它要显示出历史性的思考。历史的思考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思考的最大不同是, 它以时间为脉络清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步履, 它的立身是在今天, 它的目光则贯穿和连接起不可重复的往昔以及无法想象的未来;因而, 这种思考具有了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纵深感。
第三, 在前二者的基础上, 它提交了历史智慧。历史智慧最重要的方面乃是在于, 通过我们所记忆的汩汩流动的历史河流, 其中既有放眼可见的滔滔洪波和涓涓细流, 也有涌动在地表下的暗流, 还有我们不断探勘的干涸的故道——启蒙人类的心灵, 提高人类的判断力和道德感。这种启蒙力、判断力和道德感是我们能够进步的根基, 它的存在, 不仅使过去的错误、痛苦和灾难不再重现成为可能, 也能够帮助人类在未来任何时刻努力将我们的创造致力于造福最广大的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