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造一艘中国古代的船航向世界,有多难?

造一艘中国古代的船航向世界,有多难?

造一艘中国古代的船航向世界,有多难?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已悄悄生根发芽,在魂牵梦绕中恣意生长,直到看到一本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七海扬帆》,唤醒了沉睡的记忆。

船的研究历史_历史造船业_船舶历史

《造舟记》 许路

造一艘中国古代的船航向世界——这是许路的梦想。他对于木质帆船的好奇缘起于童年在福建诏安码头的所见所闻,亦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已悄悄生根发芽,在魂牵梦绕中恣意生长,直到看到一本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七海扬帆》,唤醒了沉睡的记忆。也许是特别的缘分,不,我想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注定要与舟海寄余生。

《造舟记》完整地记录了“太平公主号”建造的整个过程,包括古籍研究、田野调查、造船和试航。同样被记录下来的还有我国海岸线上最后一艘还在作业的牵风船——“金华兴号”——一艘体型庞大的木帆船,挂着三面高大的白帆,在蓝天碧之间纵横拖网,仿佛在那里游弋了几个世纪。

船舶历史_船的研究历史_历史造船业

牵风船 金华兴号

“太平公主号”复原的是明末清初的赶缯船——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被用作商船和战船。“海洋有等自闽装载木头至浙之巨舟,名曰赶缯船,其船最大,不畏风浪,能深入海洋。”

“太平公主号”建造完成后,经过69天的不间断航行,仅凭风帆之力,成功横渡北太平洋,于2008年10月9日抵达旧金山北面的尤里卡。后在返程途中,经冲绳那霸港至台湾基隆碧砂渔港航程处,被一艘利比亚籍货轮“冠军快船号”撞断为两截,所幸没有人员丧生。

船舶历史_历史造船业_船的研究历史

太平公主号试航

回顾“太平公主号”整个建造过程,可谓是历经磨难。首先是古船设计模数的缺失,涉及造船的书籍并非由熟识造船绳墨之诀者写就,未能记载造船所需的规范标准、设计方法及建造工艺等要素,另外有关福船的史籍大都成于明代后期,多是对船型、用途、大小的一般介绍,其中的图例也都流于写意,不足以呈现历史上福船的本来面目,有关赶缯船的研究史料就更稀少了。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闽省水师各标镇协营战哨船只图说》和《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两本古籍,前者细致的标注和完整写实的工程图示给福船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第一个标准答案,后者记载的赶缯船主尺度及部件尺寸的详细数据,为还原赶缯船的本来面貌提供了可能。

许路在做田野调查时发现那时的渔船已经全部改成铁壳船了,除了很小的还在作为交通船使用的以外,已经没有木质船了,木制帆船消失的时间大概在80年代中后期,这个过程非常短暂。在没有相应业务发展的今日,是否还有可以胜任承造大帆船的工匠,这是一个问题。

历史造船业_船的研究历史_船舶历史

太平公主号建造过程

于是许路把目光投向了隐没在福建海岸线上的乡村造船地,踏上了寻访民间造船工匠之路。寻访到的工匠有:东山铜陵孔炳煌、许锡辉,福建闽侯方诗建,惠安圭峰黄文同,漳州海澄郑俩招、郑水土,厦门惠安洪志刚,晋江深沪陈荣谅、陈著纯,晋江深沪陈芳财(“太平公主号”承造负责人和执斧大师傅),这些身怀绝技的工匠们,似乎和许路一样,正在等待接受召唤。

除此之外,横亘在古船复原项目和许路之间的“天堑”——资金问题也亟待解决。另外要办理船证、获得航行许可,必须要注册登记一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有了这个机构,才有资格去拉赞助谈合作。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由于资本方的介入,许路这个作为古船项目的发起人,最终都没能上船,驾驶自己一手策划和主持的赶缯战船“太平公主号”,去做横渡太平洋的航行试验。如果许路上船,就必须接受策划公司对船员的限制条件,意味着他不能发表前期赶缯船复原研究和有关“太平公主号”的复原实验论文,甚至可能要交出所有的研究成果,冠以别名。如果是我,我也接受不了。

许路“造的舟”似乎有着许路自己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太平公主号”的结局似乎是“她”自己选择的归宿。

历史造船业_船舶历史_船的研究历史

台南II号

后来,许路还做了一艘小一点的木帆船,叫台南II号,这个项目准备了6年,是为了记录一套中国木帆船的操纵和驾驶技术。这样的记录,无论在古代的文献中,还是在近现代的普查中都是空白。

南台II号是一艘小型单桅单帆传统中式帆船,基本上是能够离岸航行的尺度最小的木帆船,才5.99米长。可惜因为天气原因,那次横渡台湾海峡的尝试还是失败了。

但许路的故事还在继续,他还在造船,计划重续航海实验,让我们一起期待,祝他一帆风顺。

End

------------------------------------------

开卷有益,以书会友。我是万一,一位阅读者。

上一篇: 最古老的玻璃和最年轻的它结合竟产生了这么神奇的效果
下一篇: 只给我半小时,我是如何给“老外”讲中国历史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