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68902315 13683523428
传真:010-68902315
电子邮箱:history@cnu.edu.cn
联系人:刘老师
**************
宁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宁可,1928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儿宁欣。2014年2月18日,先生因病逝世。[1]
1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宁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从事中国历史、史学理论、敦煌学的研究。著有《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等书,讲有《史学理论》、《六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历史上的中国》。[2]
2北京师范
宁可(1928-),湖南浏阳人,1947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的历史与文化》(合作),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和《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元、明、清)》等论文。
宁可女儿宁欣,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资料
宁 可
宁可,1928年12月生,湖南浏阳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53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迄今,1983年起为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其中《敦煌社邑文书辑校》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史·隋唐五代卷》、《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地域文化典》、《英藏教敦煌文献》、《敦煌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部分》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主要出版著作
一、论著
《敦煌的历史与文化》(与郝春文合著,新华出版社是,1993年)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与郝春文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二、主编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华文化通志·地域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敦煌学大辞典》(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中国经济史·隋唐五代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12-1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主要发表文章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历史研究》1954年02期)
有关岳飞评价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57年05期)
宋代的圩田(《史学月刊》1958第12期)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唐代中央财政制度“江南地方化”问题(《光明日报》1959年1月22日《史学》)
读《宋明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新建设》1959年08期)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等的关(《光明日报》1959年9月8日)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农民政权问题(《新建设》1960年10-11月号合刊)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光明日报》1960年12月13日)
关于中国历史上农民政权的几个问题(《文汇报》1960年12月27日)
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历史研究》1961年03期)
中国农民战争的自发性与觉悟性问题(《红旗》杂志1962年07期)
读王仙芝黄巢受敌诱降、乞降考辨诸文质疑(《光明日报》1962年7月18日)
尚让的结局(笔名武慰萱,《江海学刊》1962年10月号,增补后刊载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
对农民战争后封建王朝一些政策的分析(《新建设》1963年3月号)
论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历史研究》1963年04期)
士兵刺字(笔名武慰萱,《人民日报》1964年5月18日,增补后刊载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
谈戚继光斩子的传说(《人民日报》1965年7月27日)
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
记晋《当利里社碑》(《文物》1979年12期)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0年01期)
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
汉代的社(《文史》第九辑,1980年)
“论”与“史”(《学习与研究》试刊第1期,1981年5月)
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学林漫录》第三集,1981年5月)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光明日报》1982年6月21日)
关于《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文物》1982年第12期)
河西怀古(载《丝路访古》,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01期)
什么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一(《历史研究》1984年03期)
唐末五代的山西(《晋阳学刊》1984年第5期)
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载《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1986年)
学习翦老治学态度和方法的两点感受(载《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1986年)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平准学刊》第三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研究》1986年06期)
五斗米道、张鲁政权和“社”(《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7年)
地理环境和中国文化(载《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朝文],高丽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校庆增刊)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关于历史事实——《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序(《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人民出版社,1996年)
《藏书绝句》非杨守敬所作(载《杨守敬》集第八册,1996年)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炎黄文化研究》1996年03期)
我所认识的何兹全先生的治学道路(载《何兹全先生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1997年)
关于隋炀帝(载《〈隋炀帝〉电影创作与隋炀帝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从事实出发是历史认识的规律(《宁可史学论集》,157-17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历史上的中国(讲稿写于1987-1996年,载《宁可史学论集》,第195-22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关于文化问题的笔记(《宁可史学论集》,第322-33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在1994年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上发言(载《宁可史学论集》,第346-35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关于文化问题的一条笔记(《炎黄文化研究》第6期,1999年6月)
斯坦因劫掠的敦煌宝藏(《百年潮》1999年10期)
中国社会形态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商品经济(《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敦煌文献与中国历史研究(《英国收藏敦煌汉文文献研究》,宋家钰、刘忠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
从传统社会特征看中国农器发展(《光明日报》2002年4月2日)
历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载《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载《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9月)
什么是历史?——历史科学理论学科建设探讨之二(《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决策与信息》2005年10期)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要考虑的几个提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2期)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学术月刊》2006年11期)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北京日报》2006年7月10日)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2期)
发表评论