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doc】《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

【doc】《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

【doc】《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doc】《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

【doc】《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 2005年第4期 第32卷 (总第161期)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No。4,2005 Vo1。32 GeneralNo。16l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评介 伍隆萱e奎至i (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Gll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5—8575(2005)04—0142—03 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吴一文,覃东平撰 写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是苗学 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 ,丰富周全的内容 自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被"发现"的那天开 始,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受到了学界的 重视。从1896年苗族古歌第一次见诸文字记录 到《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立项 (1996年),正好是一百年。可以说,《苗族古歌 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现,是一百年来的资 料搜集和研究的积淀,是积大成之作。

首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提到 了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1。RClarke)1896 年在贵阳记录黄平苗族人潘寿山(或"潘秀山") 提供的"洪水滔天"(Deluge)和"开天辟地" (Creation)。@作者认为克拉克之所以注意到这两 部分内容,是因为其情节类似《圣经》中的诺亚 方舟和洪水神话,如果在传教的时候把苗族神话 中的这些内容与圣经的内容联系起来,会使苗族 群众产生亲切感,更易于接受圣经,成为忠实的 基督信徒。 抗日战争时期,大夏大学内迁贵阳,其社会 学部的陈国钧,吴泽霖等人就地展开对贵州境内 苗夷民族的社会调查。陈国钧在"下江"苗族地 区采录到三则"人祖神话",在分析时他注意到 其中的"人类同源",图腾,兄妹乱伦禁忌以及 "语言起源"等问题。…吴泽霖在分析苗族学者杨 汉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采录的材料之后也注意到 洪水神话,兄妹结婚,尤其是神话中提到的撞击 取火法。20世纪40年代,贵州威宁一带苗族地 区信仰新教的知识分子用柏格理设计的苗文记录 古歌,据说主要也是考虑到其中的历史价值。 马学良,邰昌厚,今旦共同撰写的《关于苗 族古歌》,第一次指出古歌的历史文化蕴涵:"古 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苗族人民的生活 的每一个方面。

从开天辟地,万物生长,祖先迁 徙,以至衣服为什么那样染,发髻为什么那样 挽,每一风俗习惯,每一事物,甚至一只小萤火 虫的来历,都有一节歌来详细地叙述。"马学良 以"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为题,为《苗族史诗》所作的序言,进一步强调和框定了 苗族古歌的价值。他概括地说:"《史诗》是一部 形象化的民族发展史,远至开天辟地,铸造日 月,繁衍人类,近至耕耘畜牧,衣食住行,婚丧 嫁娶,真可谓上下纵横,任意驰骋。"H 以上诸家的看法,都建立在对第一手材料进 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田兵在选编《苗族古歌》的 时候说:"这些古歌,在研究苗族族源,风俗习 惯,古代社会,迁徙等都是有一定用处的。它的 [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伍隆萱(1965一),女(布依族),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编辑。 J李炳泽J(1963—2003,男(苗族),生前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语言系教师。 ?该课题为199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参见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JoaklmEnw~l的"从神话到现实:苗族文字发展史"(上)。 142 历史价值,还可能远远超过文学价值。" 1986年以前,人们对苗族古歌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哲学,美学,神话学,宗教图腾,及从苗 汉神话比较来讨论苗汉民族的历史渊源等层 面。

|6从那时开始,除了燕宝关于族源探讨,今 旦关于语言词汇,张晓关于价值意向,杨正伟 关于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和传承,杨昌树关 于古歌的文化生态等进行的开拓性的研究外, 其他作者的探讨基本上仍沿着哲学,美学,神话 学和宗教学这些框架进行。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内容上 的丰富和周全,仅从其目录上就可以鸟瞰其概: 苗族族源和迁徙,民族关系,苗族支系,社会形 态,婚姻家庭,科技文化,手工技术,医药,天 文历法,原始宗教,哲学思想,人生礼俗,语言 文化,等等。 二,坚实的苗语文依托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作者之 一 吴一文是苗族学者今旦先生(《苗族史诗》译 注者之一)之子。该书在后记中写到他父母为这 个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苗语原始资料。我们相 信,其中主要的古歌材料是今旦先生提供的。书 中的一些观点也有今旦先生的许多贡献。这么说 并不是要否认两位作者的劳动,因为今旦先生和 他的老师马学良,同乡邰昌厚从开始记录苗族古 歌始,就对古歌中涉及到的许多问题有所思考和 体悟,这仅从《苗族史诗》中许多没有展开的注 释就能得到应证。 所有各种版本汉语译文的苗族古歌材料都曾 经有苗语原文,但是在通用汉语的文化环境里, 民族语文只有翻译为汉语文才能被更多的人知 晓。

