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涵盖太大,实在不好回答。但翻了评论,不少是对民族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说起对人文科学的影响,我觉得历史和社会这俩学科是绕不过去国家这个概念的,而近代国家概念中又绕不开民族主义,您可以看看荷兰人克拉伯写的《近代国家观念》一书。所以民族主义观念至少对于历史和社会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民族主义里面有不少东西是不符合史实,甚至是被发明出来的,比如只存在于韩国和平行世界的澶君体系高丽宇宙,同样凭空创造出来的大波兰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大德意志主义,对整个世界都有深刻影响,更是一战、二战的导火索。但若是只看负面因素,却也不全面。你觉得文艺复兴对人文学科有多大影响,而掀起文艺复兴运动本身就绕不过去泛意大利民族主义,当时的意大利人实际是地中海多民族大杂烩,却打起复兴罗马、希腊文化的旗帜。一群说罗曼语的蛮子硬自称是纯血拉丁也就罢了,还抢了邻国的先进文化继承权。和韩国论证孔夫子国籍一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引领整个欧洲文化的法国,其实也是一个民族主义概念,到现在还一帮法国人坚持说德语、布列塔语、普罗旺语、科西嘉语打死都不说法语呢。同样没了民族主义折腾出的国家概念,就没有欧洲各国漫长的经济撕逼,也就没了早起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更没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人和作家,文学估计也会逊色不少。而没有民族主义欧洲战争也会少很多,一票理科加医科的发展也不会这么迅速,但今天只说人文学科就不讨论了。
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现在的世界。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族群认同,也很难有国家认同。历史上只有一个国家,表面用阶级认同替代了民族认同,但骨子里却是满满的大斯拉夫沙文主义,那就是苏联。但用其他认同替代民族认同的国家也不少,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就是用宗教认同替代民族认同,而中国是则用文化认同替代了民族认同。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本质是一个文化概念,周王朝就有民族主义者间的冲突,于是有了华夷之辩,如果把穿裤子还是穿袍子,领子左开还是右开这样的东西算上,至少是公元前一千年就深刻影响了服装学。很反对国内的一些学者,刻意宣扬古代没有中华民族认同,以及用少数民族做盾牌,拆解中华民族这个文化概念。上面说了,什么法兰西民族、德意志民族、意大利民族、斯拉夫民族实际都是文化概念,都可以竖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反倒是搞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概念,在他们眼中是坚决不能树立民族主义旗帜的。韩愈都能明白的说出,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群人却硬装搞不明白,这是真正想开历史倒车呀!
客观评价民族主义好还是不好,需要放在具体时代环境里。对内时它就是祸国殃民掀起内斗的好工具,拆分国家的一把利刃。看看民进党用外省人、内省人折腾岛民党同伐异搞得当年的四小龙之一都成一条死蛇了。但在面临外部势力打压时,这又是凝心聚力团结一心的旗帜,抗日战争时蓬勃的民族主义有错误么?东北抗联里有满族有朝鲜族,再早点明代抗倭有广西狼兵。宋有折家将(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其实是折老太君),唐朝更包容从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契苾何力、黑齿常之、固朴怀恩到后来连名字都中国化的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白孝德、李元祐等一串串。你说他们都不是中国人?实际我们的历史课中不但把野猪皮甚至铁木真都认可为中国人了,与意大利韩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以中华民族为概念的民主主义旗帜下他们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现在说说当代我们的环境,40年来我们努力融入世界贸易体系,14亿人要吃饭更要有钱花,必然给欧美国家带来大量的竞争和压力。从利润被抢走到工人大量失业,我们想过的好就必然有人过的不好,随着我们在竞争中越来越强,外部环境就越来越差,所以懂王、败灯、莫里森几乎把所有问题归结于“拆那”。
这种围堵打压和妖魔化我们的外部环境下,整个世界民族主义抬头是必然。这就是大势,这就是格局,谁都改变不了。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然后公知们惊觉小粉红们排山倒海,淹没了他们曾把持的话语权。学者们也慌张发现有了互联网和百度,自己那些私货越来越不好带了。一看到与他们睿智观点不同的声音,就说是抠脚的键盘侠,狭隘的乌合之众,浓浓的自上而下优越感扑面而来。但互联网让本来不同层次的观点有了坐而论道的机会,而义务教育更让底层也同样有表达观点的能力。直面竞争压力的是底层的抠脚劳动者,所以观点可能更为极端和激进,但光凭抠脚者与学者绝对的数量差距就可以知道何方才能代表主流民意。扯的有点远了,这个时代即将迎来一波民族主义的浪潮,无论国内或者国外,而在这种思想浪潮的席卷下,会诞生一些新的文学和艺术,我们上一波民族主义浪潮中诞生了诞生了梅兰芳、诞生了鲁迅、诞生邵氏为代表的民族电影业。而对于历史、文化、又会有新的解读和修改,最后是啥都要参合一脚的哲学,反正思想越是混乱极端,碰撞越激烈的年代,越容易出大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