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的奥秘 面对神奇的宇宙世界, 人类的祖先早就在思考, 宇宙最初是如何产生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宇宙究竟有没有开始和终结? 如果有, 这个开始和终结的点在哪里? 人是从哪里来的? 人生活在宇宙间, 同宇宙构成什么样的关系? 围绕这些问题, 一代又一代的睿士哲人进行了不倦的探索。 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屈原在他的《天问》 中曾苦苦追索宇宙生成的奥秘, 他说: “在天地浑沌未分、 宇宙万物还没有产生之前, 我们如何推知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天有九重, 它最初又是如何建造成的呢? 神女无夫, 又是如何生下九子, 繁衍了人类? ” 对此, 屈原只问不答, 是有疑才问, 还是明知故问,我们已难考知了。 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 这就是: 无论是在屈原之前, 还是在他之后, 中外的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在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中, 泰勒斯说世界来源于水, 世界的本原是水。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的赫拉克利特说世界的本原是火。 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是从一个叫做“无限者” 的无限物那里产生的, 但这个无限物究竟是什么, 他又说不上来。
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则认为世界来源于最微小的无法再分解的物质粒子——原子, 世界的本质就是原子。 中国最早的史学典籍《尚书》 的作者认为, 世界是由水、 火、 木、 金、 土五种物质元素相结合而生成的。 稍后, 齐国稷下学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中的一些人认为物质性的“气” 是生命和智慧的根源, 并提出了“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的思想。 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则明确提出“通天下一气耳” 的命题, 认为天地宇宙源于“一气” , 宇宙的本质就是。 “气” 。“气” 的聚散和运行, 导致了宇宙间万物的生和灭。 但是, “气” 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 气就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 这种无形的物质存在物通过自身的运行和聚散又可以生成有形的物质形态。 同时, 气在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中, 又必然遵循一定的法则、 规律和原理, 我们的祖先把这些法则、 规律和原理简称为“理” 。 有了“气” 和“理” 这两个概念后,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 在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过程中, “气” 和“理” 各起什么作用? 这两者究竟谁更根本, 谁是世界的最终本原? 这也就是“气” 和“理” 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是宋明时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黄宗羲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 从而一步多廓清了以程朱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学家在这一问题上所造成的混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