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2日,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卡建设试点城市,上海市在位于桂平路的上海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会议室, 举行了上海市社会保障卡网络系统开通仪式。时任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代表劳动保障部生成社会保障卡全国主密钥,随后现场为三位上海市民制作了三张社会保障卡,开启了中国社会保障持卡服务的新时代。
12月23日,上海市民江晨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卡,那也是全国第一张社会保障卡。这张小小的卡来之不易,自1998年起劳动保障部和上海市开始筹备发行,劳动保障部需要统筹各地、各业务领域用卡需求,开展整体设计;上海市需要把社保、公安、民政、医保和公积金等多项功能整合起来,梳理解决各个部门沉积了十几年的信息疏漏,并对各部门系统进行改造以支持社会保障卡的使用。
200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00号公布的《上海市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社会保障卡主要用于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公积金等业务领域。上海市社会保障卡由“库、卡、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定位为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体应用领域的实名制CPU卡,实现了较多的应用延展。上海市的社会保障卡在医院内贯通了挂号、就诊、取药、取化验单、结算等各环节,融合了就医服务与就医结算;上海针对儿童、老人设计了专门卡面颜色,面向学生发放同时具有学籍管理功能的社会保障卡,面向老人同时发放敬老专用卡免费乘车;在公安、民政、公积金管理领域使用;与银行卡绑定支付;用于市人大的选民登记、市征兵办的兵役登记、市委组织部的党员信息化管理等。虽然有些做法在后来不再采用,但积累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应用管理经验。上海市还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体系,并将社会保障卡申领、补换等服务下沉到街道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办卡。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成功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上海市专家王浣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么描述社会保障卡的:以前办事,你听到对方询问你的第一句话多半是“你是哪个单位的?”随着改革的深化,职工从“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城市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社保卡,就在人与社会之间搭起了一座信息化桥梁。通过这把“金钥匙”,可以快速实现人与政府管理的对接。社保卡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保卡的功能越强大、牵涉的政府部门越多,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推进这项工作,必须依照管理学的规律,“螺旋式”稳步推进。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服务成效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之后几年里,云南省,吉林省本级和长春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本级及鞍山、营口、朝阳、盘锦等多地,也陆续启动了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出台,国家启动电子政务建设,金保工程被列入十二金系列工程之一,建设内容包括部-省-市联网、重点软件开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卡建设等。全国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依托金保工程走上了快车道。
2010年底,经人社部批准发行社会保障卡的地级以上城市近180多座,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03亿人,主要覆盖城镇职工参保人群。用卡环境日趋完善,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链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效果初步显现,在各项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等业务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作为支撑医保即时结算的重要手段,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本地就医不用再手工报销,部分地区还将社会保障卡应用于卫生、民政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