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匈奴族的崛起,首先要了解其本身的来源。对于匈奴的起源,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夏族后裔,为夏桀之后。夏桀失国后,其子带领部分族人远遁大漠在此繁衍。与中原隔绝相互独立,逐渐发展诸多分支,在商周时期诸多袭扰中原的夷人蛮族与其渊源颇深,并在战国时期逐渐壮大。前期的首领姓名并无记载,只知其强大之后便以劫掠中原各国的人口财务的形象为中原人所知,只知赵国李牧北击匈奴,秦赵燕三国建长城防范之的寥寥数笔。
不过在此以后,关于匈奴的记载就多了起来。首先,李牧北击匈奴以后第一个比较可靠的匈奴首领是头曼单于,再被李牧打败以后,匈奴实力大减一时无法反击,此时,头曼单于登上历史舞台,其本人应该亲眼见到过来自中原的李牧是如何打破匈奴的。头曼单于本人也比较有领导力,年轻时重新发展匈奴实力,匈奴有所恢复。但其依旧走会老路与中原王朝为敌,然而时运不济此时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久。撞在秦始皇的枪口上只能哀其不幸。于是蒙恬三十万军北击匈奴,却其三百余里。匈奴在此遭受重挫,但幸运的是,当时秦始皇忙于统一国家的建设,反击也是其太过嚣张。并且,秦始皇知道匈奴的基本特点即剽悍灵动,因此仍以防卫为主,北筑长城。
经此打败头曼单于也与之前判若两人。新开始宠爱次子,而作为长子未来的冒顿单于被其作为人质送到大月氏那里,并迅速进兵启图借刀杀人。冒顿依靠其优秀的外交才能迅速脱身。回到匈奴,头曼单于非但没有任何的做法,反而给与其兵权。这可能与匈奴本身的习俗相关,其本身对于英勇无畏的战士便是崇敬的,因此在找借口杀子,也无法做到。但冒顿心中却非常清楚,经过对军队的训练,用自己的爱马、妻妾做实验最终建立一支只听自己命令的军队,再一次狩猎中兵变杀掉自己的父亲,继承匈奴大位。匈奴真正的领导者诞生,一个可怕的民族在中国北方崛起。(古代边疆游牧民族的崛起,需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人口大规模增长;二、军事打击能力变强;三、经济足以支撑军事消耗;四、出现一个牛掰首领。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以及机缘的垂顾。就像牙牙学语而至人中翘楚,匈奴也是饱经了岁月沧桑,才最终出现在历史前沿的)
匈奴给人的印象很突兀,似乎突然间兴起于秦汉。之所以有这种印象,是因为“匈奴”这个名字出现得比较晚,几乎与它崛起同步。其实匈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尧时叫“獯粥”,周时叫“猃狁”、“犬夷”,春秋时称“戎狄”。最初只是一些分散的小部落,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三省北部游牧,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总共也没多少人,所以惹不起中原各国还老挨揍,没办法就一直往北搬家,最后搬到蝎子不拉屎的大漠一带。
环境恶劣了,部落发展更慢,每天想的就是吃饭问题,并在风沙中不断寻觅适合自己的栖息地。其中有那么一支,首领叫头曼,带着他的族人和牛羊来到丰腴肥美的河套地区,吃饭问题一下子解决了,羊肥马壮,生孩子也多起来——匈奴人生孩子效率很高,父死儿娶后母,兄死弟弟娶嫂子,女人基本没闲着的时候。可惜好日子没多久,秦始皇派蒙恬大军过来一顿猛削,头曼无处可去,东边有东胡,西边是月氏,只能拖家带口地往北逃,一口气跑了七百里,深入荒漠腹地,直到秦始皇死后中原大乱才又回来——也就是在这时候匈奴开始崛起,因为那个牛掰的首领也出现了,就是头曼的儿子冒顿。
冒顿心狠手黑,以把他爹射成马蜂窝的代价,训练出一支嗷嗷叫的部队。凭着这支队伍,冒顿将匈奴其他散部拢到一起,然后开始四面进击:东败东胡,一直追打到辽东;西驱月氏,将其赶到伊犁河谷,捎带臣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六个西域小国;北征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并占领河套以南的朝那(宁夏固原)、肤施(陕西榆林),袭扰燕、代——今河北西北和山西东北部。长城以北尽属匈奴。冒顿不断地打打打抢抢抢,获取了大量人口、牲畜和财物,匈奴人口激增,经济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为了便于管理,冒顿还制定了法律,设置了左右贤王等二十四官长,官长下面还有千长、百长等属从,每年秋天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指标主要看两项:人口和牲畜。匈奴从散漫的游牧部落很快过渡成一个有秩序的国家。
这个时期的匈奴人口保守估算也得有110万以上,对于人口基数甚小的匈奴来说已经十分可观了,而数量更为可观的是军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基本上最精壮最有战斗力的全参军了,数量达到惊人的30万。这些人的待遇很好,好肉好奶先紧着他们用,有使不完的劲儿,平时放羊放牛的该干嘛还干嘛,一有情况放下羊鞭抄家伙就上战场。为嘛?因为冒顿规定,杀死一人赏酒一壶,并获全部战利品,俘虏则成为奴婢供其驱策,所以人人都像像打了鸡血,战斗力那叫一个猛。穿透力奇强的弓失和乌孙良马武装起来的匈奴骑兵,很快成为北疆无往不利的虎狼之师。
此时的匈奴也终于有了和中原一较高下的本钱。公元前200年,冒顿小试牛刀,率40万精锐挥师南下,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堡(山西阳高县境内)7天7夜。大汉王朝第一次领教了匈奴的厉害,此后不得不采取和亲之策以缓和军事危机。匈奴自此雄起北疆,盛极一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