翻译本身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因为某些原 因或借口,丢弃,隐藏了苗语原文原义。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特点之 一 是它利用苗语原义纠正了前人只通过读汉语译 文所造成的误解,如该书第l9页中就以bais ("糟酒")和yenx("有围墙的城")来纠正田兵 先生关于苗族古歌中很少看到"酒",没有谈到 "城"的论断。苗语中bms指糟酒,iud(借词) 指"蒸馏酒"。在中国,蒸馏酒大约出现在元代 前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 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 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时至今日,这仍是清 楚地讲述烧酒的原料和制法,以及出现时间的最 早的记载。苗语中关于"城"的词汇,古歌中还 常见一个vis,它来自汉语"邑",可能比yenx出 现在苗语中的时间要早一些,因为yenx是汉语 "营"的借用。 第二章关于苗族迁徙的研究,从苗语Jangb XibGox(江西山石地区)讨论"江西"实指长 江中下游北岸,《战国策?魏策》吴起关于三苗居 衡山之南的"衡山"在安徽的记载;DangxVib Mongl与"云梦"的关系的探讨;NanglLuk, NanglYux与"罗河","酉水"之关系的讨论等 等,都给读者以发前人所未发的新鲜感觉。

第三章在谈到"鼓社"的时候,在对nongx heknes一词进行讨论时,把nes理解为来自汉语 的"庙"的论述虽然值得商榷,但是作者列出的 苗语原文有利于读者做进一步的思考。作者认为 nongxheknes"译为'苗鼓祭'说的是祭苗之鼓 似可通"。"庙"在苗语中读nos。而非nes,有些 地区的苗语中"庙"可以说成YOS,但是苗族自 称就不能读GhabRos/Res,因此把nes理解为nos 不成立;虽然nongxheknes在汉族社会中没有, 但是在苗族社会也非所有地区都举行。黔东南苗 族的自称有两个,一个是Hmub,另外一个是 GhabNes。GhabNes有时也可以简称为Nes/nes, nongxheknes(吃+鼓+苗族)就是一例,它的 结构与nongxniangxdiel(吃+年+汉族)"过春 节",nongxbmsgud(吃+糟+'恭')"吃碱糟" ("恭"支系苗族的祭祖活动),nongxiedyel(吃 +粑粑+'尤')"吃尤粑"("尤"支系苗族的祭 祖活动)相同。 三,尚未展开讨论的问题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大量引用 当代人对当代苗族社会所做的社会学,民族学调 查资料。

