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史料的分类、价值、搜集、整理与研究

史料的分类、价值、搜集、整理与研究

史料的分类、价值、搜集、整理与研究史料的分类、价值、搜集、整理与研究

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

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修史书、私修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新建等。

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网络帖子等。

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以二手史料居多。

局限:易受个人因素(阶级立文献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利用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物、遗址、出土文物等。

地位:

①般是一手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时期的历史,实物史料

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献史料相互参证,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局限:

①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语、谚语、遗

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录、座谈录等。

地位: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局限:受制于受访者的记忆准确性、顾虑和时代的久远,可能存在虚构和主观的成分。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二、按照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首史料

1、第一手史料:直接(原始)史料

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

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距离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

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三、两种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

更需要仔细甄别。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一、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二、史料研读要做实四个步骤:

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三、不同史料的史料价值

1、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但不能因为一手史料完全否定二手史料。

2、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观的限制。

3、中国古代史书编篆历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官修史书史料价值较高;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正史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往往代表着政治斗争中获胜一方的立场。

4、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

5、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

史料印证。

四、孤证不立与二重证据法

1、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历史事实成立。

2、同一历史事实可能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3、某些历史真相虽然因不同记载难以说清,但可以通过辨伪存真,来接近历史真相。

4、搜集更多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结论。

5、二重证据法,文献史料与出土文物相结合。

五、影响历史解释与评判的因素

史学家对历史认识的差异和多样性,就其原因主要是受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阶级属性、政治立场、时代环境、掌握史料的差异以及史学家生存的社会空间、个人经历、学识素养的影响。

上一篇: 中国史学中,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目前的研究状况如何?
下一篇: 我校召开“文本·思想·历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安徽元素”学术研讨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