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书写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

书写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

书写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通过进化论,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通过遗传科学,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明白了“我们是谁”。

5分钟看完人类探索火星历史_人类火星探测历史_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

《下一站火星》:毛新愿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进化论,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通过遗传科学,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明白了“我们是谁”。然而,“我们将向何处去”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撰写《下一站火星》一书,就是试着从火星探测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

作为一本航天类科普读物,“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绕不开的话题。自人类祖先从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的荒蛮时代走进文明时代,头上的天空便是人类最神秘的未知领域之一:无边无际的万象星辰、波诡云谲的电闪雷鸣、瞬息万变的风霜雨雪……天空之外是什么?那里是否有人类向何处去的答案?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屈原就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千年之问。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今天努力探索宇宙,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进入20世纪,人类科技迎来重要节点: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让人类冲破地心引力和稠密大气的束缚进入太空。当下,火星探测已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倍加青睐的领域。仅在2020年7月的探测窗口,就有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和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出发前往火星。其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挑战,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当下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探索回答了屈原的千年之问。

为什么要探测火星?首先,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比较有限,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一光年约9.5万亿千米,如果人类步行走完一光年,至少需要数亿年,就算坐高铁一刻不停地向前冲,也需要几百万年。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宇宙目前可探测的半径已经达到465亿光年。其次,宇宙这么大,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岂不遗憾?地球孕育出万千生命这一事实,说明其他天体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再低,也不会为零。从天体演化的角度,每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及其行星系统都有一个“宜居带”,行星若能接收到足够的恒星辐射能量,能够保持合适温度、维持液态水和大气存在,就有可能孕育生命。仅在太阳系内部,就有金星、地球和火星处在宜居带上。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里可能有几千亿颗,而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规模的星系数量则恐怕在万亿级。那么,在宇宙中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少?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摇篮里,人类能否走出地球,探索新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在两颗位于地球附近宜居带的行星中,金星已被证实不仅难以探索,而且探索价值有限,火星自然成为人类目前深空探测的“下一站”,是我们迈出地月系统乃至迈出太阳系的“前站”。

火星探测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前景?《下一站火星》一书立足人类对火星探测的全方位认知,从有关火星的各种基本知识开始,以客观视角回望人类火星探测的历史,总结相关经验教训,预测火星开发的未来。书中所涉及的大量航天工程和天文学知识,我都尽量使用既感性、直观,又准确的语言来讲述。该书还以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基础,畅想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综合技术方案。全书最后部分展望人类未来开发火星的场景,如人类如何在火星上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展开宇宙开发之旅,激发读者对未来宇宙航天的想象。

人类幻想火星探测已经很久,航天时代的实际探索也尝试了60多年,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很多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我们共同见证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篇章。

上一篇: 法史学论文:论口述史方法与教育史学研究
下一篇: 旬邑地名与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