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文化Jan畅2016ContemporaryEducationCultureVol畅8No畅1[收稿日期]2015‐12‐13[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传统文化的普通高中美育课程整合研究”(DHA15032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黑龙江青冈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中学课程教学管理研究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审美意识;价值引领[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1674‐5779(2016)01‐0080‐06审美意识是审美价值观念的表现形态,在审美活动中,它主要发挥着意义规范和价值评判的重要功能。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培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人生进行价值的引领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历史学科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培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审美价值功能。历史研究中的审美意识存在审美意识主要是指在审美活动中涉及到的审美选择、判断、评价的观念意识。个体的审美意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美意识与历史学科素养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既有历史学科的能力素养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体现近代以来古典教育关注人自身完善的人文性传统被逐渐淡化,历史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形成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价值性的发展方向被遮蔽。当代学生出现的人文素质偏低,艺术素养不高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人文素养培育的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
正如席勒所说欲求占了统治地位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人类所面临的价值和信仰危机需要历史教育予以弥合、价值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资源还包括批判、反思、建构等综合的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历史的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基本的历史认识评价视角是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人的特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审美意识自觉不自觉地会参与历史研究者的历史认识过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三中专门安排了科技文化的专题板块供学生学习,但老师们对科技发展所蕴含的价值挖掘得不够,不能从审美的视角去认识科技文明科技历史的学习变成了科技历史知识的记忆。科技的成果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方式科学家是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造福人类生活的理想去思考和发现的,科学家本身就是在审美意识的驱使下去认识自然的。因此“科技是人的需要满足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思想高度下理解科技文明的历史。再如,对工业革命历史的认识,同样离不开审美意识。席勒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出现了美与非美的悖论。所谓,即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生活的方便,舒适,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物质文明成果则是指在人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贫乏,陷入低俗、焦虑和不安之中。
刻地认识到了工业主义的危机。用他的话说大而沉重的机器在污秽不堪的作坊和工厂里叮当作响的景象”工业革命在这样一个维度上失去了其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中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地显然,我们不能怀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承认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和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历史的认识往往需要跳出主客体思维的视角,去寻求人与世界的融合,即中国古典哲学所谓的“天人合一”我们越来越需要以审美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是否有比较健全的审美意识决定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审美意识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历史认识的本质是历史研究者与过去的历史存在主要是人的存在进行深刻的对话,通过尽可能丰富地占有史料经过甄别、分析、批判、理解,更真切地了解客观的过去着研究者的价值追求将过去与今天进行深层次的意义建构,获得我们对于当下与未来的启示。人认识历史的过程体现出人总是与过去之我和未来之我进行永无休止的纠缠,以未完成的状态投身到教育生有的实践活动,总是根据人类对世界已有价值的认“此在的世界”中规划着自己的可能性“身在何处”的思悟中规划着“走向何方”,总是带着一定的主观判断去认识历史,这种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新的影响。
一方面在整个历史认识的过程中,审美意识作为认识历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都在发挥作用。历史研究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更接近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历史研究者总是带着主观的目的、情感和态度去认识历史。这种主观特征既有明显的主观意愿,又有潜意识的主观准如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得失为今天的国家治理服务这就是主观上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研究历史。而更多的时候历史研究者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是潜在的历史意识发挥作用,人对价值的评对真善美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审美意识在发挥作用。如对“苏格拉底之死”所展现的精神“善恶”“是非”“美丑”的审美高度去认识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获得深刻的启示。可见,审美意识在历史认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历史认识的深刻程度和价值方向,将历史认识引向审美境界,从而赋予历史研究更丰富的解释视角和更深刻的人文关怀。审美意识引领着历史认识的价值方向对价值的认识和引领是历史教学目标的核心和根本。被誉为价值哲学之父的洛采曾提出,世界分为事实、价值和普遍规律三个领域,只有价值是目,其他皆为手段。历史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究历史事实,获得价值引领,探究历史规律的过,获得价值的启示是历史研究最终目标。
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的审美意识表现为审美趣味的高认识历史的立场是否正确、个人的道德理想是否崇高等等这些审美意识倾向决定了学生在历史认识中的发展方向。审美意识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它是人们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在审美判断和评价上的体现。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重点仍然停留 在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及其概念的学习,把对知识 与概念的识记和历史学科应试能力的培养作为历史 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方法上偏重死记硬背、机械训 历史学科的审美价值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对事实和规律层面的内容 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对历史教学价值层面的功能重 视远远不够 ,这是审美意识缺失的结果。 历史教育的价值功能非常丰富 ,历史教育本真 的价值是从历史教育中获得对文化和文明的深刻理 解以及对自身精神的丰富。 历史教育的求真价值和 向善价值是教育内在的价值追求 ,它追求的是外在 的事物对于我们人类所具有的价值导向意义。 无论 是历史智慧的总结还是生命意义的追问 ,亦或是对 人类生存意义的本体思考 ,都会对今天我们如何生 活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对美国9 11事件 “大声叫 ,从根本上是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的问题 是人性的善恶美丑评价问题,需要以正确的价值导 向进行分析判断 认识到恐怖主义的罪恶和人类的休戚与共。
布洛赫层说过 “从本质上看历史学的对象是人 ,还是让我们把它称为人类吧 ,优秀的史 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 布洛赫的观点直言历史的终极价值在于人自身 ,这就为审美意识提供了历 史认识的伦理基础 ,即人是审美的 ,追求美的 照美的方向发展是人前进的正确方向,也是历史教 育应该引领的方向。 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在历史认识活动中 ,人以自己的存在去理解世 界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 人认识历史、 理解过去的 存在 ,总是带着某种意义自觉 ,赋予历史认识活动 以憧憬和希冀。 如果承认人对历史的认识活动 括以实践的方式去认识历史,寄托着此在的人对未 来的假设 ,那这种假设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存在 种无限美好愿景的存在。正是美好的存在或者愿景 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在主体的觉悟 和省察中与历史进行交往和对话 ,历史认识者在这 一过程中不断唤醒主体自身的意义自觉与价值追 ,使人更接近美善的境界,不断超越过去。 席勒认为 美育的特殊作用是通过建构一个情感的审美王国使其成为沟通感性与理性、 自然与人 知识与道德、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中介。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古今中外一切人类的生活,衣食 喜怒哀乐、善恶美丑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丰富的历史气象蕴含着丰富审美价值 ,需要我们在历史 教学中以美的眼光去对待历史事实 ,发现历史中所 蕴含的美 历史研究不是仅仅局限于描述某些客观的历史事实 ,更重要的是理解 “事实” 本身 ,通过人类自 身基于 “此在和过往” 交流、 对话 ,有时甚至是激 烈的思想和精神领域的对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