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从古歌来讨论苗 族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尤其是"文化",却大量 使用当代的材料,所讨论的内容是不是"古歌" 所反映的真正的苗族古代文化。在一般人的观念 中,"古歌"所反映的是"古代"的事情,这个 "古代"应是具有神话色彩的"远古"。《苗族古 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关于古歌的产 生时代问题,作者的观点为:研究古歌的产生时 143 代,既要看它的源,又要看它的流,既要看它的 只言片语,又要看它的总体内容。"由于古歌内 容庞杂,流传面广,篇章繁多,时代久远,因此 就整部古歌而言,不可能同时产生,就某一首的 不同片段而言也不可能同时出现,因此推断古歌 的产生时代就应该是模糊的,不能具体到某个年 代甚至朝代。从苗族社会发展特点来看,鉴于苗 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苗族所经历的 原始社会时间的长短不同,苗族古歌主要流传区 域黔东南雷公山山区的苗族原始社会的时间应为 从公元前四,五世纪至改土归流。苗族古歌产生 的时间也应在此范围内"。 黔东南雷公山苗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发生 在清代雍正六至十一年(公元1728,1733),距 离现在约270年。但是作者研究所依据的古歌材 料,其记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换句话 说,即使承认古歌的部分篇章产生的时代大体截 止在200多年前,那么200多年后所记录的古歌 并非就是200多年前的作品。苗族古歌作为民间 文学作品,决定了它会在传唱的过程不断发生变 化:有的部分减缩了,有的部分丰富了。这样的 变异一直延续到被记录为止。类似问题虽然不能 上升到"一个人不能同时垮过两条河"那样的哲 学高度,但是可以从——在不同的时间利用相同 的围棋子下棋,绝对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盘棋 —— 来理解古歌的口头性带来的变异。 中国民间文学界根据少数民族神话的生态特 点,提出了"活态神话"观点。我们也可以扩大 到其他体裁上,如"活态古歌","活态情歌" 等。因为这些"古歌"与古希腊的史诗和中世纪 欧洲国家的民族史诗通过文字流传到现代的情形 不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依然活在口头语言 中。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是当代少数民族的重要的 文学生活的重要资料,如情歌依然在为爱情服务 ("对歌")。人们在追溯"古代"必然要唱出"古 歌",即使是不完整的篇章甚至仅仅是一个很小 的片段。记录者是否遇到完整的版本,是否听到 精彩的演唱,那可能得凭借运气。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应该辟专 门章节阐述为什么利用当代的调查材料可以验 证,补充"古歌"中提到的历史文化现象。

其实,作者在这一问题上已做努力,只是没 有用相应篇幅来展开讨论。书中指出对比在民间 歌谣中是比较常见的形式,但通常情况下是正反 对比,"苗族古歌则主要是古今对比,通过古今 差别,反映社会的发展,衬托出古人的艰苦,告 诉世人古今异同。……这种古今对比的叙述方式 在古歌中随处可见,通过这种方式把需要叙述的 事不断推向深层次,使人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发展 脉络。"古歌中唱到"要是今天呀,树木都长在 山上;可是从前的时候,树木长在哪里?长在天 家的菜园里。"这个"今天"就是举行演唱的那 一 天。如果100多年前唱的时候有这样的句子, 那么"今天"是在19世纪,要是今年唱出来的, 则"今天"就属公元2005年的某一天。那些 "长在山上的树木",就是演唱者和听者昨天或下 午刚刚看见的,以及明天将要在山上劳动时看见 的树木。苗族古歌中的对比手法就是这样,一端 连着"现在",另外一端连着"古代"。因此,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大量引用当 代人的调查材料来讨论"古歌"中的文化问题, 也就成为自然。 [参考文献] [1]陈国钧。生苗的人祖神话[A]。贵州苗夷社会研究[c]。贵阳:交通书局,1942。

[2]吴泽霖。苗族中祖先来历的传说[A]。贵州苗夷社会研究[c]。贵阳:交通书局,1942。 [3]马学良,邰昌厚,今旦。关于苗族古歌[J]。民间文学,1956,(8)。 [4]马学良,今旦译注。苗族史诗[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5]田兵。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 [6]张晓。新时期苗族民间文学研究概况[J]。苗侗文坛,1988创刊号。 [7]燕宝。苗族族源[J]。民间文学论坛,1987,(3)。 (8]今旦。西南民族研究?苗瑶族研究专集[A]。《苗族史诗》词汇探古[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9]张晓。苗族古歌所体现的价值意向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1989,(6)。 [1O]杨正伟。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J]。贵州民族学院,1989,(3)。 [11]杨正伟。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l99o,(1)。 [12]杨昌树。略谈苗族大歌的生态与特征[J]。黔东南社会科学,1995,(1)。 [责任编辑苏日娜] 144

上一篇: sci医学文献写作,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是哪种 ?
下一篇: 兰克在新中国史学界的境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